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 蒋丽娅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蒋丽娅 陈鸿祥 陈检慧
[导读] 摘要: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耒阳分局  湖南衡阳  421800
        摘要: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如何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引言
        环境监测可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性、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为制定环境保护标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供重要依据,而在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就是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也是环境管理、执法、统计、信息发布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依据,因此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尤其重要。
        1环境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数据缺乏代表性,准确率低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限制,目前环境监测仍以手工监测为主,但由于采用频次不足、采样时间过短、采样点位不足等原因造成环境监测数据代表性差。此外,由于采样、样品运输、样品交接、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等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容易造成环境监测数据准确率低。
        1.2政府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管体系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境检测机构,尤其是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开展监管工作目前还缺少法律依据,监管机构认为其仅接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因专业问题,监督管理力度不大。
        1.3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缺乏
        目前,很多基层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工作任务量与人员构成不匹配,人员专业素质低,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业务骨干流失严重。且基层环境监测站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力度不强,效果差,监测人员专业素养得不到提高,极大程度地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长远发展。
        2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
        2.1建设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界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减少环境监测工作量和误差,相关部门需要引进信息技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性,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数据的作用。在建设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遵循“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系统分类规划和设计”的原则,确保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性。
        2.2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整体素质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部门需要将环境监测质量体系落实到实际工程中。监测人员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监测部门需要建立高素质的监测队伍。首先,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该组织环境监测人员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并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考核,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环境监测部门应该重视思想教育工作,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最后,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由于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联系十分紧密,这就需要监测人员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监测部门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提升设备的精确度,环境监测部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除此之外,监测部门需要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合理控制设备所处环境。

环境监测工作中会应用大量精密仪器和设备,这就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在实验室中配备空调和除湿器等,确保实验室的整洁性,以满足精密仪器和设备的要求。
        2.4提升数据准确性
        为了提升环境治理工作质量,需要对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进行有效提升,此外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期间,还应确保数据科学性,对不准确数据不予采纳。为此,首先需要监测人员自身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与监测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这对提升监测数据准确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我国缺乏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较多监测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老化,很难适应日益增加的监测任务,导致监测数据失去准确性,致使数据可靠性大大折扣。由此可以看出,加大设备与技术投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污染物监控工作质量,并且提升研究水平。
        2.5提升实验精密度
        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还应确保监测工作的静谧性,也就是确保样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并且在此基础上保证样品可实现再现试验。由此可以看出,样品重复性越高,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越小,在此基础上若误差较大,表明实验结果不具有参照价值。此外,相关质量控制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实验结果负责,并在此基础上确保有一部分平行样本,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验证,若在检验的过程中出现了检测条件的变动,其精密度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在检验期间,需要选择整批检测。除此之外,对标准溶液的分析工作尤为重要,以此使精密度得到有效提高,其中实验次数在不断增加期间,也需要对精密度实施针对性调整。因此,在对精密度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方法多样化,在对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此针对性选择,为实验精密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6确保全过程质量控制,强化数据审核
        环境监测全过程指的是样品采集、样品运输管理、样品交接、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结果报告的过程。确保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一是要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编制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确保有章可依。同时应加强人员宣贯培训、监督和监控,确保其熟知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二是强化现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是重要环节,也是难点。现场监测开展前应根据标准规范和实际情况,制定完整、可行的采样方案,明确采样频次、点位布局、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等。样品采集、运输、交接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完整记录原始记录,可采取视频方式记录采样过程,保证可溯源。三是加强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进行分析,可采取密码样、现场平行样、实验室空白、自控平行样、加标回收、质控样等多种方式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四是强化数据审核和报告编制审核。应制定数据审核和报告编制审核制度,通过严谨的统计和检测,严格按照制度开展有效数据三级审核、结果报送和报告编制审核,不要使数据、报告审核流于形式。若出现异常数据和接近临界标准值情况,应结合不确度等情况,重新分析,加强实验室分析的质控措施,确保结果准确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环境检测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需要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保证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的规范化分析。此外,监测分析人员还需要通过系统培训,提升自身分析技术,并且在采样的过程中,确保样品数目与采集点能够体现检测地区的环境状况,以此采取有效的保存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分析方法实施针对性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环境数据检测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参考文献
        [1]王夏卓.如何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7):147.
        [2]虞明艳.浅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J].智能城市,2018,4(12):136-137.
        [3]孙丽娜.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54-155.
        [4]张明智.浅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6):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