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王俊朋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俊朋
[导读] 摘要: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的研究,首先对现有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进行研究。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的研究,首先对现有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进行研究。交通应急管理的基本法对地铁的突发事件已经具体涉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法》。本文主要就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
        前言
        近些年,我国的众多优秀学者对地铁交通应急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例如,《公共危机与社会治理》、《公共危机治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为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了有力参考。编制、分类和评价三个方面在地铁应急预案研究中最具价值。
        1突发事件概念
        突发事件在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一切突然发生的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给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的事件。因此,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中所提到的突发事件是指对社会局部造成一定程度危害的大事件。地铁突发事件定义:地铁突发事件是指在地铁运营之中,因外界环境、设备故障、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线路运行中断、人员伤害、人员被困秩序混乱等影响地铁系统正常运作的事件。另外,“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欠缺对各应急联动部门间联动机制的相关规定。我国的应急法律是根据部门,灾害种类进行规定划分的,在各部门依照规定行动时却缺少宏观上对于各部门间联动协作的规定,造成了应急部门之间的配合不通畅,协调易受阻的情况。国家应急基本法的教育普及力度不够,各部门只顾完成自己的规定任务,缺少配合团队精神。缺少对于应急基本法的学习。
        2地铁列车事故救援应急的应对措施
        2.1加强设备故障的排查
        车辆部要对所管辖设备故障情况进行认真排查、研究分析,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对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排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保工作,根据设备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保周期,并不断完善设备维修工艺。51。对生产过程中发现或暴露的质量问题要善于进行梳理、归纳,掌握电客车各系统故障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结合现有电客车修程修制,对一些偶发性故障部件检修予以补充。另外,结合近期发生的一些偶发性、频发性故障,要摸准规律,认真查找故障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后续的检修过程中,要根据设备特性,扩大设备(部件)检修范围,做到计划修与临修相结合,增强故障敏感性,对故障处理要做到积极靠前、主动出击,以点带面查根源,做到不留死角。同时督促各设备管理部门完善设备质量管理,加强更换备件后的相关功能验证工作;加强对厂家的管理,针对故障应急响应和返修件质量保证问题及时与厂家进行沟通,制定解决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2.2强化业务培训
        客运部要会同调度票务部及相关设备维修部门进一步完善《电客车司机操作手册及故障处理指南》,从制度上、作业流程上明确和规范电客车司机的作业过程,特别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故障处理的范围与内容,有效避免制度和管理上的缺陷。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行车应急情况,提前做好安全预想,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客车故障应急处理指南。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应急情况下的故障处理能力,教育员工不能机械地处理故障,而要从安全、畅通、社会效应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安全高效操作,力争将因故障而影响正常行车的程度降到最低。

调度票务部加强行车调度员业务技能培训和提升,尤其是信号、供电等行车系统,增强调度员在突发事件上应对能力,合理调整运输组织,尽量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对行车的影响程度。调度票务部应规范列车晚点信息发布流程,明确晚点信息发布时间,制定不同情况下晚点信息用语内容;同时要考虑一旦末班车发生故障时尽量增开列车,以减少对列车故障后对乘客出行的影响。调度票务部根据积累的列车运行调整经验,未雨绸缪制定正线无法动车、迫停等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2.3加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安全技术部要根据地铁运营情况,提前做好安全预想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应积极安排、调整各部门应急演练项目,牵头各部门对前期各项演练活动进行总结,对各部门演练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查漏补缺,切实提高部门应急救援的处置能力;同时要做好日常演练培训工作,稳步推进,逐步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各类问题,提高全体人员的问题意识,提高对各类问题的敏感性。问题面前必须眼睛向内,透过表面深究问题根源,并要注重对问题的整改与防范。无论是问题发生的责任部门还是问题的非责任部门,都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要充分汲取问题教训,举一反防微杜渐。
        2.4设立地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
        在地方应急管理部下设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可以有效解决多个部门机构在合作联动是出现的沟通不充分,目标不一致,信息不统一的问题。在现行的应急体制下各部门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救灾中只从考虑自己部门的工作,容易忽略与其他部门更好的协作配合,不能更好的完成处理工作。虽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有应急指挥部进行统、指挥,但不同部门对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了解不相同,不容易达成共识,获得统一的信息,有可能造成配合不利。地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在平日中也可规划,设计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监督完成应急预案的演练。根据演练情况和地方不同的实际情况增添修改出能针对具有地方特性突发事件预案。
        2.5建立地铁应急预警信息系统
        在 5G 快速发展,全面普及的时期,建立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监控城市地铁运营状况。系统可以解决信息碎片化、信息不流动等问题。地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信息统筹收集,实时监控,统一分析储存为基础。系统设计范围广,应包含如列车运行状况,站点人流量统计及安保人员分布等信息。预警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部门的信息联通,不同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同时掌握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预警系统包含的数据广泛,信息具有时效性,可以但部门掌控全地区的地铁运营状况。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借助系统更全面有效的分析情况,制定应急方案,指挥应急现场,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城市地铁发展加快,地铁使用范围更广,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仍具备很大的研究空间。在研究过程中,直接统计的数据较少,各城市缺少地方地铁事故数据统计研究,整体没有关于地铁突发事件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又因专业知识有限,只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了比较粗浅的研究,对我国的地铁事故数据进行粗略的统计分析。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还需各行各业研究者深入研究,共同研究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杜云飘.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8.
        [2]吴冰芝,赵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方法[J].安全,2017,38(11):5-7.
        [3]成晓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结构化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8(7):320-321.
        [4]刘光武.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21(5):3-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