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澄城县固沟保塬建设思路与工作措施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石小丽 杨秀丽
[导读] 摘要:固沟保塬是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耕地使用,缓解新建基本农田,解决农村人增地减、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
        陕西省澄城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渭南澄城  715200
        摘要:固沟保塬是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耕地使用,缓解新建基本农田,解决农村人增地减、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澄城县水土流失基本现状,分析从该区固沟保塬思路,探索如何规划该区固沟保塬工作措施,为其它县域固沟保塬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固沟保塬;规划布局;思路措施
        1、澄城县基本现状
        1.1澄城县土地基本现状。澄城县国土总面积1121.64km2,水土流失面积85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2%,按侵蚀强度全县分为三个不同侵蚀区,黄龙山南麓中度流失区,流失面积738.9km2,侵蚀模数2650T/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6.42%。尧头丘陵沟壑强度流失区,流失面积64.3km2,侵蚀模数5200T/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52%。沟南台塬轻度流失区,流失面积51.8km2,侵蚀模数550T/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6%。本县沟壑面积396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5.3%以上,沟壑密度为0.8km/km2,在侵蚀严重的尧头和中北部,沟壑面积分别占到总面积的91%和67%,沟壑密度分别为1.8km/km2,和1.0km/km2,切割深度为30-120m之间,相对高程为362-1285m,南部阶梯区海拔高度465-650m,沟壑面积8.25km2,仅占该区面积的5.5%,沟壑密度0.04km/km2。
        1.2澄城县水土流失基本状况。该县塬高沟深,沟壑较多,地形破碎,植被稀少,塬面侵蚀较轻,沟道侵蚀严重。塬边沟壑沟头崩塌、滑塌、泻滑等重力侵蚀活跃,沟谷不断延伸,塬面遭到蚕食,尤其发育较年轻的支毛沟,溯源侵蚀强烈,塬面已被切割的支离破碎。侵蚀类型以水蚀最为严重,因水力等作用引起沟壑的重力侵蚀也很活跃。地面组成物质抗蚀力弱,土壤质地疏松,抗蚀性差,在水力作用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农地植被覆盖率季节性差异较大,暴雨季节6-9月,小麦收获,农作物植被覆盖地面差,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降雨集中、强度大、地面产流快,径流量大,必然引起较强的水土流失。
        3、固沟保塬必要性与重要性
        3.1固沟保塬可以提高耕地使用,促进苹果主导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近年来该县通过从“人海战术”到“以机为主,人机结合”,坚持不懈地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不间断,变“三跑田”为“三保田”,为该县农业产业规划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果业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
        3.2固沟保塬可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该县每年开展以旧村还田、老园改造和塬边坡耕地平整为主,加大新增基本农田的开发力度。用这种方法十余年来新增基本农田面积8万亩,其中旧村还田面积2.98万亩,占应还田面积的70%以上,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5亩,新建基本农田,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人增地减、果粮争地的矛盾。
        3.3固沟保塬可以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九十年代以来,该县积极开展 “水土保持国债项目”、“黄河水保生态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飞播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使该县十几条重要流域都得到有效治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开发建设项目加快,该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虽然总体好转,但是点、线局部恶化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此继续做好水土治理工作就显得重要而又迫切。


        4、固沟保塬思路
        该县治理应继续立足于水土流失现状,以项目为依托,以流域为单元,以坡改梯为重点,执行以 “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按照“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保塬、护坡、固沟、增地”综合治理的思路,在塬面治理上,积极实施坡改梯、栽植经果林,修筑地边埂工程,有效拦蓄和调节了地表径流和泥沙。在沟头治理上,按照集雨面大小,对应布点建设蓄水池、涝池、沟头防护等雨洪积蓄工程,调节塬面地表径流。在沟坡治理上,采取水平沟、鱼鳞坑等整地方式,营造水保林,蓄水固土,稳定沟坡,防治水土流失。在沟道治理上,主沟道及支沟布设淤地坝工程淤地造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在支毛沟自上而下修建谷坊,拦蓄径流泥沙。通过以上四道防线的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塬水不下沟或有序下沟,沟头不前进、沟岸不扩张、沟床不下切的阶段治理目标。
        5、固沟保塬规划布局
        5.1规划防护体系,实现农田增加目标。以保护为目的,在塬面开展旧村还田、老园改造和剩余塬边坡耕地平整,增加基本农田,在村庄、道路边、沟边等塬面径流的汇集处修建涝池、水窖等小型水保设施。在沟头布设沟边埂等沟头防护工程,配套生产路,形成田、路、小型水保拦蓄工程相互配套,拦蓄地表径流,防治沟头延伸的第一道治理防线。
        5.2规划坡面防护体系实现护坡目标。按照大封禁、小治理的原则,依靠自然和人为力量共同修复植被。大封禁,就是对该区植被覆盖度较高,水土流失轻微的绝大部分水土流失面积,实行封山育林,禁牧禁砍禁伐,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修复生态;小治理,就是对城镇、居民点、公铁路沿线和开发建设项目等特别严重的局部水土流失区域,根据不同坡度、坡位、坡向等立地条件布设相应水保工程,选用适生树种,形成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坡面防护体系,可有效拦蓄利用坡面产生的径流,防止径流泥沙进入沟道,成为防止水土流失的第二道防线。
        5.3规划沟道防护体系,实现固沟目标。针对塬区沟道地形破碎、侵蚀强度大的特点,从上游到下游,支毛沟到干沟,治理模式以工程措施为主,在支毛沟沟底下切剧烈沟段布设谷坊,在较大支沟根据流域集水面积布设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工程,形成以谷坊、淤地坝、骨干工程为主的沟道防护体系,拦蓄径流泥沙,蓄浑排清,成为防治水土流失的第三道防线。
        5.4新增基本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塬区塬坡沟三道水保综合治理防线的初步建立,有效地减少了耕作层表土流失,遏制沟头延伸造成的耕地减少。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塬区应继续以整合坡耕地试点、基本口粮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农发、扶贫等项目,新增基本农田。在规划布局中应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积极争取治沟造地项目,加大沟道新增基本农田力度。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不但可减少水土流失,而且保护并新增耕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造福于广大群众。
        6、结论
        固沟保塬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水利和水保相结合,部门之间不能互相破坏治理成果,今后治理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开开发经营权,采取联合、承包、拍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加大投资,制造治理“投资收益洼地”,吸引更多的资金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同时在治理过程中要提高治理科技含量,因地制宜,合理工程布局和生物措施,引进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引进和推广成熟的工艺技术、高科技材料和新技术成果,提高治理工作成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