锅炉低氮改造后运行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第8期   作者:汪栋金
[导读] 乌鲁木齐分公司1 号机组(330MW)锅炉为DG1146/17.55-II13,四角切圆燃烧锅炉。
        【内容摘要】:乌鲁木齐分公司1 号机组(330MW)锅炉为DG1146/17.55-II13,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满足超净排放改造需要,于2017年启动了低氮燃烧改造工程,低氮燃烧器改造后,NO化物降低明显,但由于改造后炉内燃烧工况发生了变化,CO浓度、锅炉效率、飞灰含碳量、锅炉壁温、主再热蒸汽温度等参数也发生变化,针对锅炉参数变化,本文对锅炉燃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关键词】:低氮;燃烧;运行分析

        【引言】:根据新发改能源﹝2017﹞1218号及《关于做好2018年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全工况脱硝改造工作的通知》,我厂两台机组进行低氮改造工作。改造后锅炉燃烧工况发生了变化,高负荷运行工况CO浓度超标;主再热蒸汽温度达不到额定值,受外部因素影响,设计煤种碱沟供煤中断或减少后,煤量大幅增加,磨煤机出口温度同比下降15℃,燃烧滞后,管壁易超温;由于电网要求机组AGC投入,机组负荷波动加大,造成主再热蒸汽温度变化较大,运行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调整主再热蒸汽温度,燃烧调整进一步滞后,运行工况进一步恶化;喷氨量控制不当,空预器有不同程度的堵塞。
        
        华电新疆乌鲁木齐分公司2×330MW供热机组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所有喷口均可上下摆动30°,为满足环保要求,进行了低氮改造,根据性能考试试验和低氮工况摸底试验,#1机组低氮改造前脱硝入口NOX浓度在450-510mg/m3左右。机组各项指标正常,主再热蒸汽温度维持在536-540℃,氧量正常稳定在3-6%,锅炉效率、飞灰含碳量、锅炉壁温等都在指标控制范围内。
        各项指标满足中电联考核值,在供热基础上,机组能耗低于300MW机组能耗要求。同时满足电网一次调频和AGC指令需要,直吹式制粉系统负荷响应率要求额定负荷1.5%,我公司锅炉机组达到2%,满足电网调频和调峰要求。
        一、低氮改造情况:
        A层一次风为微油煤粉点火装置,本次改造过程中不作改动,更换B、C、D、E、F五层一次风喷嘴体、一次风方圆节以及一次风喷口。在炉膛垂直高度空间上,仍然维持目前的两组布置格局,即A、B、C三层为下组, D、E、三层为上组。重新设计、更换全部主燃烧器区二次风喷口,重新设计风率。
        增加四层高位燃尽风,调整高位燃尽风标高,高位燃尽风中心线距离E层一次风中心线的距离为6981mm,使得燃烧器形成深度空气分级,同时再高位燃尽风喷口可以水平、上下方向摆动。上下摆动± 30°,水平方向上±10°范围内调整。
        二、#1炉改造后主要参数运行工况:
NOx浓度:1000t/h工况,试验测得 SCR 入口 NOX 平均浓度为 199.86mg/Nm3(标态、干基、6%O2);CO浓度:1000t/h工况,空预器出口 CO平均浓度为228.30 μL/L;锅炉效率:1000t/h工况,锅炉效率(修正后)为92.70%,未满足性能保证值要求;飞灰含碳量:1000t/h工况,飞灰含碳量为4.88%。


