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张奇珊
[导读] 了解坦洲镇人群对碘缺乏病相关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坦洲镇人群对碘缺乏病相关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并评价本次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方法 在坦洲镇林东小学开展专题健康教育讲座,讲座共180名学生参加;通过孕妇学校,每月举办一场关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共220名孕妇参与;组织多个医疗机构的公卫医师、临床医生和产后访视医务人员共100人参与培训。对比参与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碘缺乏病知晓率,以及学生和孕妇的疾病知识来源情况。结果 学生、孕妇和医务人员经过健康教育后,其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学生和孕妇在教育前的疾病知识来源主要为家人、电视节目,经健康教育后,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疾病知识的人数明显增多(P<0.05),且增加了微信平台、微博等多种电子媒体来源途径。结论 通过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关于该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指导其正确防治碘缺乏病、合理补充摄入碘。
        关键词: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是通过将疾病相关的知识、防治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通过信息传播以及行为干预的方式帮助群体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现代科学性的教育活动过程[1-2]。健康教育作为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降低地区人群患相关疾病概率。因自然环境缺碘引发人体内碘营养不良所造成的疾病,统称为碘缺乏病[3]。若孕妇碘缺,可导致早产、流产以及胎儿畸形等;当人体在婴幼儿期出现碘缺乏病,可威胁到生命安全;儿童期和青春期的人群出现碘缺乏,可影响到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4]。此可见,碘缺乏病对人体危害额严重程度。因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体对于该疾病的防范知识水平,能有效降低该疾病患者数量,同时有利于减少社会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将对本次的加强哺乳期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坦洲镇林东小学选取了180名学生参加,学生为3~6年级为主;孕妇学校共220名孕妇参与关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多个医疗机构的公卫医师、临床医生和产后访视医务人员共100人参与培训。参与培训的人群中,学生与孕妇均为自愿参与,医务人员为随机抽取选择。
1.2方法
        2019年5月15日,由坦洲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中山市盐务局坦洲分局、坦洲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坦洲医院联合开展以“科学补碘益智,健康扶贫利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学生健康教育活动:由坦洲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坦洲镇林东小学开展专题健康教育讲座。
        2019年5月6日,医务人员健康培训:由坦洲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在坦洲医院举办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坦洲医院、南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各民营医疗机构的公卫医师、临床医生和产后访视医务人员共约100人。
        孕妇健康教育活动:由坦洲医院妇产科于2019年5-8月期间通过孕妇学校,每月举办一场关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对碘缺乏病知识的讲解,让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充分认识到碘对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注重孕期及哺乳期碘的补充摄入,对孕期及哺乳期如何科学补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产后访视加强哺乳期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随机抽取100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进行《孕妇补碘意识、行为和富碘食物摄入频率调查表》。
1.3观察指标
        疾病知晓率: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问卷表总分为80分,最终评分在70分及以上的为优等,评分在55~69分的为良好,评分低于55分的为较差。优等和良好均计入总知晓,疾病知晓率=总知晓例数/总人数×100%。
        补碘意识、行为:不理解补碘为较差,理解但并未在意补碘为中等,理解补碘并有意选择碘含量高的食物为良好,理解补碘且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补碘或者通过专业营养师指导进行补碘为优秀。补碘意识、行为优良率=良好率+优秀率。
        富碘食物摄入频率:调查教育前后所摄入食物的碘含量,计算每月平均摄入量和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参与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碘缺乏病知晓率
        结果显示,学生、孕妇和医务人员经过健康教育后,其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详见表1。

       
2.2对比教育前后孕妇、哺乳期妇女补碘意识、行为和富碘食物摄入频率
        结果显示,相比教育前,教育后孕妇、哺乳期妇女补碘意识、行为优良率、每月平均摄入量和次数明显提升(P<0.05),详见表2。
       

结果显示(大概):由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摄碘量较成人多一倍(供给量(?g/日):成人为120,孕妇230,乳母240),大部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的是加碘盐,没有在这期间额外加入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根据中山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这些人群处于碘缺乏状态。




3 讨论
        本健康教育活动选取了小学生、孕妇和坦洲镇本地的多个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关于碘的生理作用、碘摄入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碘缺乏引起的危害等内容的教育、培训。本次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展开,学生、孕妇和医务人员关于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得到了明显提升,且增加了多种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学生的疾病知晓率相对而言是最低的,可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对部分日常疾病的认知教育应当引起重视[5-6]。医务人员在参与健康教育前,虽然其疾病知晓率相对而言最高,但是仍不太理想,与各医务人员工作所涉及的领域不同有关[7-8]。可看出在医院平常所开展的培训活动中,对部分常见疾病的科普非常重要。学生和孕妇在教育前的疾病知识来源主要为家人、电视节目,经健康教育后,通过微信平台、微博、医学科普网多种途径了解碘缺乏病知识的人数呈大幅度上升,其中使用医学科普网了解疾病知识的人群相对较少,可反映出,通过电子平台向居民科普疾病知识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居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平台,进而提升观看人数,进一步促进疾病知晓率的提升。通过本次健康教育,坦洲镇人群对碘缺乏病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掌握了科学、易行的补碘方法,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关于该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指导其正确防治碘缺乏病、合理补充摄入碘。

参考文献:
[1] 范飞能, 叶建杰, 陈喆, 等. 浙江省慈溪市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1):76-78.
[2] 沈卫萍, 梁娜, 王晓明, 等. 2011 - 2015年山东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 37(8):676-679.
[3] 李艾君.旌德县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24(05):76-77.
[4] 田艳丽,姬晓娟.平顶山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29(11):19-21.
[5] 范桂生,刘丹凤,王伟明.2015年泉州市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市级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8):864-866.
[6] ]林瑜,陈志辉.2015年福建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17,23(8):561-563.
[7] 本刊编辑部, 王继珍, 刘鹏. 科学补碘促健康—访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孙殿军[J]. 健康世界, 2018, 25(2):49-53.
[8] 邓林,张霞.阿坝州汶川县碘缺乏病“十二五”防治规划实施效果评价[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7,15(4):227-229.
作者简介:张奇珊,女,1984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罗定;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疾病控制研究;职称: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职务:科室业务负责人; 单位资质:未评级;科室:疾控中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