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72719780923XXXX
摘要: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管理与施工的质量是保障项目整体质量的核心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建筑行业的需求,而且,伴随着各种先进理论与施工技术在管理施工中的不断运用,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出现质的飞跃。建筑单位在开展相关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对显性管理方法、手段以及模式进行系统性分析,积极挖掘找寻显性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合理整改策略。继而,实质性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推动我国建筑产业不断向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作为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解决施工安全问题、合理压缩施工成本的重要工作,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面对实际管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各建筑企业与单位都要适时地做出改变,既要树立质量意识,加强管理关注度,也要提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工艺的专业技术化,让建筑管理、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做到高质量进行,进而保障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以下我们将对建筑管理与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具体如下:
1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以及工程质量控制中的缺陷
1.1建筑工程监督中的问题
大多数建筑项目都是由施工单位分包完成的,由于分包工作一些弊端导致在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此时建筑企业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完善管理监督,以往由于很多管理监督不够到位导致在施工时常有出现安全事故,责任分担不明确,对工程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工程在建筑过程中也有时出现中饱私囊、偷工减料、触犯法律等现象,这严重影响建筑商的声誉和工程质量。
1.2施工过程的缺陷
很多技术与设备都是引进其他国家的所以对其了解不多,也就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仍然采取比较传统的工作方式。其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惜采用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一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最主要就体现在选择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因此也就大大影响了最终的建筑成果。其次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农民工,对一些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得不够好。所以减缓了建筑业在新技术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1.3施工人员造成的主观影响因素
一个工程项目的敲定就需要领导层完成工程决策,虽然期间会进行数据分析来判断可行性,但是最终是否开展是由领导层决定的开始施工之后,采购施工材料、指挥施工技术、管理施工人员等,保证所有的施工任务井然有序的进行就需要项目管理部门督促指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使工程施工质量优异的条件下实现按时交工,如果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素养,就会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不能及时竣工。最后就是具有管理能力的劳务工,他们是一个施工队伍的核心,直接与建筑最前线接触,他们扎实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直接决定施工操作质量是否达标。结合以上所述,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造成的主观影响是实实在在影响工程质量的。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主要是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力度、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需要树立起管理人员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强化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进展。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质量管理加强重视,主动进入到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提高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力度,积极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和改进建筑施工问题。强化质量管理的思想认知,建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合理划分质量管理的责权,保证施工现场各环节的问题都有施工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2.2加强部门协作
加强部门协作主要是就目前的建筑管理与施工情况分析,很多的建筑项目都不是由单一的建筑队完成,而是由很多的分包共同完成。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上,首先做的就是规范约束分包的数量,不要过分地对工程进行肢解,降低管理与施工出现协调问题的概率,明确各分包工作方向与施工范围,做到责任到人;其次就是要做到材料、技术、质检相互之间的配合,由于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分包的现象,单纯的依据一方配合很难保证建筑的完美竣工,因此,必须要实现多部门协调,弱化对个人能力的依赖,强调组织与程序,以此来减少人为误差。
2.3积极抓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对于建筑的管理与施工工作,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需要作一定的技术交底、交流,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施工的范围,另一方面是为了明确管理人员及技术操作人员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和操作要领,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严格的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对于技术监督检验人员而言,技术的交底交流,能够让其在基本的施工过程中把握好最基本的质量检验,以避免出现渗漏性的问题。
2.4加快修订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
加快修订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参照西方国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政策,制定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让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有法可依,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符合标准化、现代化管理要求。其次,监理机构必须要完成内部结构升级优化工作,保证监理机构中各监理人员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将国家及地方出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落实到位,将监理机构的作用发挥出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生产安全。
2.5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
当前,一些企业在管理方案实施时只是单纯的追求竣工进度,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力度减弱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施工环节不紧凑、施工技术不规范、过分追赶工期等等。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来进行,没有对施工各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前一环节质量不达标,不进行下一环节,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环节,从每一个细节开始控制好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想要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就需要对现阶段影响工程管理工作低效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专业素养降低工程管理难度;通过制定并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管理人员行为,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同时,施工企业需要严格落实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调整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提升管理人员服务质量,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良好,促进建筑行业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秉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195-196.
[2]曾黄荣,付华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J].居舍,2019(29):127.
[3]王更闯.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5):156-157.
[4]霍海宽.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9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