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冯稳
[导读] 摘要: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作为重要的景观空间营造手法,是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软景营造手法。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作为重要的景观空间营造手法,是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软景营造手法。区别于硬质景观的永久性,植物景观更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考量和设计。在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景观植物的特性根据场地性质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创造一个有艺术吸引力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植物空间营造;植物配置;探讨
        1导言
        众所周知,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处理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重要内容,合理运用自然元素,对人居环境及生态平衡至关重要。风景园林时常通过植物而传承园林的魅力。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和空间营造概念
        2.1园林植物景观空间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详细解释了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定义,“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研究认为,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是以植物为主体,具体使用特定的艺术手法,从人类的需求出发,营造出适宜人类使用的各种空间环境。它以植物围合,尺度有大有小,形式各种各样,效果也是丰富多彩,或优美或开阔或活泼或安静。人们感知空间,用看、闻、听、触摸来进行对空间的体验。其营造形成一个三维并且立体的空间,包括顶平面、垂直面、地平面,各个面均有其特有的魅力。与其说其表现是一门艺术,不如说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2.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基于各种生态因子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充分发挥乔灌草及藤本植物自身的观赏特性,进行合理的配置,协调周边环境,体现功能性的空间感受。利用不同种类、色彩、高度、质地的植物来进行植物景观空间的界定。乔木伸展的枝叶在空中相互错节形成覆盖空间的顶面;地被或灌木限制着地平面边界;垂直绿化的植物构成垂直地面的空间垂直面,3种构成面以不同方式相互组合,构成不同空间形式。这种植物空间营造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其植物材料所具有的观赏性也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空间体验。
        3植物配置的原则
        3.1 符合地域文化及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基于地域文化,脱离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必然千园一面。不同的景观空间,亦诠释特定的场所精神。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及场地所诠释的主旨精神,吻合整个场地景观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进行考虑。无论综合性公园、运动型公园、文化类景观、纪念性景观、医疗性景观,都具有其独特的特性需求。植物营造需符合景观营造的文化精神。如竹类代表刚正不阿、素雅清新;青松苍劲、寒梅傲骨、莲出淤泥而不染……通过特殊的植物品质、植物语言,软景烘托氛围,融情于景,诠释合理的植物文化。
        3.2 满足景观构图及功能需要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充分满足景观构图和场地的功能需求,协调景观空间和功能的整体布局。结合景观特性的需求,充分发挥以观赏性为基础,丰富结构层次,营造开阔或封闭的空间格局、自然或规则的种植模式。
        3.3 符合生态学特性,协调近景与远景的生长效应
        充分结合植物的生态学特性,种植考虑起向阳性、耐阴性、生长性等生长需求特点,适地适树,合理配置。种植间距充分考虑远景与近景效果相协调。为形成较好的初始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适当减少,随着树种的生长成型,可通过抽空移植等方式,形成适合远期生长的种植间距。总之,植物配置中必须实现风貌契合、功能全面、空间丰富、生态科学、风格独特、经济合理。


        4 植物配置的方式
        4.1 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
        在进行植物配置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叶的合理搭配,强调不同植物的占比,注意不同季节对植物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在春夏之际,充分利用观花植物营造花海满繁茂、夏果累累、生机盎然的季相特色,冬青、松树、柏树等四季常绿的植物需要在园林设计中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严寒冬日依然可保持有绿色元素,避免在冬季视觉的单一化。采用合理的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配置比例,在视觉和形态上达到完美的效果。
        4.2 注意植物层次的搭配
        充分发挥植物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造植物组团的场景美。植物层次的合理搭配,应充分营造植物群体美。研究植物的耐荫性和喜光度,遵循植物习性及生长周期,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共赢,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持生态环境之间的合理平衡,营造丰富、差异、合理、适宜的多层次植物组团。具体层次常有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草本层、攀援类植物等。以上层乔木为基础,灌木丰富视距高度的中层景观,利用草本花卉弥补了木本植物在空间层次上的下层植物景观。
        4.3 充分利用植物形态特征
        由于植物的多样性,所搭配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植物形态对整体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一致。在植物的选择上,必须要保证植物的高低错落有序,在整体形态分布上要做到准确的把握。同时,充分考虑不同色彩、不同花期的植被,以达到植物形态、颜色、气味和声音的综合效果。
        4.4 应用观赏植物的配色
        常用的观赏植物配色中,常通过补色对比、邻补色对比、冷色与暖色运用、类似色观赏植物、白色植物的应用原则。为了发挥最少植物的最大艺术效果,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结合补色对比进行,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青与橙色花、色叶配合种植,相同数量的补色对比较单色在色彩效果上更为强烈得多,尤其在灰色铺装广场上、建筑前,作用更甚。如金叶假连翘与亮叶朱蕉、紫藤与黄刺玫、三色堇中黄花与紫花的对比、鸢尾中黄花与紫花的对比。夏季炎热区域则适合利用冷色花卉,春季采用暖色花卉,营造景观感受。类似色富于变化却又协调统一,黄色系与橙色系,深浅不同的红色、紫色与紫红色,绿色观叶植物中也有黄绿色、粉青绿色、暗绿色、深绿色、灰绿色。大多木本植物中的,都可通过不同的绿色植物形成变化与反差,丰富色彩景观。
        4.5 强调植物的季节变化特征
        陆游曾言“花气袭人知骤暖”,植物的季相变化所带来的植物生长、开花、结果、凋零,都因时令变化而更迭,犹如春天的桃红柳绿;夏日的硕果莲荷,秋季的桂香金菊、冬季的腊梅山茶……因而,随着各色花木的盛开及凋零呈现出季节和时令的变化,亦是园林四季更替、景随时异的特质所在。《园冶》中“苧衣不耐新凉,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均体现了植物生长开谢与时令的变化。冬季可以适当的考虑特殊植物,例如华南区域采用红花羊蹄甲、山茶、美丽异木棉、均在 11 月-1 月开花,华北区域寒梅、腊梅等盛开于 1-2 月,在花期较少的冬季,营造特定区域的冬季特色植物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应充分强调植物的季相性,丰富不同季节的植物特色,构建不断变换的风景园林景致。使受众在不同季节可以感受到园林的各异变换和丰富美感,营造美好舒适的自然氛围,愉悦身心。
        5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居环境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的艺术营造及设计则成为人居环境营造的重要内容。 不仅要求环境优良,布景合理,还应该具备承接人类日常活动休闲的功能。 而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作为主要的造景要素,在公园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的合理规划,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凸显景观特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明.植物的视觉特性对营造景观空间配置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24):8239-8243.
        [2]万梓豪.植物配置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24):110-111.
        [3]王蕾.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J].居舍,2018(08):87+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