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探讨 王巍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王巍 朱淑萍 陈浩峰
[导读] 摘要:现代化道路工程建设,对质量和效率以及安全等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实现工程的效益目标,必须要解决常见的技术应用问题,比如技术运用不当和施工流程不科学等。
        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办事处  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现代化道路工程建设,对质量和效率以及安全等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实现工程的效益目标,必须要解决常见的技术应用问题,比如技术运用不当和施工流程不科学等。本文对道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见问题
        (1)原料配制的质量把控不严格。原料的配制,未做好精度的控制,比如没有使用计量仪器而是依靠经验承重,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水灰比的配合比控制不当,缺少合理性,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不佳,造成道路病害,比如麻面或者裂缝,影响后续使用。(2)振捣不足或者过度。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振捣环节为关键点,若振捣不足或者过度,将会直接影响提浆刮平,造成路面不平整。(3)模块设置不合理。未做好施工缝以及膨胀缝的处理,使得路面平整度不达标,出现相应的问题。
        2市政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裂缝防治方面的应用
        道路裂缝作为影响道路安全的主要问题,发生道路裂缝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根据原因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以及不规则裂缝、龟裂裂缝四种主要的道路裂缝。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这些裂缝。首先,横向裂缝的显著特征就是它同道路的修建方向,也就是形成方向时垂直交叉的,横向裂缝主要发正在半刚性的基层道路中。接下来是纵向裂缝,这种裂缝的成因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由于没有解决好道路的沥青层在分摊时的接茬,同时由于日后收到来往车辆的压力,以及雨天的各种气候因素的影响,道路出现裂缝;或者在压实路基时不均匀以及雨水等水体长期侵蚀路基所引发的不均匀沉降。我们一般将其按照裂缝的宽度不同区分裂缝的轻重程度。轻度裂缝一边变现为宽度较小,同时裂缝支缝少,并且缝壁一般不掉落;重度纵裂常常表现为支缝众多,同时裂缝封闭掉落情况严重。第三种是不规则裂缝,不规则裂缝形成的原因时因为道路的路基路面刚度以及强度并未达到相关要求,道路在投入使用后会由于来往的车辆负荷过重导致道路基层呗压裂,产生许多不规则裂缝。
        最后一种时龟裂,龟网裂在起初并非龟网状的,而是由于众多顺着轨迹带所形成的大量平行的纵向裂缝,在这些大量纵向裂缝之间逐渐出现许多横向的裂缝,这些裂缝交叉形成了类似龟网的形状,因此我们称其伟龟裂。龟裂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道路的整体强度不够,在道路修建过程中,没有对道路路面构造进行合理的设计,路基路面压实工作不到位,再加上路面修建的材料配比不合理,搅拌不均匀,容易导致大量纵向裂缝以及横向裂缝的产生。在第一时间也并未对这些裂缝及时的进行处理,在雨雪天等气候的影响下,道路渗水,路面受损严重。针对这些道路裂缝问题,我们有许多常用的裂缝防治施工技术。一般情况下,针对这些道路裂缝,我们首先清扫干净这些裂缝的发生路段,之后喷洒乳化沥青。这也是我们处理由于沥青混凝土由于温差收缩导致的裂缝所使用的主要方式,也是最佳方式。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弄来一些干净,干燥的石屑,将其铺在裂缝道路的表面,之后使用小型压路机进行均匀压实。这些主要是处理温缩导致裂缝问题,对于由于道路路基沉降引发的裂缝,我们通常在裂缝的两边开槽,在挖除上层之后填补裂缝,之后顺缝隙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再次摊铺道路的上层。
        2.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基层松散防治方面的应用
        由于目前市政道路大多都是沥青混凝土道路,在道路表层脱落的集料颗粒在来往车辆的影响下,容易引发道路的沥青层掉落的问题,从而使得出现道路的基层松散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沥青混凝土的奥路的表面离析区域的集料较少,同时在碎石当中存在许多风化颗粒,在雨雪天或者其他原因影响下,水体侵蚀导致沥青层剥离。同时道路在经过持续性的使用之后,老化的沥青的黏性大打折扣,由于沥青结合料的黏性下降,从而导致面层同车辆轮胎相接的沥青受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据实际情况,如果基层松散程度较小,并未形成面层。我们就可以直接将这些松散的部位进行清除。同时重新铺设道路的沥青混凝土层,并进行压实。对于已经成型的松散道路,我们首先要对道路的基地开展一个全方位的检查工作。如果基底较为完整,我们在清扫完洒粘层沥青之后,将搅拌均匀的沥青混凝土均匀的铺设上去,在完成铺设之后利用压路机进行平实。
        2.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损害方面的应用
        针对沥青混凝土道路出现水分的情况,我们首先要确保道路的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如果道路在雨水渗入之后无法排出,在来往车辆的负荷之下,再加上温缩,很容易对道路造成严重的损害。由于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较差,道路很容易由于积水的原因导致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脱离,从而水体从空隙中渗入沥青结构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使用封层、排水等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应用稀浆进行封层处理,设置防水表面来提高道路的防滑性能。主要有三种形式的封层。如果我们使用碎石封层,首先需要在道路的表面喷洒沥青,同时将集料覆盖在其上,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目前大量道路的防滑磨耗层主要使用的是石屑罩面。雾封层主要是通过稀释慢凝乳化沥青,将其灌注在道路的小裂缝余空隙中。砂封层主要是利用细集料来制作混合料来达到降低水余空气对道路路面的影响程度。同时,要想提高防止水损害的效果,确保道路排水结构的设计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3提高市政道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落实技术资源的准备工作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各类资源的支持,要提前做好准备。结合气候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排水方案。按照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的需求,进行施工前的组织,比如砂石和水泥等。施工作业环节对水电的消耗较大,要根据生产量做好准备,以免发生停工事件。开展混凝土施工前,落实图纸会审,确定采用的技术以及施工细节,保障后续作业的有序开展。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对促使混凝土施工技术价值和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要做好严格地把控。
        3.2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控制,要贯彻全过程管控理念,规范技术实施。这需要组建专业的人员,形成技术应用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技术应用质量控制工作。按照影响技术应用的因素,比如材料和机械设备等,进行质量控制任务的细化,落实到具体人员头上,使其能够肩负起相应的管理职责,保障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3做好现场的管理
        一般来说,混凝土施工作业标准要求材料初凝时,要运输到位。采取分层浇筑作业方法时,做好各层厚度的控制。完成每层施工作业后,再开展浇筑作业。开展摊铺作业,利用传感器测棒,开展自动找平处理,间隔10m布置1个测钎。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以混合料温度和摊铺机作业速度等为控制指标,做好严格地把控,确保混凝土施工作业质量达标。结合作业实际情况,选择平板振捣作业法、插入式振捣作业法和振动梁方法,保障作业高效落实。开展碾压施工作业,采取碾压速度控制方法,把控作业的效果,避免作业环节出现质量问题。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要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些施工技术,来应对道路的一些常见问题。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精心施工。
        参考文献
        [1]刘兆义.探析关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51-52.
        [2]祝倩倩,程岗.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伸缩缝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9(23):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