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娟 吴俊
[导读] 摘要:施工管理无外乎“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而材料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还关系到项目的成本和利润,材料是构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贯彻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而工程综合单价是由人工费、材料价、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组成的,其中材料价占主要部分。
        江苏建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600
        摘要:施工管理无外乎“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而材料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还关系到项目的成本和利润,材料是构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贯彻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而工程综合单价是由人工费、材料价、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组成的,其中材料价占主要部分。合理确定材料的进场时间与采购数量、建立健全进场材料的检验制度是控制材料支出费用、财务成本的有效措施;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材料成本;合理采购;台账管理;效益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材料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产生材料成本差异,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增大沉没成本甚至于直接被淘汰。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按品种的不同对材料进行分类采购和管理。
        (一)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很多。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按月发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部分主材结合市场询价或长期合作、成熟的材料厂家竞价,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二)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特别是现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替代了原先现场搅拌,这就要求现场材料员注意材料单据的收集及汇总,以及把好过磅收量关,施工员、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观测商品材料的质量,特别是商品混凝土如果塌落度过大可能是搅拌过度或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如有质量情况要及时联系混凝土公司避免更大程度的材料浪费及返工。
        (三)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各省市的装配式构件厂家也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南京市江北新区更是推出了拿地即开工的政策,项目的招标形式基本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总承包模式,实现工程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从构件材料上抓成本控制。
        1、这就要求我们从传统建筑的模式中走出来,从设计的源头抓材料品相控制,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找成熟的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合作,优化构件设计,结合施工进度调整生产批量和运输效率。
        2、派项目技术负责人驻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在流水线上解决问题,跟据项目需要深化构件设计,结合运输距离调整损耗、决定钢筋混凝土的试配、套筒的安装。
        3、施工现场指定构件堆放场地,注重成品保护,合理的规划吊装的机械台班,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从构件安装到灌浆全过程管控,有效的避免材料浪费、质量返工从而达到施工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根据图纸建模,确定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是由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零星材料组成,材料定额是反映现行社会平均水平,也是施工过程中报下月进度计划、材料计划的依据,可以正确估算各类材料需求量,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材料消耗定额可以合理的控制材料消耗和储备,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二)根据经济权重的比例,分类进行管理。利用现在盛行的ABC分类法将材料进行主次划分,对权重比例过大的主材着重管理,连续性检查、核量核价;对次重要的B类材料定期检查、核查库存;对于一般的C类材料采用不定期抽查,对于那些零星材料只控制总价,不做单价分析,这样更便于我们施工过程中的管控,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比如施工过程中使用量较大、单价高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砂浆可列为A类材料,着重管理、形成收发台账、每月报下月需求计划、按计划采购、不积压,这样可以避免材料浪费,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率、避免存货,同时避免现场周转场地的占用。
        (三)建立施工现场材料检验核发制度,从根源上抓管理。
        1、严抓进场材料检验关。在组织材料分批进场时,除按规定时间及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的堆放区域外,还必须对材料的名称、规格、品种、数量、质量、日期、价格进行检查与验收。防止交货短少、损坏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进场,造成积压与占用场地。对验收不合格材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把进场关,混凝土、钢材随料附证,无质量证明的不予验收,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入账、不使用。
        2、限额领料,计划先行。以施工定额为依据,以单位工程为对比单位,按分部分项限额领料,在限额领料单上注明班组完成该分部分项所需用的材料限额量,当该分部分项完工后督促班组办理余料退库手续,这为工程结算提供依据。由各专业施工班组长报生产用料计划、项目经理签字、材料员登账、施工班组长领用分发到生产工人,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
        3、建立台账制度,定点存放。制定仓库管理制度,凭发货单收料入账,存放有序、零整分开、妥善保管。收入的材料及时登账,定期盘点,经常组织废料回收,维修再利用。
        四、材料的采购和价格比选,招揽成熟的供货商。
        材料的采购不能单一的只做价格比选,材料质量的不同、品牌差异、售后服务的完善、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同都会导致材料价格差异,因此材料价格确定不能单比高低,更要综合考量。
        关于采购,目前比较大的国企都有自己的线上招商平台,可以直接发布招标信息,进行线上价格方案比选;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市场能动性,通过竞争优选合格的供货商,同时信息化的管理更利于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有效的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而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也可以在历年合作商中不断的积累,形成自己的供货商信息库,也可以参照一些大的招采平台择优选择;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材料可能不太适合招采,可以在开工后及时联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一起市场询价,这样更高效,可以在第一时间统一意见确定供货商,也避免了设计变更浪费工期。
        招采也有可能会遇到供货商串标、一起哄抬价格,这时候单方报价已失去意义,当然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也是可以通过事先设置拦标价来避免的,当高出警戒线10%的供货商可能会影响以后的诚信合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串标的几率,拦标价可以参照往年的类似工程,报价也不能是一锤定音,可以多增加几轮。
        五、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避免机会成本的错失。
        现在很多工程都是EPC项目、大型工程,相对建设周期比较长,如果能随时购入材料不需要仓储是最好的,这也降低了财务成本、使得建设资金更合理利用。但在实际施工中比较难,即使是市场供应量比较充足的材料也有运输风险或其他原因导致材料供应不及时,更何况大部分的材料还要经过检测合格才能使用,材料的分批采购、计划性存储也是有必要的。考虑到采购资金的占用、仓管费用以及材料价格的市场波动性,可以和供货商签单价让利合同,以送货当时当地的材料信息价基础上让利几个百分点为结算依据,再结合送货单据入库登记用量,按实结算。
        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有效仓管、限额限料、台账管理、最佳批量选择、降低财务成本,是建筑行业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也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要点,所以我们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科学的对待材料管理,提高自我的技术水平和工程管理水平,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创造出优质工程,使企业良性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