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控制措施综述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马玲
[导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对全国国土基础信息数据的调查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对全国国土基础信息数据的调查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2017年十月正式启动了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在总结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地调查存在问题和经验积累的情况下,全面彻底的搜集和整理存在的土地基础数据,对资源数据进行增添和删减,保持内容实时更新,确保真实准确的记录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变化情况。这是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国土调查工作,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时期,全面和完善的了解国土资源利用情况,对我国持续发展有重要保障,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国土调查工作任务量大,程序复杂,要考虑要素多样,因此,保证数据库质量显得极其重要,应该确保调查工作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程度。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质量控制;数据库
        一、引言
        政府十分重视国土调查工作,明确出台文件制定工作开展的流程和标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验方案》要求各部门建立国土调查数据库,要求国家、省、市、县,各层级做好专项数据信息的调查和录入工作,建立数据分析和服务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流通和审核。要充分重视县级数据库的实地考察录入工作,需要广大国土调查人员奔走在一线,需要准确记录包括地理信息,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等系列数据,通过底层数据库,逐级向上层汇总,建立全国性数据库。
        二、开展国土调查基本原则
        (一)法律原则
        在国土调查时,必须是调查流程符合法律规范,应该明确禁止随意性行为和贪污腐败等私人人社会关系对国土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调查工作的阻碍。确保法律的神圣性和规范性,体现全体国民意志。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领导个人都不能够私自改动通过正规流程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执行时必须做到公正严格,实事求是。
        (二)技术性原则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地域情况复杂多样,开展土地调查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升工作的进度,提升效率。通过强大技术支撑来优化国土调查工作流程,保证所调入数据的易检查和易核实性,提高数据录入和修改效率。在调查工作开始之前,应明确做好技术标准选择工作,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手段,在调查中,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工作,并且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可以借鉴以往调查区域的历史记录,以此做参考,来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利用状况。需要从以往成功经验中不断完善作业效率,加强技术方法的创新和应用,从而,提升调查工作效率。
        (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必须参考以往土地调查结果,并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具体情况和本区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综合因素结合进行国土调查工作。
        三、数据库质量控制措施
        (一)加强对已有数据信息质量的控制
        最近一次坐标系统录入是1980,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应采用2000作为国家大地坐标系,对以往的永久基田数据库、耕地质量等级进行变更,确保现有数据资料的实际情况与大地基准保持同步,并且要检查已有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属性、界限、范围等方面有套合和矛盾之处,发现问题后应及时更正,保证数据信息质量。
        (二)提高图斑质量和精确度
        第一,内业信息提取质量控制。第三次调查工作,根据数据库中图斑上的纹理形状、色调、位置进行人工判读,找出数据库地类和影像判读相矛盾的地方,通过DOM技术和原土地调查数据进行套合比对,对内业人员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精准确定图斑范围,做好细节工作,保证不遗漏每一个图斑。第二,外业调查质量控制。外业调查人员主要工作是对于内页标注属性和范围不正确,不准确的图斑进行更正,根据内业人员制作的调查底图进行外业调绘工作,同时对未反应的图斑进行调补和新增工作。


        (三)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
        数据采集包括多方面内容,例如,矢量数据采集、原数据采集和栅格数据采集等。栅格数据,操作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录用。原数据应按照相关文件,例如《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和《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原数据》进行采集和核验工作。矢量数据采集比较复杂和专业,需要通过作业员自检和互相检察,专职人员检验填写相关意见和建议,在数据交接工作时也需填写交接卡进一步保障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具体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整和细化土地分类现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在一级分类上有12个大类,但是为了更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应该在73个二级类标准上更加细化,尤其是在对园地、草地和林地等常规53个工作分类中,更应详细做好国土数据录入分类。其中园地新增了橡胶园;林地新增了7类,有灌木林地,沼泽红树林地、灌丛沼泽等;草地增加了沼泽草地类。在信息处理和录入过程中应实现分类变化和已有数据的合理转换和衔接,当二调多个地类出现对应到三调一个地类时,应先将几个地内综合合并起来,并转换成新的地内开展录入工作。如出现二调某个地类对应到三调中多个时需要及时进行相应补充调查工作,再转换成新的地类模式。
        第二,精确最小上图面积变化。二调最小上图面积精确度要求不严格,最小上图面积为六百平方米,建设用地四百平方米,其他类型用地是一千五百平方米。第三次国土调查要求的最小上图面积分类标准是:农业用地实地面积超过四百平方米,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超两百平方米,其他类型超过六百平方米,若是荒漠地区精确度可稍微降低,但不得低一千五百平方米。说二次调查相比,第三次上图面积的图案更显破碎化,需要补充二调期间达不到最小上图要求而被综合和忽视的地类,在此次调查中,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工作量。
        第三,用图斑表示道路高、沟渠和河流等线路。二调数据用线状表示道路、沟渠,河流宽度小于二十米的地貌,在具体计算状物面积时,应宽度标注不够精准,现状图斑分割不均,经过年度变更,常出现图斑面积缺损和老旧情况。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所有上述道路沟渠和河流等地貌,需要外业进行实际调查,通过影像特征进行矢量化描图,不仅数据和图像更加准确,而且对于路、林和渠的分布概况更有严格把控和布局,但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调查人员的工作量。
        第四,具体数据库类属和细化标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应根据耕地实际情况在图斑上进行属性标准,区分好耕地、修耕和未耕种区,园地、牧草和坑塘等。耕地应更加细化标准,除对基本农田以外,各地需要按位置和地理条件进行标准。例如标注滩涂上耕地,邻居耕地,牧区耕地,沙荒耕地,湖区耕地等。对林区和原地进行标注时,应该进行园地实际考察。标注草地时许对草地不同指标进行图斑标记,例如灌木覆盖在30%到40%和覆盖率为5%到10%两种不同覆盖类型需进行相应图斑标识,表明草地稀疏情况。对工业仓储进行细化标注时,应区分火电,煤矿,玻璃电解铝等。
        (四)控制数据入库质量
        数据入库包括四个方面的数据录入,分别为矢量数据、DOM数据、元数据、DEM数据。在开始数据入库前,应确保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保证数据质量,需对录入数据的图形和属性做检查,进行相应数据更正,保证质量符合实际情况,减少人为因素或错误行为带来的误差。在输入数据后,要用计算机输出的表格和图件成果进行比照,检查数据是否完整,逻辑性是否一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表格类型齐全,相关逻辑性严密,图鉴完整准确,格式符合要求。
        (五)做好数据库成果质量检验查收工作
        三调数据成果应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逐级汇总的原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验收流程和质量检测标准开展工作,人机交互,内外业配合。
        参考文献:
        [1] 张瑞.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J]. 科学与信息化, 2019, 000(009):163,166.
        [2] 黄锦凤, 秦晓莉, 范琰. 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成果质量控制研究[J]. 国土资源导刊, 2019.
        [3] 曾珏.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数据库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9, 000(004):28-29.
        [4]黄良军, 曹宇. 浅谈县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质量的控制[J]. 建材与装饰, 2019.
        [5]武东海, 朱岩. 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J]. 国土资源, 2018(8):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