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7期   作者:李秋红
[导读] 探讨氨茶碱与罂粟碱联合治疗羊水栓塞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氨茶碱与罂粟碱联合治疗羊水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羊水栓塞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单用罂粟碱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氨茶碱联合罂粟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43.48%)、有效8例(34.78%)、无效5例(21.74%),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显效6例(26.09%)、有效5例(21.74%)、无效12例(52.17%),总有效率47.83%,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3.1±1.2)分、(6.8±1.1)分;对照组分别为(17.3±1.5)分、(13.8±1.7)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氨茶碱;罂粟碱;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时羊水进入产妇血液循环,出现非栓塞、休克等症状[1],病死率高,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在临床上应及早诊断、及时发现,做好患者的病情分析,结合临床给予综合治疗,来挽救患者生命。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采取罂粟碱联合氨茶碱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羊水栓塞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羊水栓塞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8.5±2.3)岁;初产妇有15例,经产妇有8例;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28.7±2.4)岁;初产妇有16例,经产妇有7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
        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在右心房、右心室扩张时可显示心肌劳损情况;通过X线片上存在肺部扩张情况,并出现弥温点状浸润阴影;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凝血酶原时间有所延长。血液放置后上层为羊水碎屑、中层棕黄色、下层细胞。上层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拧状上皮细胞、羊水结晶。
1.3方法
        对照组单用罂粟碱质量,静脉注射罂粟碱,产地为东北制药,国药准字为H21022248,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剂量控制在每次30~90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不可超过每日300mg;观察组给予患者罂粟碱联合氨茶碱治疗,罂粟碱的用法用量和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患者氨茶碱静脉注射,氨茶碱注射液产地为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33430,剂量为500mg。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临床症状评分。

①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及体征消失,指标达到正常范围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症状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各指标有所好转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症状评分:采取自拟症状评分指标进行判断,分值低表示症状更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0例(43.48%)、有效8例(34.78%)、无效5例(21.74%),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显效6例(26.09%)、有效5例(21.74%)、无效12例(52.17%),总有效率47.8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9.2±1.6)分、(13.1±1.2)分、(6.8±1.1)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9.5±1.5)分、(17.3±1.5)分、(13.8±1.7)分;治疗4周后、8周后,观察组各症状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羊水栓塞为产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病多发生在妊娠中期或足月分娩,在分娩时可导致产妇出现昏迷、呼吸窘迫、大出血等情况,死亡率非常高[2]。其发生因素主要在分娩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阻塞肺小血管,从而出现过敏反应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主要为支气管痉挛、肺水肿等,而晚期发现死亡率较高。因此,做好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是保证产妇安全的重要保障。如在分娩中出现呼吸急促、咳嗽、胸闷、急躁不安等情况,且无其他明显因素所引起,应考虑羊水栓塞的发生[3],立即给予抢救。氨茶碱是一种复合物,包括乙二胺和茶碱,乙二胺可使茶碱的水溶性增加,可使环磷酸腺苷的水解速度降低,提高环磷酸腺苷在组织中的浓度,扩张平滑肌,促进心肌收缩,改善血液循环。罂粟碱能够对磷酸二酯酶进行抑制,可松弛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外周血管及脑血管阻力。两药联合应用可达到协同效果,改善患者症状。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47.83%,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3.1±1.2)分、(6.8±1.1)分,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体现出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亚宁,李黎,李茁. 临床药师参与羊水栓塞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5):627-630.
[2] 杨耀超,吴秋静. 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7):113.
[3] 邹秋莲. 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31):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