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面铺装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金武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不断地发展。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不断地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道路路面铺装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道路路面;铺装技术;应用
        前言: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城市的人口也在呈越来越密集的趋势发展,因此在对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但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还会使环境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道路路面铺装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影响降至最低,确保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和标准。
        1、道路路面铺装技术的标准
        1.1、设计标准
        设计人员在对道路铺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生态原则为实际的出发点,进而进行生态设计,不仅如此,还应该保证应用大量的再生原料,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基于实际的经济条件许可情况,对材料进行最大限度的应用,进而使能源的损耗进一步降低,使废弃物的存留量也进一步降低,在对道路进行铺装的过程中,不论是对材料加工,还是对材料进行运输,都要将当地的人文特色全面保留,并且将大自然中最原始的框架设计利用进来,通过相应的构思和摄像,将自然能动性的潜力全面发挥出来。
        不仅如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路面材料的配合比设计,举例来讲,粘土、水、混凝土、水泥等,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进行最佳的配比,最终达到最好的铺装效果。
        1.2、材料要求
        1.2.1、透水性
        就我国而言,在对道路进行铺装的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就是沥青混凝土,但是该材料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最大的缺点,就是透气性和透水性不好,因此每逢多雨的季节时,就会出现路表面积水的现象,由于水不能直接通过盖材料渗入到土壤之中,就会存在排水困难的问题,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道路两旁的植物生长。空气中大量的热量和水分无法与地面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进而使当地的“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
        1.2.2、整体性
        由于道路的车流量非常大,对于道路的载荷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要将无机结合料应用进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载荷能力。
        1.2.3、薄层抗滑
        道路在进行实际铺装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滑问题,将抗滑材料应用于道路铺设之中,可以使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进一步降低。
        1.2.4、耐久性
        如果应用于道路铺装的材料会出现过早的失效情况,就会使道路的实际使用期限大大缩短,还会影响使用的质量。
        1.2.5、耐磨性
        在对道路进行铺装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特点,进行不同保水材料的选取。
        1.3、施工要求
        在对路面铺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噪音小,不可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还要保证工期不可过长,避免影响人们的出行便利性,与此同时,施工的质量必须要高。
        2、道路路面铺装技术
        2.1、保水性铺装
        2.1.1、原理
        在进行路面铺装的过程中,将保水性材料填充入开级配混合料的孔隙之中,由于水分会不停的蒸发,进而使内部的热量进一步散失,最终使路面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该方法即为保水性铺装。如图1所示。
       
        根据大量的数据表明,在对道路路面进行铺装的过程中,将该技术应用其中,不但能使路面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其本身还具备整发性好的优点,不仅如此,该技术的环保性能也十分良好;将该技术应用于道路路面的铺装之中,可以将路面的温度降低约18摄氏度,其整体的吸水体积率也比以往增大了约1.8倍;不仅如此,还可以将长波辐射热与对流交换热进一步减少,在进行实际铺装的过程中,如果厚度越后,则实际的降低效果就越明显。
        2.1.2、材料
        就保水性材料而言,其本身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第一点,就是缓释性,也就是说当外部的温度持续升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将热量进行缓慢的释放,最终达到对升温进行控制的目的。
        其次第二点,就是该材料本身不能与水或者是其他的有机溶剂溶在一起,并且材料本身还要具备强吸水的特点,在进行吸水的过程中,速度也非常快。
        最后一点,就是该材料本身还要具备超强的持续性,进而达到反复吸水的目的。
        如果在进行道路路面铺装的过程中,应用的保水材料存在很大的差异,则路面实际的蒸发冷却效果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经过很多学者的大量研发,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保水性材料,举例来讲,吸水树脂。在当前阶段,矿物-聚合物复合高吸收性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材料不但具备吸水性高的特点,其本身的储水性能也非常强。
        2.1.3、应用效果
        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可以知道,在进行道路路面铺装的过程中,将保水性材料进一步应用进来,不但可以使路面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还能使大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不仅如此,还能使“热岛效应”的现象进一步降低,最终使地表层水分的流失进一步减少。
        2.1.4、适用范围
        保水性铺装技术最适用的方向,就是实际中一些需要降温的路面,举例来讲,广场路面、高速公路、景区道路等。
        2.2、遮热性铺装
        2.2.1、原理
        在对道路路面进行铺装的过程中,将遮热性材料应用进来,就是基于日常的日光照射,将实际中可以见到的光进行吸收,进而使路面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该技术主要是将绝热材料、颜料粉末应用进来,进而对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进行反射,进而使路面温度进一步降低,可达到减低3~12摄氏度的效果,对于车辙量的降低效果也十分明显,甚至降低了一半,导致道路的寿命进一步延长。在对道路路面进行铺装的过程中,必须将遮热材料应用进来,也就是说将遮热材料涂布在路面上。如图2所示。
       
        2.2.2、涂料
        就遮热性涂料而言,其主要的材料就是树脂、颜料和助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第一点,就是树脂材料本身的透明度要求非常高,对于透光率的要求也非常高,在进行太阳直射的过程中,要达到太阳吸收率低的标准,能达到以上要求标准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环氧树脂,另一种使丙烯酸树脂。
        其次第二点,就是颜料本身对于红外线的反射要求,必须要具备超高的反射率。
        最后一点,就是对于助剂的要求,助剂必须具备高反射率,并且中空微粒的直径要达到5~150um。
        2.2.3、应用效果
        根据相应的分析,在进行道路铺装的过程中,将遮热性涂料应用进来,可以使道路的路面实现进一步的降温。
        2.2.4、适用范围
        该技术主要适用的方向,就是现实中需要进行降温的路面,举例来讲,公园路面、室外停车场、公交专用线路等。
        2.3、排水性铺装
        2.3.1、原理和特点
        所谓排水性铺装,就是将高性能粘结施工法应用进来,进而利用自身粘结性牢固的特点,不但能达到隔水性强的目的,还具备抗盐性能强和抗碱性能强的特点,不仅如此,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速度还非常快。如图3所示。
       
        2.3.2、施工方法
        首先第一点,在对底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对当前阶段现有的路面进行充分的清扫,并且保证路面的干燥性,将排水性材料作为结合剂洒布到橡胶乳剂之中,并且保证0.4升每平米的洒布量。
        其次第二点,就是在对特殊的改性沥青进行洒布处理的过程中,要将特殊的洒布机应用进来,进而进行洒布,实际的洒布量标准为1.2升每平米,在进行洒布的过程中,温度要保证在200~220摄氏度。
        第三点,就是在对石英砂进行洒布处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粘着的情况就要以1.0千克每平方米的比例,将石英砂洒布进来。
        最后一点,就是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要保证实际的温度达到常温的状态,才能将剩余的石英砂全面去除。
        2.3.3、应用效果
        该技术不但具备较强的安全性,还具备降噪的特点,不仅如此,对于一些相对寒冷的北方地区,对其进行薄层化处理,可以使成本进一步降低。
        2.3.4、使用范围
        该技术应用的方向有积雪寒冷合成路面、桥面等。
        结语:总而言之,本篇文章主要对道路路面铺装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基于此,要想使我国的道路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要将道路路面铺装技术应用进来,并且对行车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使路面铺装层的破坏得以有效的避免。
        参考文献
        [1]曾颖.园林道路路面铺装技术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7(03):86+88.
        [2]王海燕,娄中波.城市地下道路铺装技术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03):32-34+6.
        [3]宋建平.透水路面在眉山城区的推广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2(04):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