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优化策略及养护问题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覃建武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水资源科学调度开发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保证水利工程整体运行安全与稳定,应当针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特点,主动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规避运行管理风险,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
        溆浦县溆水灌区管理局  湖南省怀化市  4193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水资源科学调度开发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保证水利工程整体运行安全与稳定,应当针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特点,主动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规避运行管理风险,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下文就水利工程管理优化策略及养护问题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养护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我国水资源缺乏问题长期存在,鉴于基本国情特点,需大力开发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在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时,应当现代化科学养护管理措施,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可靠性。
        一、水利工程养护问题剖析
        (一)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非常多,且水利工程的整体时间跨度非常大,建国初期到现代水利发展阶段,水利工程整体建设实力不断提升。随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跟进。
        如局部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开展时,由于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管理理念的落实,仍旧秉持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水利工程的整体安全运行。
        (二)养护经费不足
        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开展阶段,需要充足的管理经费,以确保水利工程在减灾、抗旱、排涝等工作中发挥出一定效能。由于水利单位开展水利工程养护管理时,管理部门冗余重复、管理素质参差不一,使得养护管理经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1]。
        由于管理养护经费有限,若没有开展精细化费用管理,采取传统粗放型费用管理方式,将导致水利工程的部分养护费用出现亏空,无法安全有效的完成相关养护工作,影响到水利工程运行稳定性。
        (三)工作机制不科学
        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是一项复杂工程,由于内部运行机制不科学,没有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开展时出现部分隐患。如在管理养护工作开展时,没有对项目责任人进行明确,一旦出现水利事故则对事故责任进行相互推诿,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养护管理整体工作效能。
        二、水利工程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一)精细化水利工程养护管理模式建构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养护事项较多,为提高管理养护工作效率,有效减轻基层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应当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采取精细化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模式。
        如基于实际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需求,采取一定量的监控设备,建构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无死角、实时监控管理,并组织专业人员对监控系统进行调试,保证监控系统全面直接的反馈出水利工程运行实际情况。
        在智能监控系统的支持下,可对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进行责任细化明确,保证每一位养护人员负责项目清晰、管理养护责任明确,并编制科学严谨的水利工程养护管理计划,针对监控视频反馈的具体问题,由对应项目责任人进行及时养护处理,快速消除相关安全隐患,体现出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效能,提高水利工程养护管理工作整体水平[2]。
        (二)强化水利工程养护风险管理意识
        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开展时,应当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水利工程养护风险管理意识,主动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保证水利工程整体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水利工程养护工作范围广、管理事务多,在实际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时,部分人员可能会出现思想懈怠、安全意识弱化。在日常养护管理时,未严格执行养护管理规定,导致水利工程部分项目出现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整体运行安全性。
        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进行时,需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确保全体管理养护人员时刻紧绷安全风险神经,主动规避相关风险,发挥出水利工程养护管理工作价值。


        在对突发性事故风险进行养护管理时,应当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如台风引发的强降雨、地震导致的水坝裂缝、泥石流灾害等,为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减灾社会功能,应当依据实际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将水利工程的建设价值充分发挥。
        (三)增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观认识
        水利工程开展养护管理工作时,为主动消除养护管理工作问题,提高管理养护工作效果,应当不断增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观认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水利工程开发与管理养护,不可为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指标,而违背可行性开发原则,浪费社会资源与水资源。水利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管理养护工作当中,确保水利工程在当地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
        如部分地区的地理地质环境局限,仅可进行蓄水减灾与抗旱建设,不具备水利发电的自然条件。若水利工程开发时,没有遵循项目开发可行性原则,最终水利工程将无法发挥出相应社会价值,且会耗费大量社会资源,不利于当地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利工程进行养护管理时,应当发挥出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基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影响,带动周边的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水利工程养护工作当中,发挥出人民群众的力量,主动消除事故隐患,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管理安全性与稳定性。
        (四)监督水利工程养护资金的落实到位
        水利工程的养护管理费用非常大,为提高整体养护管理工作效果,必须确保各项养护资金落实到位,避免费用超出预算,影响到后续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开展。在实际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开展时,水利单位应当逐渐相关监督小组,并对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优化,充分发挥出监督机制的工作效能,保证每一笔水利工程养护预算得到落实,提高水利工程整体养护管理工作水平。
        通过对水利工程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可有效控制养护管理工作成本,节约一定资金,将其用于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升级工作当中,适当引进现代管理系统与硬件设备,建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质量。
        (五)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养护规章制度
        鉴于水利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为提高内部运行管理效能,应当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构建系统闭环的管理章程,实现依法规范化管理。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时,必须做到赏罚分明,不可对养护作业人员的错误进行姑息,规避人员出现思想放松问题。
        水利工程养护工作开展时,需制定标准的质量验收指标,即每一项养护作业完成后,都需依照相关质量验收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分析相关养护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效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及时处理,消除事故风险隐患[3]。
        (六)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管理分离
        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管理工作开展时,为提高相关工作的开展效果,应当推动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管理工作的分离,即工程管理由专项部门进行负责,而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管理,则由对应部门进行调度,保证两者工作的独立性与平行性,避免由于管理事务重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运行可行性。
        (七)不断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建设
        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养护时,必须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养护管理团队建设,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相关管理养护人员,掌握现代化养护专业技能与先进的管理意识,发挥出养护管理团队的实际工作效能。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建设社会效益,应当针对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建构新的水利工程养护管理工作模式,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短板,调动基层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际养护管理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祁德丽,吕晓波,朱杰.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日常维修养护问题及优化措施[J].治淮,2019(07):36-37.
        [2]李久忠.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3):159-160+190.
        [3]于卫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17(12):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