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敏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的重要性,对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做出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的分析,希望对我国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的发展有所帮助。
        身份证号码::51012919870912xxxx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的重要性,对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做出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的分析,希望对我国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
        一、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的重要性
        科学水平的提升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气象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社交软件的出现使人们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大,其中微博就是比较重要的社交手段。微博是当前重要的社交网络平台,人们在微博上面能够获得一些服务,其中就包括气象信息的获取,通过微博能够及时地了解气象信息,不仅方便,同时快速。气象微博是近几年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公共气象服务手段之一,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微博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及时更新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与网友沟通互动、答疑解惑,社会反响良好,粉丝数不断飚升。关于气象微博,气象服务工作者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其中大部分是较为宏观尺度的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在减少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降低对经济社会不利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现,作用日益显著。气象对受众的服务而言,传统的短信、彩信、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服务手段已无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而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以活泼、生动、网络化的语言与公众进行信息互动的方式,彰显出强大的网络信息传播功能,正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社会。气象部门为拓展公共服务渠道,更快捷地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到用户手中,开创了与公众“微距离”接触的时代,“气象北京”微博已逐渐成为公共气象服务的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及服务质量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气象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速度、途径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公众的需求,才能凸显气象服务的权威性。公共气象服务以气象服务产品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向用户和公众发布气象信息,因此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气象服务产品的多样性以及产品发布的快速有效性,构成了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就专业气象服务而言,气象服务产品一直是随着社会科技和大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传播手段从广播、电视到报纸;从纯文字PP机、手机短信到图文并茂的彩信;从常规气象预报到专业气象服务等,气象服务产品的形式、内容和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途径等都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而向前发展。
        二、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存在的问题
        中国气象网官方微博登陆新浪和腾讯网,开始借助新媒体优势第一时间发布气制度象部门权威声音,成为气象部门宣传的一支新锐力。中央气象台在新浪网和腾讯网开通微博走进了职能分工、审核流程等工作制度。与网友“微距离”接触的时代,但是在气象微博服务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发布内容较单一。目前,气象微博主要以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为主,内容较单一。目前地区气象微博主要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作用,更多的是内容的单向传播而非双向交流,在与网友互动及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却少有突破,与网友期待存在相当距离。
        2、更新手段需改进。气象微博更新主要是上网登录新浪网或腾讯网微博网站进行更新,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监控、更新。
        3、仍未建立相关的操作规范、审核流程等工作制度。目前仍未建立气象微博发布内容的操作规范和职能分工、审核流程等工作制度。
        三、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
        微博是新兴起的一种开放型互联网社交服务平台,具有简洁、及时、受众广、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和可持续等特点。目前,气象服务利用微博平台发布气象信息及预警信息,较手机短信、网站、广播等渠道更能彰显其特点和优势。

广东天气官方微实现气象信息发布的多样性博,被亲切称为“广东气象哥”,目前有超过万的发布天气实况、气象生活指数、气象预警、农业粉丝其定位是百姓生活的参考、气象科普的园地、气象预报、气象科普知识等内容,拟在与粉丝的互动应急信息发布的平台以及和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
        1、实现气象信息发布的多样性。发布天气实况、气象生活指数、气象预警、农业气象预报、气象科普知识等内容,拟在与粉丝的互动交流中,了解他们对气象的认知和需求,及时获取百姓对气象工作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在微博上逐步实现气象信息发布的多样性,科学区分面向公众和面向特定单位的气象服务内容,以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并以此为平台发布最新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来互动起来。微博中尽可能设计网友感兴趣的内容,与网友互动起来。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条微博在传播,如何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只要不断更新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贴近群众生活。比如说通俗易懂的气象小知识,温馨的气象小贴士、发布节假日预报、高考中考气象信息等。在微博内容中插入好看的图片、视频等,相对可以提高内容的可读性。但是不要用纯粹的发布图片,要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才行。如果气象网站支持RSS,可以把气象网站的内容同步到微博上来,另外也可以通过微博插件,把微博上的内容显示在网站上。
        2、确保信息内容的正面影响。确保信息内容的正面影响,要不断学习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小心行事,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放在微博上。网络的影响力很大,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所以一定要拿出最好的产品和拿出最好的服务去做确保正面的影响。
        3、加强互动。在微博世界里大家都是双向交流,如果一直坚持单向传播,能持续多久是个问题,影响力发挥不出来,传播意义打折扣,还会有负面评价。目前地区气象微博主要以信息发布为主,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将是在互动性上做好文章。地区气象局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听众问题,邀请气象专家定期在微博上进行集中解答。
        4、及时更新微博的内容。充分发挥微博的及时性的优点,就要及时更新微博的内容,做好及时发布气象信息、预警信号最基本的气象服务,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特别在重大天气过程时候要及时更新气象预报。对乡镇的的预报服务也可以加入进去;遇到大暴雨此类天气过程,及时更新县城和乡镇的雨量实况,提醒群众做好防御。
        5、改进发布的手段,及时更新信息。可以通过绑定注册手机等来随时进行监控、及时更新气象微博。
        6、向优秀的微博学习。多学习优秀的气象微博,了解他们粉丝多的原因。风格很重要,总体上看,凡事风格幽默的,平等的透明的,激情的,都容易获得粉丝。通过讲哲理,讲知识,讨论相关话题是获得粉丝的主流方法。
        四、总结
        气象微博是气象信息传播新途径,公共气象服务的新方式,是网络互动气象服务方式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气象部门努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通过多种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一次新尝试,大大拉近了气象工作与公共服务对象的距离,使气象服务更加便捷和贴近群众,可以在气象微博设置更多的可分享的内容和环节, 增强趣味性和扩大影响面,让更多的粉丝参与到气象科学传播中来。有利于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何伟芬,林展新,莫小梅.气象微博公共气象服务新途径探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S2):140-141.
        [2]吴焕萍.气象服务信息系统中的若干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中国气象学会:,2011:6.
        [3]罗桂湘.提升气象微博公众服务能力的策略探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02):114-116+124.
        [4]刘娜.从微博“大数据”探索气象服务规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2):107.
        [5]李岩.浅析如何从微博“大数据”探索气象服务规律[A].中国气象学会.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0气象信息化——业务实践与技术应用[C].中国气象学会:,20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