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邱晓梅
[导读]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因其特殊的环境,
        摘要: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因其特殊的环境, 特殊的救治对象及特殊的诊疗操作, 均潜藏着医院感染的众多危险因素, 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诊疗安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定了以下防控措施。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1.环境要求:
        严格区域划分, 清洁区、潜在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人、物通道, 流向符合要求。做好各种标识, 洗手水龙头设为自动开关, 安装自动烘手机或干纸巾。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每日透析结束后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1 h并记录消毒时间, 每半年检测紫外线照射强度1次;两班透析之间开窗通风, 不少于30 min;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湿拖2~3次, 使用后的拖把放入1000mg/L含氯溶液内浸泡30min后清洗悬挂晾干。做到一室一拖把, 按区存放, 避免混用。地面遇污染时随时消毒。科室每月做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 并保留和详细登记检查结果。护士长随时检查督导各项院感控制措施的落实, 查看各项检查结果, 同时接受院内外各相关组织的不定期检查,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医务人员要求:
        2.1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 提高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对感染防控重要性的认识, 执行各项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规范各项操作程序, 严格落实操作时洗手规范, 控制操作污染的发生。每月组织科室人员学习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并做好学习记录和参加人员签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感染管理新知识、新理念, 选派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 进行短期培训, 不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负责科室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同时参与科室每月的院感质量控制自查。凡进入血液透析室的所有人员一律按要求着装, 均需穿工作服及更换工作鞋, 病人进入透析治疗间时更换透析专用衣服, 换鞋或穿鞋套。陪护及家属不准进入透析室, 危重病人, 精神异常等病人需要陪护者, 应穿陪护服, 戴口罩、帽子, 换拖鞋或穿鞋套。参观人员或检查者进入透析室一次不超过10人, 并按要求穿工作服, 戴口罩、帽子, 换拖鞋或穿鞋套。
        2.2 严格执行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将“七步洗手法”程序张帖于洗手池上方, 让每个工作人员熟悉并严格落实。医务人员应按手卫生标准进行操作。如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用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戴手套, 离开透析单元时, 脱下手套。在进行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等操作前后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操作时戴口罩和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或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 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并更换手套。在使用针或锐器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预防针刺伤或锐器伤。使用后的针头或锐器应放于利器盒内, 严禁用后针头回帽或弯曲毁形。科室每月抽查两名以上医护人员做手细菌培养并保留检查结果。
        2.3 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对病人进行各项治疗, 特别对留置股﹙颈﹚静脉双腔导管的病人, 操作时更要加强感染的预防。

同时, 做好病人的健康指导, 告知病人留置导管期间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擦浴时, 要将留置导管及皮肤出口处用敷料密封, 以免湿后感染。如穿刺处出现红、肿、热、痛现象, 应立即就诊, 以防感染扩散。如置管处切口敷料脱落或被血液、尿液、汗渍等浸湿, 应立即消毒后更换敷料。
        2.4 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存放合理,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开启, 最长使用24 h, 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配现用, 严防污染。对透析用的一次性物品, 必须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 使用前严格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等, 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处理。氧气湿化瓶、体温计等公用医疗物品一用一消毒。

3 .透析机、治疗车等医疗用品管理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 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 每半年复查1次。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划分正常、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阳性病人透析机, 分区分机透析。治疗车进行编号, 分区分使用。透析机每班用后进行内部冲洗和消毒, 外部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透析被单每班更换, 桌、椅每天清洁擦拭消毒;治疗车每班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遇有污染物时先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除污物再做常规擦拭消毒,治疗车内物品每班用后及时补充, 并按规范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
4..透析液管理
        有专家提出, 保证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高纯度, 目的是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曾经认为在透析液制作过程中, 即便被污染了, 细菌或内毒素也不会透过透析膜向血液移行的观点已被取代, 透析水和透析液的质量受到了高度重视。日本学者提出, 透析液菌落数应﹤100 cfu/ml, 内毒素水平应﹤0.25 EU/ml。我科中心供液间相对隔离, 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配液前做好容器的清洗消毒处理, 进入配液间严格按要求着装, 并戴口罩帽子。配液工作由两名护士共同负责。透析液稀释水量和透析粉原料必须经两人查对并做好签字记录。透析液稀释遵守现配现用的原则以免细菌繁殖。每月对透析浓缩液做成分分析、细菌数、内毒素培养, 并保留结果。透析液搅拌桶外部随时保持干净, 每周进行中心供液消毒处理。
5.医疗废物管理
透析室所有的医疗废水 (包括排出的透析液) 应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我科设立专门医疗废物暂存处,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利器盒的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盛装医疗废物前,认真检查,确保其无破损、无渗漏。医疗废物收集桶应为黄色脚踏式并带盖。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或者利器盒的 3/4 时,有效封口,确保封口严密。感染性垃圾装使用双层包装袋盛装医疗废物,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由专人统一毁形。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并与回收者做好移交登记,保存记录3年。废物间随时保持整齐干净,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托擦清洁。
结果: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血液透析中心的布局与环境,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 不断更新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提高了血液透析室工作质量, 正确使用护理程序,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加强对血液透析室的护理管理, 有效地配合医院感染控制, 间接地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论:
        通过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  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患者诊疗安全、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