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高强钢高效的焊接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亚楠
[导读] 摘要:文章在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某虚拟工程例子背景下,主要就钢结构高强钢高效焊接展开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身份证号:23018319840702XXXX
        摘要:文章在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某虚拟工程例子背景下,主要就钢结构高强钢高效焊接展开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高强钢;高效;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会堂式项目长105.95 m,宽44 m,设计楼高12.5m,为一层大跨度框架组合结构,其整体结构由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型钢混凝土结构组成。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六度,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从主体来看,较典型的有H型、箱型以及U型与箱型组合结构等。钢材是本工程的重要材料,主要采用型号为Q345B的高强度低合金优质结构钢,其厚度介于25~34 mm。
        2 高强钢焊接特点与难点
        2.1 高强钢的焊接性影响
        第一,粗晶区的脆化。在接头焊接作业时,极容易出现晶粒脆化现象,从而给接头性能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需重点关注接头焊接质量,避免临界热影响区等相关部位的脆化问题。第二,热影响区晶粒长大倾向。受高强钢材料特性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晶粒长大倾向现象,主要集中在热影响区,当出现此问题后将加剧热影响区的脆化程度,同时还会使其发生软化,难以确保焊接结构的稳定性。
        2.2 焊接工艺确定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钢材截面尺寸相对较大,并设置较深的坡口,同时钢板厚度较大,在焊接作业时伴随有明显的应力,极容易引发应力变形现象。对此,需充分考虑多种焊接温度施工状况,探寻在不同条件下焊接工艺的应用效果。具体至本工程中,采取的是横焊与平焊的方式,施工中遵循多层多道焊接的原则。钢板厚度相对较大,经焊接作业后易形成宽度较大的焊缝,相较之下以始端、终端两部分的焊缝长度最大,在缺乏合理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将在面层与根部差产生明显的温差现象。对此,在负温度情况下,结束焊接作业后需要展开自检。关于后热温度的检测,此处采取的是温测仪检测的方式,以便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2.3 高强钢高效焊接对焊接材料的需求
        尽管高强钢的整体性能较好,但相比于低合金钢而言,更要注重焊接材料的选择,现阶段以ER50与ER55级材料为宜。部分情况下,高强钢的强度等级相对更高,需确保焊材强度,同时要适当加大强度配比。例如:若高强钢屈强比≥0.85,在对此类材料焊接时以低氢型焊接材料为宜,且为了避免钢材与焊材焊接不同步的问题,所用钢材的抗拉强度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当达到800 MPa时不允许使用低强匹配焊材。而在后续高强钢焊接材料研发工作中,主要突破方向便是高强钢焊缝金属合金化,将焊接材料作为过渡途径,实现合金元素的有效转移,使其进入到焊缝金属内。
        2.4 工程焊接难点
        在本工程中,钢结构拼装焊接组合的形式较为简单,焊接结构主要分为3类,即对接、角接以及二者组合的方式。因钢板厚度较大,采用低合金高强度的优质结构钢,屈服强度为390 MPa。考虑到厚板钢的结构特点,焊接时需注重如下3点:1)焊前避免热影响区出现脆化现象;2)焊中避免出现晶粒脆化、冷裂纹、母材层状撕裂现象;3)确保厚板焊接稳定性,避免出现变形。
        3 厚板高强钢焊接技术
        3.1 焊接坡口设置
        考虑到厚板高强钢焊接施工难度较高、工程量较大,若设置为窄深型小坡口,将会明显降低焊缝成形系数,不利于一次结晶,且部分区域易出现偏析现象,若施工时材料存在明显的拘束应力,受焊接高温的影响还容易产生裂纹。对此,采用大坡口焊接方式时,能明显提升焊接量,且在焊缝处的残余应力也相对较高,精准控制钢结构初始应力,从而降低施工效率。经上述分析,为了确保焊接质量与效率,最终采用坡口角度适中的形式,并使用CO2气体保护焊,可确保焊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3.2 焊前预热
        针对母材采取预热措施,完成钢材的焊接作业后,可达到短时间快速冷却的效果,有效控制淬硬倾向,使得焊接残余应力处于较低水平,此举也是避免冷裂纹的重要途径。
        3.3 焊接
        第一,板材正反面需得到有效处理,对该处打底焊,此项作业时需调节好焊丝位置,应与坡口中心保持相对齐的状态,此处对于焊缝的形成系数提出较高要求,以1.3~2为宜,满足此条件后,存在于熔池中的杂物能够完全浮现至表面。第二,遵循多层多道焊的原则,除了经过打底焊处理的区域,其余的焊道分布都要具有一致性,在坡口两边依次交替排列,严格控制焊接线的能量,较为可行的是薄层焊的方式,此举可避免母材边缘咬边现象。
        3.4 焊接缺陷的修复
        第一,针对焊接作业中产生的裂缝,修复作业时较为可行的有PT或MT法,首先要分析裂缝的形态,明确其长度与走向,在此基础上补焊。第二,若焊缝尺寸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焊接处理后出现过度咬边现象,均要进一步补焊。第三,若出现未焊透或是含有气孔的现象,需通过炭刨刨除。第四,焊缝过分溢出时,需使用砂轮机对该处有效打磨。第五,因焊接作业而引发构件变形现象,可通过火焰加热法处理,部分情况下也可采取机械方法。处理时,经加热矫正后,需给予一段时间使其自然冷却。需强调的是,此处不可采取浇水冷却的方法。
        4 焊接质量控制
        4.1 温度控制
        正常状态下钢板的温度相对较低,在焊接作业时,若电弧温度明显提升,易出现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此时焊接接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易出现淬硬组织,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焊接拉应力,致使钢材脆性增大,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冷裂纹。对此,需做好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对厚板采取预热措施,在此基础上方可正式焊接作业,此举能够控制温差,放慢冷却速度,最终达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效果。
        4.2 焊接控制
        厚板定位焊时,需适当提升预热温度,焊脚与焊缝的尺寸都要适当扩大,避免快速冷却时产生的种种质量问题。厚板焊接作业时,宜采用多层多道错位焊接的方式,其能够有效控制焊接热输入,避免焊接变形现象。且在上一层焊道施工作业后,便完成了对下一层的热处理,此举能有效消除柱状晶,使焊接接头处的应力得到有效控制。结束焊接作业48 h后,需要检验焊接质量,此处可基于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方式展开,其优点在于检测精度高、不会对构件造成破坏。
        4.3 变形控制
        确定合适的施焊顺序,各环节施工作业有序推进,为避免焊接变形与应力现象,合理的施焊顺序尤为关键。关于对角变形现象,需针对焊缝正反面多次焊接,在同一裂缝的焊接处理中,采取的是分两个时段焊接的方式。在其它钢结构工程中,若存在厚板焊接需求,技术人员要准确认知施工要求,明确施工难点,选择合适的焊接技术,针对各焊接环节采取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为最终的焊接质量提供保障。
        5 结束语
        现代工程事业中,钢结构成为应用极为广泛的形式,本文围绕钢结构高强钢焊接作业展开探讨,分析施工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措施,在现有焊接工艺的基础上做出优化,确保焊接质量,提升钢结构稳定性,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罗信飞. 建筑钢结构高强钢高效焊接技术分析[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7).
        [2] 夏佐龙. 关于建筑钢结构高强钢高效焊接技术的分析[J]. 江西建材, 2019.
        [3] 陈文祥. 建筑钢结构高强钢高效焊接技术[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3).
        [4] 贾小路, 张铁铸, 习立新,等. 钢结构焊接技术的质量控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18):2389.
        [5] 滕光辉. 建筑钢结构高性能钢焊接技术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