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引导工作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周强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扩招工作,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多也让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加之学生对就业的理解有所偏差,导致就业不理想。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扩招工作,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多也让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加之学生对就业的理解有所偏差,导致就业不理想。辅导员站在教育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应该在就业方面应做出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代高职学生对就业存在的心理障碍和就业观念问题,探讨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指导;高职生
        由于扩招,使得很多学生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是学生进校后对专业的理解不足,很多学生甚至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不明白将来要做什么。还有些学生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甚至提出了读书无用论。有些家长也认为将娃娃送到大学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以后就看学生自己的发展。种种的因素导致在最后就业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然而作为学生直接教育的引导者,辅导员应在学生一进校就要针对将来的就业工作加强指导力度,让学生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就业观,有了良好的就业观,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人格的培养会带来积极作用,进而能确保学生能高效就业。
        一、当代高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指导欠缺力度
        学生刚进校时,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目标,专业学习缺乏动力。虽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各个专业有各自的特点,老师在讲解时无法对各专业的工作特点、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缺少了目标就会影响专业的学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很多学生要临近毕业时才会开始思考直接要做什么,朝三暮四没有重点,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浪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二)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和对国家政策的误解
        在互联网时代,有些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产生接地的消极影响。例如学生在网络中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高中生辍学后通过努力创业成功,后来请了很多高学历的学生为其工作。所以就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认为读书的结果是为人打工还不如现在就“创业”。而且很多学生认为的“创业”就是做生意,既然做生意那还学什么专业知识?面对辅导员的教育,还振振有词的说国家现在也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这种思想一旦产生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创业”失败后想要找份工作,才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一点技能。
        (三)缺乏竞争力
        高职学生应该通过在校期间专业学习和实践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最终具备本专业领域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很多学生通过了在校考核但是却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只会纸上谈兵。另外,用人单位在选择学生时,除了专业技能还可能会了解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很多学生基本上对其他专业或者领域比较接近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知识扩展度远远不够。还有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弱。现在的学生往往在家里父母“宠”着他,学校里老师“护”着他,习惯了节奏缓慢的大学生活,踏入社会面临新的生活节奏、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就会措手不及。面临工作中的挫折和失败就会消极颓废。
        (四)学生期望值较高
        通过近年来的就业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给自己的定位太高,期望能找到收入高、环境好的工作。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学生刚刚走出校门,无法对学生能力进行有效的判断,还需要在试用期内对学生各方面进行观察以便确定以后的工作内容和薪资,所以不会给学生太高的工资。而且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刚开始工作可能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来说会造成期望与实际值相差太大,严重的影响大学生求职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可能会因为工资太低失去积极工作的动力,消极怠工,无法将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往往最终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多次就业,最后丧失就业兴趣,影响职业生涯。


        二、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设立专业导师制度或任命专业老师为兼职辅导员
        对于辅导员来说,为了保证学生将来的毕业就业,在学生刚刚入校时,就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明确将来的就业方向和专业学习技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将来的奋斗目标。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专职辅导员制度,专职辅导员对专业的理解度上与专业老师相比可能还存在一定差距。可尝试专业导师制度,为每个专业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导师专门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指导和专业职业规划。也可以让专业老师兼职辅导员,这样辅导员就能以专业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指导,提高就业率和对口率。
        (二)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正确的创业观念
        利用成才典型事迹,激励在校学生,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校友的成才事迹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校友的创业历程、社会阅历、人生体验等都能成为很好的素材。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校友是学长,更能让学生做出比较,找到正确的奋斗目标。针对某些学生热衷于创业的事项,鼓励学生,但是让学生明确创业不等同于“做生意”,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大学生专业创新行动计划中去,让他们明白学好了专业知识也可以创业,而且事半功倍。
        (三)加强专业学习引导,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辅导员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通过课程安排及指导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促使学生能自觉的进行专业内容学习;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将理论学习和时间学生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很好的掌握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鼓励并帮助学生投入到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奉献精神,锤炼优秀的意志品质。
        (四)做好就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辅导员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想法,对于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就业心态。要为学生客观的分析就业形式,通过不断沟通谈话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认知自己,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为学生分析市场求职定位,求职要放低姿态。提高学生的就业以上,让学生能抓住每一个就业机会,尤其是学校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一定要踊跃参加,多积累经验,就算面试失败也能积累经验。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及时调整就业过程中的不良思想,正确对待得失,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五)加大就业信息的传递和就业市场拓展力度
        辅导员要发挥自身的就业引导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企业招聘时要积极向企业推荐优秀学生,帮助学生就业[2]。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力量有机的整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顺利就业贡献力量。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尽早进行,应该在进校开始就让学生明确今后的目标,有了目标,学生才能找到奋斗的方向。在学生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辅导员帮助学生多学习,多总结,可以根据知识面的增长调整目标。应聘时,教会学生面试技巧,为学生和就业单位搭建平台,一定要抓住每年9月至12月这段时间让学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要帮助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就一定要积极的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政策,提高对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力。通过辅导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优秀,才能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炳荣.浅论高效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就业[J]魅力中国,2014(2):170
        [2]赵丽荣.浅谈辅导员如何应到学生就业[J].科技视界,2013(7):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