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基本原则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企业加强造价管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基本原则;不足;措施
前言
毋庸置疑,工程建设是一项耗时长久、成本压力较大的工作,造价管理一直是建筑企业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造价高低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最终获益情况。但当前不少企业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时,存在对影响造价的因素考虑不周、企业造价控制与管理模式落后 、造价控制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值得思考。
1.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基本原则
1.1贯穿性原则
由于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其漫长的设计、施工、管理阶段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成本,为使得造价控制目标落实到位,就必须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将造价管理的作用覆盖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去,使得招投标、设计、施工、验收等不同阶段的成本都能得到高效控制。同时,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范围应该包括施工建设所需的一系列材料、设备、人力、技术要素等,以此实现成本控制的贯穿性原则,如下图所示。
.png)
图1:工程建设造价构成
1.2全员参与性原则分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有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到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中去,如图2所示,因此其员工数量较大、特征具有多元化趋势,而各个部门、岗位员工的工作效率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的造价高低。基于此,施工单位要认识到全员参与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在造价动态控制工作中积极号召全部职工发挥各自的力量,使其意识到各自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义务与责任,唯有各员工在履行各自工作职责时兢兢业业,避免出现资源与资金浪费等现象,才能使成本管控目标得到顺利实现。
.png)
图2:工程建设参与人员结构图
2.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2.1对影响造价的因素考虑不周
正如前文所述,工程建设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方面要素都可能对工程造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对多要素进行全面考量。但实际上,当前许多工作人员忽视了前期的项目调查与施工现场情况调研,使得预算方案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方案的可行性与指导性因此大打折扣。并且,考虑到施工建设往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周期,在此时间内市场行情可能发生变化,如果造价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市场新动向,不能根据当前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造价控制方案,就可能在材料整体涨价情况下导致原定预算不足、后期出现造价超支等问题。
2.2企业造价控制与管理模式落后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开始越来越多地用到信息化管理手段,这可以在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不断节约人力成本。遗憾的是,某些建筑企业在建设成本管理体系时,未能对计算机工具、信息手段做出正确利用,单纯依靠人力完成财务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分析等工作,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且其耗时往往较长,工作效率不高。加上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愿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备上投入资金,使得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不足,这也限制了专业管理技术效能的发挥。
2.3造价控制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从当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整体状况看,更多地以社会员工为主,真正有编制的员工占比并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惯例原因,也有单位的经费供给不足在制约。但这些原因都无一例外会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缺乏专业的员工做智力支撑,员工结构不科学、综合素质不高、技术水平较差等现状,都形成了加强成本控制的瓶颈。
3.加强建筑企业造价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形成科学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意识
由于施工进度是不断推动的,市场形势也会难以避免地发生变化,与之相对的造价管理工作就要采取动态调控策略。在必要情况下,造价管理人员要及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使其与工程建设实际高度吻合,不断控制目标值与实际值二者间的误差。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的敏感性,就可能在工作中陷入被动,因此采取主动姿态是必要的。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当前国内已经出台了不少指导工程建设调控的文件与方针政策,这就有利于对建筑行业内相关企业提供科学的引导,对工程建设中的某些不规范现象加以矫正,以此维护行业的正常秩序,维护相关单位的正当利益。
3.2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可以直接保证操作的准确度、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因此企业需要逐步加强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中在进行造价管理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各种软件的应用,建立企业成本信息管理平台,并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充分协调,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够得到全面的控制,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较好控制。
3.3搭建起合理的造价控制人员梯队
为了真正实现工程造价管控工作的创新升级,必须首先建设优质的员工队伍,奠定工作的智力基础。具体来说,企业单位要结合其当前状况,有针对性地配备满足有关行业标准的技术人员,对到岗员工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技术实力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能胜任成本控制工作。而在人员结构的配置上,则要综合考虑不同员工的能力特长、学历、年龄、性别特征,使其彼此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模式。
3.4对施工材料与设备等各要素成本进行全面考虑
由于工程造价的产生来自于材料与设备等各方面要素,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考虑。以成本占比极高的材料来说,在材料的前期采购过程中,企业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对市场行情做出必要的了解,调查市场上存在的各类产品及其各自售价,根据经济性、实用性原则选择优质材料;而材料在现场的长期储存过程中,则要求对其做好规格、尺寸、数量等的登记与管理,避免出现材料受损或浪费问题。其次,在施工设备的管理方面,则要对设备的长期运行状况做实时的监测,并且通过科学的故障原因分析与故障解决措施,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施工事故所造成的额外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问题的探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明确造价动态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加强建筑企业造价管理工作的措施展开研究,在企业内形成科学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意识、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搭建起合理的造价控制人员梯队、对施工材料与设备等各要素成本进行全面考虑。
参考文献
[1]张静鸽.建筑节能与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206~207
[2]林廷森.浅谈建筑节能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其造价控制方法[J].福建建筑,2014(3):171~172
[3]赵遂政,王意宽.建筑节能与工程造价管理浅谈和分析[J].河南建材,2014(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