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借助历史这门学科,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人文素质。本文从高中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高中学生历史教学方面的一些策略建议和见解。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历史教育;教学策略
Abstract: In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quality, with the help of history this subject, really improve the students' historical thinking, humanistic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history course learn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on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Students; Education in history; Teaching strategy
引言
新时代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就是要求广大教师真正改变目前在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的满堂灌、注入式、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求普通高中要立足本校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改革实践,在学校层面为实现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提供经验,也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一、高中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现状及原因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越来越受关注。然而,高中学生的历史教育情况情却不容乐观。我们通过对高中学生历史教育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存在历史基础差,学习目的性弱,学科认识不足,效率低等情况,而教师则存在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科研能力弱等情况。革新观念,创新教法,校本结合,将是未来历史教育改革以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及其结果分析,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历史基础整体薄弱。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高一的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这往往和初升高衔接有关,初中的历史学习主要是涉及一些重大事件,即“知其然”,而高中的历史学习更加注重历史的线索及其背后的规律还有不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教材是以专题史的形式编排教材。虽然这种编排方式能够避免以前通史教材的散落,但对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的要求却增大了,这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和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升入高中的学生会相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更难以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
2.对历史学习兴趣浓厚但目的性不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81.5%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48.5%的学生对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文化发展史那块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由此可见,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历史仍是一门具有吸引力的学科。但是,相比较于文化发展历程的高选择率,仅有19.1%的学生喜欢必修一政治发展历程,这是值得我们历史老师深思的。政治发展历程主要涉及的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如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等,这些内容相较于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实际的文化发展史来说偏于理性思考,所以对于刚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而文化课基础又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枯燥的。以上说明,学生有学好历史课程的潜力和兴趣关键是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重专轻史,对历史学科认识不足。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认识及态度。关于对历史学科的看法,31.2%的学生认为学科历史很重要,而占48.9%的学生将历史学科设为一般学科,其余19.9%的学生则认为历史学科不重要。当问及学习历史的原因时,高达45.7%的学生选择了考试需要。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发现除了对历史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各科作业太多以及专业课占用时间太长。传统的学生学习态度,即重语数外课,轻文综课,越来越不合时宜。可是如何取得“鱼”和“熊掌”兼得的效应,成了摆在当前不仅是高中教师更是学生面前的难题。
4.课堂效率低且学习方式单一。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上课多数时间不听讲和从来不听讲的学生占绝大部分,且学生将上课不听讲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历史老师讲课不吸引人,所以当问及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表现时,高达40.3%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被动学习,害怕被提问,30.4%的学生表示注意力不集中,易开小差。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堂效率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历史基础整体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且态度不端正,另一方面由调查可知历史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会对学生课堂效率造成很大影响。据我们的课堂观察,学识渊博且风趣幽默的历史老师很受学生欢迎。在这样的老师带领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课堂的参与度也比较高。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效率的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最主要的方式是靠死记硬背以及做习题训练,而这种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初中时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的落后必然会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往往会事倍功半。高中的历史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简单陈述,更重要的是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结果、影响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少有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高三复习期间,做起历史题来倍感吃力。当然,绝大部分学生也希望老师能够提供给他们历史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二、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是,教育观念滞后。存在严重的“唯分数论”“教学为分数服务”的应试教育现象,家长、教师以及学校的领导都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历史教学方面,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偏离了历史教育的本质,不能很好地发挥历史的作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已不再适应当代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面对个性化突出的学生,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才是值得选择的。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据我们调查,历史教学手段还是以黑板、粉笔传统手段为主,现代化多媒体利用率不高。或者是以PPT结合板书的形式,多媒体只是用来展示知识点,缺少对其合理的开发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搞“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高,严重降低了课堂效率,使得历史课堂过于“呆板”。
三是,缺少学科认识的引导和方法指导。我们在前面的调查问卷中也提到过,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尤其是与生活很贴近的文化史这块,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欠佳。据调查分析,历史教师在教研活动和业务进修方面积极性不高,且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特点,研发出适合学生的历史教材。
三、高中学生历史教学策略建议
1.革新观念,创新教法。
学历史是为了学做人。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有着更高的敬业精神和富有前瞻性的教学观念,贯彻落实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者是以史为鉴,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学生的历史教学,教师更应该革新观念,授课不能“一刀切”,采取传统的与普通高中生一样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上,应鼓励创新,根据实际形成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创新,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例如,辩论式、游戏式、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2.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建立教学思路。
针对高中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追求“个性”,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历史课内容需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并认真整合教材。历史教学课程内容要做到少而精,挑选对学生有较大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梳理清晰的历史脉络,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史实的知识结构。减少知识头绪,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尤其是注意结合学习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特点充实或减少授课内容。有意识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先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后构建起基本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一定的价值观后为高考打下基础。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历史教研是历史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基层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活动是十分有优势的。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必须在研究的同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地与时俱进走在前列,学校就更应该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结合学校优势,办出特色教育。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特点,主要存在历史基础薄弱、学习历史的目的性不强、学科认识不足以及学习效率低等情况。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则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科研能力弱的问题。我们在此基础上,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关于提高学生历史教育质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巩固传统 增添优势 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A]. 金海清.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校长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2]勇于担当 负重前行 奋力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A]. 李运生.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校长研讨会论文集[C].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