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是分析全麻、心脏内麻醉对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心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该方法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随机选择200例老年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每组100例。对组应用全麻,对组应用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语言陈述时间、术后精神状况(MMSE评分)、认知功能和紊乱发生情况。因此,在麻醉药品的使用和语言的使用方面,观察组少于比较组(p .0.05). MMSE评价中,按1.5h、5.5h、11.5h、24h这两个术语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对于认知功能,激活时正常率为53.0%,低于观察组的89.0%(p 0.05)。对于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观察到的群体分别为10.0%、6.0%和40.0%以下,分别为26.0%(p 0.05)。其结果是,静脉(老年)患者对脊柱的影响优于完全麻醉,有效地促进手术后精神状态的早期恢复,提高认知功能,减少麻醉的使用和语言陈述的持续时间,减少有害事件的数量。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影响
引言
老年为骨科疾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感染、创伤性骨折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及股骨骨折置换术等,然而术中创伤大、失血多,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低下,对手术的麻醉耐受力较差,易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的记忆力、思维及感知等。术后认知障碍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其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年龄、基础疾病、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感官缺陷、手术类型、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剂量、电解质紊乱、术后低氧血症等因素。麻醉药物对术后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影响已经被学术界承认,麻醉药物作用的靶器官为大脑,麻醉药物能够加快脑神经细胞的凋亡速度,导致脑部的神经出现缺血而损伤,因而对老年骨科患者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目前,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相关研究学者认为麻醉药物是对老年患者中枢神经作用可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考察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3月~2019年3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高龄患者200例。如下表所示。
.png)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手术时间、术中情况等基础信息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及排除标准:均为择期骨科手术者;均无手术、麻醉相关禁忌症;均意识清醒,且具有一定认知功能;均知晓本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排除合并严重其他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意识障碍者、精神疾病者等。
1.2方法
将全身麻醉应用于对照组,首先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舒芬太尼0.2-0.3μg/kg、丙泊酚2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全身麻醉诱导,然后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之后应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以及1.5%~2%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术后对患者采用静脉持续镇痛,包括舒芬太尼0.10~0.15mg,氟哌利多1.25mg,加生理盐水融至100mL,PCA1.0~1.5mL,锁定时间20min,持续量2mL/h。
将椎管内麻醉应用于观察组,患者取侧卧位,于L3~L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术,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给予15mg浓度为0.75%盐酸布比卡因,术中根据手术需求及患者状态于硬膜外适当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平面,术后给予舒芬太尼(术后使用)0.10~0.15mg,氟哌利多1.25mg,加生理盐水融至100mL,PCA1.0~1.5mL,锁定时间20min,持续量2mL/h,所有患者均密切监测临床体征。
1.3观察指标
两组麻醉情况对比、两组精神状态对比、两组认知功能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情况对比
在麻醉药物用量、语言陈述时间上,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两组精神状态对比
在MMSE评分上,两组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5h、5.5h、11.5h、24h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如表2所示。
.png)
2.3两组认知功能对比
在认知功能上,术后苏醒时对照组正常率53.0%,观察组正常率89.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如表3所示。
.png)
2.4两组不良事件对比
在精神错乱、认知障碍上,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40.0%、26.0%,观察组分别为10.0%、6.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如表4所示。
3讨论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组织器官衰退,身体抵抗力下降,大脑功能储备明显减少,面临压力时容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然而,由于手术的需要,麻醉常常被增加以增强耐受性。手术后残留的麻醉药物会影响神经组织,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手术后患者人格、社交技能、认知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变化。老年患者术后会出现精神障碍、记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麻醉药品的残留最终会导致患者术后精神状态不佳、记忆力减退等变化。主要原因是患者大脑的麻醉减少了脑血流量,导致代谢异常,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目前,临床麻醉方法主要有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有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等给药方法。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麻醉效果。全身麻醉的药物很多,需要消除患者的意识,而且手术比较复杂,阻碍了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硬膜外椎管内麻醉属于区域麻醉,具有阻滞范围广、神经损伤小的特点。主要通过椎管间隙给药,通过可逆阻断脊髓神经传导功能达到麻醉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椎管内麻醉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高龄)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前者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早期精神状态恢复,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和语言陈述时间,还能减少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洛桑旦增.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2):36+38.
[2]陈静.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18):57-58.
[3]贾二菊.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究[J].临床研究,2019,27(06):130-131.
[4]胡娟.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94.
[5]周海欧.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