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第8期   作者:潘杰 潘剑 张金娣 潘乾 潘润祥
[导读]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医院诊治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44),一组患者口服甲硝唑、促胃肠动力药以及吗丁啉等药物,设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藏药仙露帕朱丸,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藏药仙露帕朱丸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促使患者在更短时间恢复健康,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导致胃固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为主要病理表现,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pylori,H.pylori)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有H.py-lori感染史和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学证据的病人,白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缩短。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与环境、宿主对H.pylori感染的反应性、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约0.1%~0.25%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进展为胃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20%,相反,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95%,预后良好。因此,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诊治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44),一组患者口服甲硝唑、促胃肠动力药以及吗丁啉等药物,设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藏药仙露帕朱丸,设为研究组,收治时间开始于2018年6月,于2019年6月结束。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0.16±6.27)岁;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0.08±6.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硝唑、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以及吗丁啉等药物,每天服用三次,依据患者的病症情况调整药物用量。其中每次服用的甲硝唑量控制在350~650mg,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每次服用量控制在0.15~2mg,吗丁啉每次服用量控制在8~12mg。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藏药仙露帕朱丸,每次服用量控制在2~2.5g。两组均服药一个月,观察服药期间的症状变化。
        1.3观察指标
        两组比较治疗效果、两组比较症状改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总有效率、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表现形式:率,检验方法:x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症状改善时间
        研究组腹胀改善时间为(3.13±1.26)d,短于对照组(5.26±1.81)d,P<0.05(t=6.4065,P=0.0000);研究组恶心改善时间为(3.57±1.32)d,短于对照组(5.18±1.94),P<0.05(t=4.5513,P=0.0000);研究组呕吐改善时间为(2.75±0.94)d,短于对照组(4.67±1.76)d,P<0.05(t=6.3829,P=0.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也有所改变,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逐渐升高,此病的发生与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有关,具有难治性的特点,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伤害。面对久治难愈的疾病,患者会出现焦虑烦躁心理,降低治疗依从性。因此,临床要实施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常规护理虽然运用的比较广泛,但其也存在局限性,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无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随着护理医学的发展,其护理模式逐渐增多,系统护理应运而生,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将护理措施系统化、标准化,通过相关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因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缺陷、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致胃黏膜发生肠化、萎缩现象而出现以上腹疼痛、嗳气、食欲减退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被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该病进展缓慢,缠绵难愈,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归为胃癌前状态,据不完全统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约有20%会发生癌变。因此,临床一旦确诊,应该立刻配合医师接受个体化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为:①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②改变饮食习惯,戒烟酒;③定期复查,预防癌变。口服后能迅速进入胃肠道中,药理研究证实,该药可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胃肠道促动力作用,达到减轻胃肠道症状的目的。
        本次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其他治疗方法:例如:中医治疗(1)中草药治疗。某些草药提取物被发现可以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2、环氧合酶-2、TNF-α、IL-6和白细胞介素-1β有效地显示出抗炎活性,缓解消化道症状,逆转癌前病变。治疗主药包括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浙贝母、海螵蛸、大腹皮、枳壳、紫苏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醋莪术,方剂的制定应注重补气化瘀、活血化瘀、清痰化浊、清热解毒。(2)中成药治疗。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可通过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改善炎症,减轻组织病理损伤,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改善大鼠的免疫功能,是治疗CAG的有效药物。小檗碱可通过IRF8-IFN-γ信号轴抑制作用下调血清学指数,如IL-17,CXCL1和CXCL9,改善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形态变化,缓解胃粘膜的组织学损伤,从而治疗H.pylori诱发的CAG。另有多种中成药可缓解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可能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病理状况,如胃复春、荆花胃康胶丸、摩罗丹、胃尔康、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等,但仍需要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证据。(3)针灸治疗。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免疫功能,调节中枢神经通路,调节胃肠激素,增加胃血流量,调节细胞因子,增加胃动力,控制胃酸分泌,改善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增强胃粘膜屏障,是临床上有效治疗CAG的方法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症具有差异性,因此应当选择合适的药物对患者展开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叮嘱患者规范饮食,以提升药物治疗效果,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促使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邱士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187.
[2]赵晓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00+102.
[3]罗柱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人人健康,2019(18):19.
[4]张晓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J].系统医学,2019,4(15):75-77.
[5]孙震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