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幸宽
[导读] 摘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让各类工作人员的划分变得更加合理,从而有效提升各岗位工作人员的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
        盐城市亭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摘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让各类工作人员的划分变得更加合理,从而有效提升各岗位工作人员的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阐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重点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意义;工作重点;策略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概述
        我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是指事业单位根据所处综合环境的现实需求,在管理体系中设置所需的岗位,并针对岗位设置出其所需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力义务、工作的标准和任职的条件。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根源是国家对各个领域事业单位宏观管理为起点,在体系下设置所需的岗位等级、结构比例和任职条件等元素,以更好的规范事业单位宏观管理。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管理的过程中几乎都是以身份管理为主,这种人事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将工作人员按照实际的工作模式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三种大的类型,然后再将其进行具体的划分。而人员的安排也主要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实际能力来决定,脱离以往的身份安排管理模式,对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有助于聘期内考核制度的落实。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确,然后针对各个岗位制定出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当前事业单位各个岗位的聘期为三年,当聘用期满之后需要对该岗位工作人员三年时间的实际工作进行完善的考评,然后以此来决定该名工作人员下个聘期是升职还是降职。
        3、有助于落实管理干部的任期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委任制度”,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只要不出现大的过错,几乎都是只上不下,不到相應的年龄不退休。实质上这种观念和制度并不利于现代社会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容易造成管理干部思想认识落后、思想腐败等情况出现。但是在施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之后,所有干部都需要签订聘用合同,在合同期满之后重新做出考评,在合格的情况下才会继续对其聘用。这种管理模式实质上打破了传统事业单位干部任职终身制的不良现象,对提升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重点分析
        1、摆脱因人设岗制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正式实施前,充分做好各方面工作的调查与研究,能够积极听取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是,在实际岗位设置方案计划时,需要保证招聘问题、岗位问题以及职位需求等协调发展,进而保证事业单位内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稳定运作。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发展中不难看出,过于注重工作人员配置问题与编制问题。在人员配置以及岗位配置中采取因人设岗原则,该种方式会对事业单位更好发展产生制约。
        2、打破论资排辈现象。通常事业单位需要通过竞争、招聘以及考核等形式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岗位,从而使其明确自身权责。但是,有部分事业单位为保证内部稳定发展,在工作人员以及岗位安排中,采用论资排辈方式。特别是在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中,事业单位内部会有不同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职务,无论是在岗位特点还是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同一级别的不同岗位之间无法保持完全公正与统一,所以,各工作人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尽管有事业单位针对岗位指定相应标准,但是内容标准过于泛泛,没有较强目标性,所以,很难被落到实处。
        3、改变新进人才矛盾。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专业技术岗位的协调与完善,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膨胀问题与岗位比例失衡问题。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在编制工作人员招聘时,更加注重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此类工作人员不仅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而且在工作当中较为突出。如果硕士或者研究生想要评级工程师,那么只需要工作满两年就可以。如果是博士想要评级工程师,工作只需满半年就可以。这种情况的产生,导致中级岗位与高级岗位之间的矛盾激化。
        四、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要更好解决事业单位内高等级专业技能岗位紧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相关部门需要对事业单位现有岗位以及工作人员做好调查与预测工作;第二、结合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政策、文件的要求,制定出适合单位发展的岗位比例,岗位数量需要留出空间,这样有便于未来调整;第三、在统一周期下,需要对岗位招聘数量以及岗位比例控制在有效范围内。(2)利用各个优势留出人员发展空间。通常情况下,上级会对事业单位岗位职数做出相应规定,所以,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人员情况以及岗位情况,留出相应工作人员发展空间。针对事业单位当中的高等级岗位,需要利用相应的政策优势。针对退休人员以及低等级岗位人员等需要及时做好相应预估,这样才能够为未来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等工作提供便利。
        2、设置领导小组。在事业单位中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位工作人员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主要手段。所以,事业单位领导者或者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单位内部针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设置相应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需要明确各环节工作,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与责任,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与此同时,要及时发现工作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有效解决措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施岗位设施管理工作时,要使政令的权威性与可行性得到保障,事业单位各部门管理者不仅是岗位设施管理工作中的一员,更是本部门当中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领导者。领导者需要与领导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工作,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从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优化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的优化需要通过岗位聘任评价和工作考核制度两方面开展,就岗位聘任评价而言,应当对待聘任工作设置更加完善的聘任评价制度,一是要注重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发展需求,保障新进人才的能力得以持续提升,二是要保证聘任评价的合理性,不应过度严苛,避免高价值人才的流失;就岗位工作考核制度而言,建立并完善于岗位工作内容相匹配的考核标准,不管是技术型岗位还是服务型岗位,都只有在具备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高效的岗位管理,进而确保岗位职能的有效落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是对事业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利益的重新调整与修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将事业单位内岗位进行细化,不仅能够做好岗位分类工作,同时做好岗位分级,因此对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梅.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激励作用的探索和思考[J].经济师,2016(01)
        [2]陶信芳,李小清.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考核奖励方法[J].经济师,2017(03)
        [3]季又君.改进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四点对策建议[J].公民与法治,2016(03)
        [4]林培英.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