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陆兴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陆兴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以及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
        广西雅翰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以及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生态自然修复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提升水土保持修复工程建设水平的同时,实现对于生态自然环境的修复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如今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自然修复的概述
        生态自然修复是指将被干扰的生态环境系统的逆序演替转向正常演替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通过生态自然修复技术实现生态环境发展演变的自然规律。生态自然修复一般是指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对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必要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林地和草木作为自然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态因子,对于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正常演替和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过程中,对于林草植被的维持和建设,对于实现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以及生态自然的修复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在对不同地区的生态自然环境进行修复时,也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措施与当地的环境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实现对于生态自然修复的最优化处理,重新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的同时也能够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速度[1]。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述
        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紧缺、环境污染的不断严重以及生态自然系统的不断退化,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提升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促进社会各个阶层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从而为后人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人们的幸福指数,而且也与民族未来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出台了很多的重大决策部署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当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以及积极成效。
        三、实现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要点分析
        要想使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就要对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仔细地分析和严格地把控,从而根据这些重点内容来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将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建设进行有效地结合。很多生态环境结构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功能完整性破坏比较严重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果只是依靠其自身的调控则很难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采用合理的人工技术手段和措施来辅助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从而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以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可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其次,应该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具有非常大差异,我们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时,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来推进与之匹配的修复手段和措施以及相互匹配的生态产业系统,从而实现生态自然修复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合理衔接和协调,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共存关系。最后,建立现代化的生态价值理念。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该根据当地水平流失的具体情况,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有关技术和理论作为指导,不断地创新生态修复的工作机制,从而建立现代化的生态价值理念,制定与当地生态自然修复相互匹配的规定和政策等,从而保证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2]。
        四、实现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与生态发展有效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水土保持工作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就是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大量的植树种草可以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来达到固定土壤以及维系水源的目的。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与农业的生产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必定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时,应该将具体的工作与生态发展进行有效地结合。通过这种既可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而且也可以促使当地农业产业更好的发展。实现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产业有效结合,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目的。
        (二)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修复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之中,可以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速度,提升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目的。例如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于生态系统地全面监测、分析诊断和评估,从而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制定符合当前生态自然环境的修复计划,提升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三)通过完善生态自然修复系统来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愈合
        很多失去自我修复功能的生态自然系统,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帮助生态自然环境完善自我修复系统,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愈合能力,使生态自然系统可以不断完善以及自我调节的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们对于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投入,达到生态自然系统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且在帮助生态自然环境完善恢复系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相关体系,实现修复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从而提高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促进水平流失治理工作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四)加大对于生态自然修复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工作的开展有更好保障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工程建设项目,但是由于其无法在短时期内创造出经济收益和价值,因此对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资金投入也是非常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更多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促进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参与到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中去,加大对于生态自然修复的资金投入,为生态修复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3]。
        (五)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相关的规定和制度
        由于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关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很多工作也无法切实有效地开展。而且缺乏相关法律和规定的制约,对于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监管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因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增加对于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监管力度和政策扶持,对于推进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为人们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结语: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日益加重,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希望人们将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王玲.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 000(015):124-125.
        [2]吴长辉.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 低碳世界, 2018, 000(001):119-120.
        [3]杨峰.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 生态环境与保护, 2019, 002(005):P.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