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在总图运输设计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陈建锋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海绵城市与总图运输设计的概念含义分析,围绕海绵城市在总图运输设计中的具体渗透和表达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总图运输设计;渗透;应用;研究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进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理念树立,以推进各项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其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就是主张通过自然积存与自然净化、自然渗透的海绵功能城市建设,来推动城市建设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我国多个城市建设中已经实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文将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与总图运输设计的概念含义分析,围绕海绵城市在总图运输设计中的渗透和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海绵城市与总图运输设计的概念含义分析
        1.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实际上是指城市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功能,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以及自然灾害问题应对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弹性”作用,比如,在城市雨水较为充足的环境情况下,其能够通过自身较好的吸水、渗水与蓄水、净水功能,对城市道路中的雨水资源进行有效收集和净化利用,并在城市雨水较少或者对水资源需求较为突出的时候,对储存的水资源进行充分释放和利用,在满足城市建设的有关功能需求同时,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促进其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提升。
        此外,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基本建设原则和要求,通过对自然方法与人工方法的有效结合运用,实现对城市自然降水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统筹,与城市给排水规划协调基础上,对城市排水、防涝建设的功能需求进行满足,并在对城市区域的雨水最大程度收集、渗透和净化利用下,促进雨水资源回收利用下的城市建设生态与环保等效益提升。
        1.2总图运输设计
        总图运输设计则是根据建设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地理状况,同时结合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要求以及物料流程、建设标准等,对其具体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和确定,并对建设园区以及工业企业内部的各建构物、交通运输设施、综合管线布置、空间布局设置等进行合理设计和确定,以实现建设园区与场地内部的物流、能源与信息、人流的系统化处理,同时对施工建设前后进行立体化管理所开展的综合设计工作。总图运输设计对施工建设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指导以及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施工后期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海绵城市在总图运输设计中渗透和应用
        结合总图运输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情况,对海绵城市在总图运输设计中的渗透和应用,可以从总图运输设计中的总体布局设计和场地排水设计、道路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2.1总体布局规划与设计
        在总图运输设计的总体布局规划与设计环节,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渗透和应用,主要体现在:通常的总体布局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其设计方案与该地区的经济、交通以及工业发展等规划目标相一致,从而通过对有关场地的合理布置和设置,在促进其总体布局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升同时,为该地区工业发展与经济提升、交通事业进步等提供支持;根据这一情况,在总体布局的具体规划与设计中,不仅需要对规划场地的具体地形、地貌以及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还需要在设计中预留一定的远景发展空间和条件,对其有关标高进行统一确定,使其场地规划与设计能够满足相关工艺技术和防洪排涝等综合要求,减少场地规划建设中对现有设施的拆迁以及对自然形成的排洪沟、河流的迁改等,在适应外部的运输条件要求同时,又能够场地内部的协作条件和要求进行满足,从而达到最为合理的总体布局规划与设计效果。因此,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总体规划原则和要求,即保护性开发以及确保对水文环境因素的干扰降低至最小、实现统筹协调等,对总图运输设计中的总体布局规划和设计进行指导,能够有效满足其设计要求。比如,海绵城市建设中,注重对城市的河流、湖泊以及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的保护,需要在具体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对上述区域及其周围环境条件的综合考虑,来进行低影响的雨水系统开发和规划建设,即在进行分散化与生态性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先规划与开发基础上,来实现对城市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以及峰值、污染、资源化利用实现的有效控制,以达到相应的规划建设目标要求,从而有效避免和预防城市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生。在总图运输设计的总体布局规划与设计中,将上述海绵城市低影响雨水系统开发建设原则要求和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与渗透应用,也能够促进总体布局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的相互协调与衔接,从而达到较好的规划与设计效果。
        2.2场地排水设计
        在总图运输设计的场地排水设计环节,其常见的排水设计方式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即:对雨量较少且土壤渗水较强、厂区边缘设置有排水沟或管、容易进行地面排水的工程地段,在排水设计中可通过自然排水方式,不需要进行任何排水设施设计与建设;对场地较为平整并且厂区边缘未进行排水暗管设置的工程地段,则可以采用明沟排水方式进行排水支持,但对多尘且容易发生下水管道堵塞的中心厂区或者是交通运输调车较为繁忙的区段、装卸作业区等,则应采用带有盖板的矩形明沟进行排水支持;对场地较为平坦并且不适合采用明沟排水的区域,需要采用暗管排水设计,比如建筑密度较高以及屋面采用内排水设计、城市型道路等情况地区,均需要采用暗管排水方式进行排水支持。
        根据上述总图运输设计中场地排水设计的主要方式,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在实现排水系统总体评估与场地内涝风险评估等基础上,对场地排水设计的低影响雨水系统开发设计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进行确定,同时与总图运输设计的地区的城市规划等目标相互衔接,在对其控制目标进行合理并且详细分解后,为各单位面积控制及其指标实现提供制度,并促进其在具体管理和控制中有效落实,从而达到更好的场地排水设计效果,促进其规划设计的综合效益提升。
        2.3道路规划和设计
        在总图运输设计的场地道路规划与设计中,根据海绵城市建设中,将城市道路作为径流与污染产生的主要场所这一情况,在对城市道路的规划与设计中也是通过对低影响开发理念与控制目标的有效落实和执行,从而促进城市道路的径流和污染物外排减少。因此,在进行总图运输设计中的场地道路规划时,在对道路的交通与安全等基本要求满足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对道路自身及周围空间的综合利用,促进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理念与目标措施有效落实,从而促进道路设计在总图运输设计中的积极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
        3结束语
        总之,对海绵城市在总图运输设计中的渗透和应用研究,有利于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的总图运输设计综合效益提升,从而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推动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3):202-203.
        [2]郑对霞.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6):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