        三、#1炉改造后运行存在问题:
 1.AGC调节特性能差:机组在经过低氮燃烧器改造后,炉内的燃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使用原有协调方式的情况下,机组在投入AGC控制时,主汽压力偏差大、汽包水位波动;负荷调节速率较快时,由于脱硝喷氨反应存在滞后,容易造成NOx排放指标在短时间内超标,严重影响负荷调节速率;同步进行 引风机改造的机组,改造后未进行引风机调节特性试验,在低负荷时,在原有控制方式下,炉膛压力波动大。
        2.运行经济性差:①飞灰含碳量增大:机组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后,由于燃烧方式的改变,如果风粉配比不佳,主燃烧区的缺氧燃烧及燃烬区的低温燃烧均不利于煤粉的燃尽。另外,改造后机组进行的燃烧调整更多的倾向于降低NOx排放量的调整,导致飞灰含碳量增大,机组经济性降低。②空预器传热效果下降,排烟温度升高:机组脱硝系统投入运行后,脱硝副产物硫酸氢氨在低于露点温度下,容易在空预器的受热面上粘结,且极具粘性,流经空预器烟气中的飞灰容易沉积在空预器受热面上,致使空预器传热效果下降,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降低。③引风机出力不足:燃用常规煤种,当机组电负荷增加至330 MW时,实际运行氧量不足1%,表盘SCR入口氧量显示值均为0%,排烟中CO浓度达到16000 ppm,如此大的化学未燃尽热损失导致锅炉热效率降低约7%,且高浓度还原性气体不仅加剧炉膛内部结焦,还可能引起水冷壁高温腐蚀。④锅炉贴壁燃烧严重:根据不同负荷下试验过程观察,各级对流受热面管壁金属壁温均呈现乙侧高而甲侧低的趋势,低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时常出现超温报警问题,时刻威胁机组锅炉运行安全,增加了运行控制难度,过度吹灰则不仅降低机组运行经济性,还可能加剧管壁磨损。⑤炉渣可燃物含量大:200 MW以上机组负荷下,1号锅炉炉渣样品颜色焦黑,目测可燃物含量在5%以上,其份额虽小,但对锅炉运行经济性不可小觑。
四、改进措施:
        1.更新现有即将到期的SCR系统催化剂,而后进行喷氨优化试验,降低氨逃逸率,缓解空预器堵塞。
2.尾部烟道加装CO监测系统,运行操控小指标中喷氨量、飞灰和炉渣含量并重,重视烟气中CO浓度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3.在引风机出力不足情况得以根本解决后,针对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改造联合暖风器系统。提高冷风温度,避免低温腐蚀。
4.周期性进行一次风调平试验乃至制粉系统与燃烧系统调整试验,给出基于准确测量的优化运行卡片,解决偏烧和管壁超温问题。
5.日常运行中须加强煤粉细度监测。磨煤机分离器进行改造,更换出粉可调缩孔,日常加强灰分颗粒度检测,避免空预器堵塞。
6.入炉煤合理掺配,保证燃烧稳定:入炉煤低位发热量不得低于15MJ/kg,不得高于18MJ/kg。入炉煤全水分不得高于20%,尤其是冬季,避免原煤仓蓬煤。入炉煤空气干燥基的挥发分不得低于27%,不得高于35%。挥发分偏低,煤粉不利于燃烧,挥发分太高,制粉系统容易爆燃。
7.提高输煤和制粉系统维护水平:机组低负荷运行时,必须保证输煤系统运行正常,避免设备缺陷导致入炉煤热值大幅度波动;机组低负荷运行时,必须保证给煤机、磨煤机、动态分离器运行正常,做好一次风机调平工作,形成理想切圆,燃烧充分。
3.优化运行调整、优化燃烧方式,机组低负荷时,保持磨煤机动态分离器转速在370rpm至400rpm。磨煤机组合方式:可采用#1、2、3磨煤机或#2、3、4磨煤机运行;其中#1、2、3磨煤机运行时,更有利于低负荷稳燃,机组负荷降至100MW及以下时,给煤量增、减幅度必须控制在2吨/5分钟以内,动态分离器转速增、减必须均匀,不得猛增,猛减,导致燃烧不稳。
辅助风采用缩腰配风,低层辅助风风门开度保持在45%左右,SOFA一、二层风门开度保持在50%,其余相邻磨煤机运行的辅助风风门开度保持在20%,未相邻磨煤机运行的辅助风风门可以全部关闭,提高二次风压。
机组减负荷的过程中,必须逐步降低运行磨煤机入口风量至60t/h,逐步降低一次风机出力,燃烧中心在切圆范围内。
低氮改造炉内工况发生了改变,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制定组织技术措施,优化运行调整,保证锅炉燃烧正常,在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下,保证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注释:低氮改造
    参考文献:
     1、2018年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2号机组低氮燃烧性能考核试验报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