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竞赛的建筑制图课程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柴雪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各领域基础工程建设也在不断革新,各行业对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教育行业也在顺应社会发展,寻求创新和改革。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
        摘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各领域基础工程建设也在不断革新,各行业对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教育行业也在顺应社会发展,寻求创新和改革。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各类职业竞赛的加入,使得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有了在校期间的考核标准,也为各个高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提供了另一种层面的参考。本文以建筑制图专业课程为例,浅谈职业竞赛背景下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职业竞赛、建筑、课程改革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工程以及相关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水平举世瞩目。而建筑领域人才需求也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悄然发生改变——从粗狂式要求人才的数量逐渐要求从业人员的各项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回顾以往,高校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即便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仍然需要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培养才能基本满足上岗要求,但是对于现今社会来说,企业更需要的是毕业即掌握技能,岗培后即能上岗。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此后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并由国家各职能部门和一些行业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共同主持参与的一项年度性竞赛活动,旨在促进和选拔不同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建筑专业的相关课程亟待转型。
        建筑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建筑行业随着国家政策施行和行业技术革新等情况,也在逐渐脱离以前粗狂式的发展,行业内一些新兴方向,诸如绿色建筑、智能楼宇、BIM、装配式等都出现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急需填补。高校作为行业内的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应商”,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事业单位的具象需求上连接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毕业生在走向岗位过程中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导致以上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高校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讲解和实践上,使得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和企业需求不能够对等。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行业发展和学生就业等问题,一些高校已经做出了应对措施并且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例如有些学校从课程体系着手,进行模块化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对传统专业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使得学生对于未来职业方向和技能要求有了大概的印象,但仍然存在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更新快于学校课程内容、课程体系零散化、学生实践时间过短、校企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
        建筑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建筑专业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以建筑制图课程为例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第一,清楚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当下行业内最新的相关技术、规范等,有针对性的完成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编写。
        第二,专业培养应明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根据具体专业相关岗位具体的专业知识需求、技能需求等制定教学内容,可聘请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参与教学培养中,目前已有订单班等形式出现,为企业定制专业人才,班级同学也能在学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默契。
        第三,对于建筑制图专业课程,传统理论课程主要有建筑制图与识图、平法识图等相关课程,结合现今计算机绘图技术衍生出许多相关专业课程如AutoCAD课程等,对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专业又需要掌握例如SketchUp、3Dmax、Photoshop等课程。传统课程过于零散化,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单个课程各自为政,每门课程完成后仅仅针对本门课程有实训,对于学生完整掌握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创建有难度。因此可以考虑针对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一个项目为主体,将所需课程知识作为章节点,带领学生完成项目的创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项目的全流程进行掌握。
        第四,课程体系立足于岗位,针对行业内的一些新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等,应及时在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并且能及时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同步。此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授课教师能够充分了解行业内最新信息、掌握行业最新技术等,因此授课教师应积极到一线企业进行实践,参与具体项目的实施。

另一种层面上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紧密,让教师有充电的空间,学生有实践的项目。
        第五,积极参与全国职业技能比赛及相关行业赛事。参加此类赛事不仅能够对本校学生的技能及相关知识水平进行考核,评估教学环节的水平和质量,为本校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找到方向和参考;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于全国其他高校的交流和竞技过程中,方便了解全国高校同专业之间的差距,及时的取长补短。
        总结与展望
        针对国内建筑行业企业的的发展,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等都需要与时俱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满足对应行业及市场的需求,从而应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内公司与公司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国作为参与全球化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各行各业都在适应、参与甚至制定行业标准。我国近些年在建筑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政策与技术等,作为培养一线工作人员的学校,更应该深入了解并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增加相关内容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在校就了解、掌握相关的技能、规范、政策等,以便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赛事,它为全国的相关高校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同时也能在竞赛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了方向;而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陈再兴.高职院校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5):100+102.
        [2]叶福兰.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67-268+275.
        [3]白玉莲.基于教育云平台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7):160-161.
        [4]唐丽玲.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7):203.
        [5]王争艳,王爽,李永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及应用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7):265.
        [6]秦晶武,马俊菲.职业院校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8):107.
        [7]邹志勇.研究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课堂教学改革[J].建材与装饰,2020(14):176+179.
        [8]张文健,纪红.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专业课程校本化重构——以《CAD/CAM技术(UG)》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20,51(09):159-160.
        [9]刘琦红,刘欣.以APP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5-6.
        [10]单光宇.信息化背景下推进区域教育科研发展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13):33-36.
        [11]李颖,文献民.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新模式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245.
        [12]何锐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教学下的《国际货运代理》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3):143-144.
        [13]梁梅连.面向信息时代的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学习,2020(13):217-218.
        [14]谢海蓉.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管理信息化课程实践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9):228-230.
        [15]马小秋.面向留学生BIM三维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2020(06):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