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吴启锋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对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做出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希望对我国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发展有所帮助。
        珠海经济特区联谊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对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做出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希望对我国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用户行为分析;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一、用户行为分析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重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垃圾排放量大,其中厨余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一半,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以及传统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厨余垃圾呈上升趋势。家庭厨余垃圾是餐厨垃圾的主要构成部分,厨余垃圾处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对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情况进行研究,设计出科学的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在满足用户使用便捷性的同时,使厨余垃圾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
        基于用户行为研究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及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目的,最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首先阐述家庭厨余垃圾产生的来源、用户处理厨余垃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对当前国内外的厨余垃圾处理现状、方法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用户行为为核心进行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设计。基于用户行为的厨余垃圾处理是一个以便捷化、资源化为目的的可持续系统设计,将人、产品、环境作为一个循环系统来考虑。以用户行为驱动这个系统中物质的动态循环,旨在创造更为舒适、美好的生活,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厨余垃圾是指人们在日常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厨余垃圾的成分一般包括食物残渣、油、水、废弃餐具、食品包装袋、纸巾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家庭厨余垃圾的处理是厨房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食物准备、加 工、清洁阶段。
        1、厨余垃圾的来源及运输路线。用户进行炊事活动时需要完成洗、切、烧、存储、清洁等一系列的烹饪行为。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是厨余垃圾的主要来源。以中餐为例,厨房烹饪活动中垃圾产生集中在四个阶段。选拣:用户购买食材后需要选拣,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食物垃圾,包括塑料袋、菜叶、瓜果皮、动物毛皮、废料等。洗涤:用户对食材进行选拣后、需要清洗,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的食物垃圾包括菜叶、瓜果皮、动物内脏、油脂废料等。餐后处理: 用户就餐后会产生食物垃圾包括菜叶、米面等残渣、贝类外壳、骨头、废弃餐具、纸巾等。餐后清洁: 用户在餐后清洁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食物垃圾包括: 菜叶、米、面、汤汁等。从以上的厨余垃圾来源可以看出,在烹饪的每个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垃圾,并且这些垃圾具有含水率高、易腐烂、营养丰富的特点。为烹饪行为过程中垃圾的运送路线示意图,整条路线以垃圾桶为中心呈线性展开,行为过程重复而繁琐,因此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中应当注重垃圾的便捷、卫生、回收等重要问题。
        2、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行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家庭厨房中都会配备垃圾桶,专门收集炊事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但在垃圾处理行为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①垃圾桶一般放在厨房门口(方便拣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清洗区(方便洗菜或者餐后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拣菜区和清洗区中间位置(相对方便拣菜和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无论垃圾桶放在哪个位置,用户进行炊事活动时都需重复往返的运送垃圾,这给烹饪行为带来极大的不便。 ②食物垃圾含水分以及油脂,厨余垃圾中的骨头、鱼刺等尖锐的食物废料易刺破垃圾袋,使垃圾在运送过程中产生漏液,弄脏地板和垃圾桶。③厨余垃圾除米、面、油脂等可回收的资源外,还有如塑料袋、瓶罐、餐具等不可回收垃圾,在垃圾收集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进而增加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的难度。④垃圾桶容量小,用户需时常更换垃圾袋,如果垃圾存放过多,在倾倒时需敲击桶边缘,才能将垃圾倒出。垃圾桶容量大,造成垃圾过多堆集,易产生异味,同时招来蚊蝇、鼠虫,污染室内环境。


        三、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
        由于人类的造物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展开,因此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总是受到行为主体生理条件、行为习惯、知识经验、环境因素等影响。传统的厨余垃圾处理系统通常采用外部视角,将“人”独立开来,单纯从垃圾处理的功能性来考虑结构、材 质、工艺等,这不仅造成居民生活的不便,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加剧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因此对于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中,应当注重设计的主体—人,基于用户的行为来考虑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功能、结构,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采用内部视角将人、产品、环境作为一个循环系统来考虑。以用户行为驱动这个系统中物质的动态循环,实现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科学化、便捷化、绿色化,最终满足用户最本质性的需求。
        行为存在于特定的情境,处于某种自然、社会和技术环境中。以整体的视角来考虑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将用户作为整个系统中的重要元素,满足用户进行炊事活动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的需求,同时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尽可能完善现有的行为模式,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用户行为驱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动态循环,在方便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正是当前设计的需求。
        厨房是家庭生活中最忙碌的地方,而用户在完成洗、切、烧、存储等一系列的烹饪行为过程中都会产生厨余垃圾。其中在清洗区和垃圾存储装置之间的行动最为频繁,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时,这段距离应当尽量缩短,减少用户进行厨房作业时重复往返,避免运送垃圾过程中弄脏地板。用户在进行洗、切、备餐都可在清洗区完成,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提高用户使用效率。厨余垃圾处理系统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的动作行为、身高、身体等特征,将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入到系统设计,从而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便捷性和有效性。
        厨余垃圾生化处理法实现了废弃物到资源的转化。它是将有机垃圾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再将沼气送入发电厂进行发电。发酵剩下的沼渣用于增强土壤的肥性的肥料。但这种处理方法易使非厨余垃圾进入流程影响发电效率,因此在前期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厨余垃圾进行分拣。基于用户行为过程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是基于用户的使用环境来研究用户行为特征,将用户、厨余垃圾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系统。通过用户操作行为的研究,对清洗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布置,保证使用的便捷性,引导用户养成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塑造其可持续消费的意识。对于可回收厨余垃圾的处理,结合先进的垃圾碾碎技术及生化处理技术,通过用户的行为使整个系统循环运转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四、总结
        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是基于用户行为的可持续系统设计,是将人看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将人、生活品质观和可持续消费观综合考虑而展开的系统创新。以创造和平衡使用功能与生态价值为目标,将用户、产品和环境作为一个整合的生态系统。通过用户行为驱动生态系统的循环运转,从而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这种设计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便利、经济、绿色厨房生活的需要,在日常生活方式中也塑造消费者的可持续性消费意识,同时也为用户行为过程的分析方法和可持续系统设计提供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韦鑫珠.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J]. 齐鲁艺苑,2017(06):85-89.
        [2]韦鑫珠.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计[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7(02):44-47.
        [3]张锐玲. 从改变设计到改变行为[D].中央美术学院,2013.
        [4]袁芳. 基于多通道行为特征的适老化厨房小家电交互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