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盛小健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盛小健
[导读] 摘要:在市政体系中,道路工程占据重要地位,是决定运输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载体。
        浙江双圆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在市政体系中,道路工程占据重要地位,是决定运输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载体。在市政道路内部结构中,给排水设计作为重要的系统模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市政单位需要积极践行全新的设计理念,遵循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对给排水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进程。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
        1引言
        海绵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蓄、渗、净等一系列操作构建弹性水资源管理体系,从而为给排水系统功能优化展现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基础。与以往的城市建设理念存在较大不同,海绵城市具有一定的生态性、环保性特征,能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建设,支撑城市在持续性战略背景下实现深入发展。
        2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城市环境气象比较复杂
        在城市化视域内,市政道路是重点工程项目,而给排水是支撑道路结构稳定性和保障使用寿命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开展工程设计时,因为气象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给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成降雨量增加或者发生洪涝灾害,而严重阻碍排水功能正常发挥。同时,在具体开展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未能做好周边环境的检测工作,导致所设计的工程方案与实际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
        2.2降水利用率低
        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雨水资源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仅影响排水功能,同时也是给水资源储备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开展给排水系统实际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对雨水资源开发缺乏重视,未能规范设计循环生态系统,在雨水净化、储蓄方面的系统开发不到位,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针对目前在水资源系统给排水功能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政单位需要加强重视度,积极开发全新的设计理念。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3.1路基的排水设计
        在市政道路体系中,路基是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影响道路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路基环节积极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做好排水设计,能够保障道路使用寿命,避免雨水积压而造成坍塌等不良风险发生[1]。首先,在路基排水系统设计之前,需要做好现场环境条件全面调研,了解当地的降雨量以及气候条件具体变化规律等,对路基土质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之后,本着强化路基排水性、透水性功能的原则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重点加强对填补技术的优化设计,在填补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把关,尽量选择透水性能较高的材料,保证路基结构更加稳定。
        3.2人、车行道设计
        在道路体系中,人、车行道所发挥的作用也十分突出,同时在排水功能方面具有严格要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针对以上两个模块就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首先,进一步规范人行道的设计。基于海绵理念对人行道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有效掌握降雨量等指标。在进行工程方案设计时,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规范,加强透水材料的选择,能够有效地避免在降雨量高的季节,出现雨水积压等不良风险,也能够实现人行道表面温湿度的动态调整,从而保其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同时,做好车行道设计。在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设计人员需要在铺设材料上进行创新,用其他类型的材料替代柏油路面,从而保证车行道表面有较强的透水性。
        3.3附属设施设计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范围内,附属设施所发挥的功能十分突出[4]。同时,在建设附属设施的过程中,务必要做好排水系统优化设计。在设计之前,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有效调研,保证平缘石各项指标符合规范,尤其是在高度指标上要进行规范控制。施工方案设计也要进行革新,积极践行海绵城市理念,优化施工材料选择,积极选用草植沟的方式,取代混凝土材料,从而有效提高附属设施的吸水功能。


        3.4绿地衔接部位设计
        绿地衔接区域也是给排水设计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影响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因素。在此环节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积极更新工作理念,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效地渗透到工作当中。通过多种方式对排水功能进行优化设置,如雨水分流,或者设置下沉式绿地等方式。不仅如此,设计人员还需要在衔接部位设置雨水花园,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促进整个城市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4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发展
        4.1提升设计意识
        为进一步优化给排水系统功能,市政单位务必要在设计理念上进行有效更新,正确认识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以及在新时期的城市建设领域所呈现出的价值。之后,加强海绵城市相关理念的宣传,让广大设计人员能够对这一理念加深理解,并灵活地运用到给排水设计当中。其次,重点加强设计人员培训,围绕“海绵城市”就相关的政策法规、设计理念和具体的技术方法进行统一渗透,全面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化设计能力。同时,展示已有的设计成果,引导设计人员围绕具体案例展开深入分析,在实际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总结设计经验,从而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市政工程就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4.2完善设计体系
        设计人员需要积极践行海绵城市战略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设计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首先,明确具体的工作机制,对给排水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为后续的设计工作规范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次,基于信息技术加强现代化、智能化设计体系建设。根据不同模块进行智能分析,加强给排水工程所处环境参数、地质条件等信息全面调研,通过智能分析明确设计参数,从而保证工程方案更加符合海绵城市发展要求。
        4.3整合数据资源
        为保证市政的给排水体系在内部结构和功能方面更加符合城市建设要求,市政单位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加强数据资源全面整合。搜集各个城市在海绵城市理念支撑下的设计方案,创建资源共享中心,从而实现设计经验的有效分享。同时,针对给排水系统功能体现设置数据搜集、分析与存储档案。通过智能分析判断系统功能概况,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雨水资源情况,对系统布局和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将海绵城市这一战略方案有效地落实下去,构建更加优质的城市生态环境。
        4.4深化设计层面
        在全面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设计层面的深入发掘,将这一理念深入地落实下去,让整个城市呈现出全新的生态面貌。首先,政府层面需要加强政策引领。积极践行可持续性理念,针对“海绵城市”提出全新的政策法规,为给排水的优化设计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其次,加强设计与施工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围绕如何基于海绵城市开展给排水规范化设计展开讨论,本着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设置生态体系,不断拓展和丰富服务功能。在开发“海绵城市”给排水体系的过程中,积极融合多种学科技术,将生化物学科相融合,加强污水排水和净化系统优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领域,给排水是重要的系统,为保证其功能发挥正常,增强道路整体稳定性,市政单位需要积极转变设计理念,践行海绵城市理念,针对人、车行道、路基、绿化带等设施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在今后的市政给排水设计发展领域,市政单位需要在海绵城市的思想支撑下,加强设计工作的深入研究,积极落实创新举措,从而保证系统设计更加规范、合理,全面提高城市整体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孙琪.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7):112-113.
        [2]刘志军.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9(32):105-106.
        [3]武秀伟.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31):84-85.
        [4]薛健.浅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