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江浩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江浩
[导读] 摘要:建筑学需要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并且和艺术设计相结合,充分展现艺术设计的美感。
        江苏华联东方置业有限公司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建筑学需要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并且和艺术设计相结合,充分展现艺术设计的美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创造健康舒适及资源高效利用的人居环境的有效方法。它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及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当前绿色设计教学是在提倡低能耗的同时,鼓励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保护环境,并通过自身的产能和回馈城市能源来面对未来,营造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环境和空间,这也是未来设计和创作的方向。
        关键词:建筑学;绿色建筑;设计发展
        引言
        我国一直面临着能源紧缺的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人们过度开采资源,缺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问题,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积极体现环保思想,以节能为主,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掌握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遵循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而确保绿色建筑设计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分析
        1.1新能源的有效应用特征
        我国绿色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节能高效和环保,使用新能源的过程中提升其使用效率,与自然达到和谐共处。因为设计绿色建筑就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节能减染,实现有效实用,因此我国在开发绿色建筑过程中要将节能环保和高效实用的理念贯彻在建筑的各个环节中。
        1.2全寿命周期的主要特征
        我国绿色建筑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工程在施工每个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节能环保与资源节约的观念,除了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和垃圾处理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还有我国在设计绿色建筑过程中非常重视一体化设计,不断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3维持自然和谐的主要特征
        不能破坏自然的稳定性,这是绿色建筑最基础的要求。由于人类始终处于自然环境这个大范围当中,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维持自然的和谐状态。当绿色建筑无法避免破坏自然环境时,要通过多使用一些天然的可再生资源来最大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如白天的建筑用电可以用太阳能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资源,不破坏自然的作用。
        1.4健康安全的本质特征
        绿色建筑做为保证人们生活环境的健康与安全的基本保障,其设计过程中,施工阶段环保技术的使用次数需要大幅度提高。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保证环保技术与施工材料的先进性,做到节约能源和优化设计,还要在建筑施工期间减少扬尘和污染,最终提供给居住者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要优先考虑使用对人体危害最小的施工材料,并且把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后期材料维护相结合,在整个绿色建筑过程中做到节能环保。
        2绿色理念下建筑的特点
        2.1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绿色理念下的建筑需要将绿色这一观念贯穿整个项目中,全面的考虑到建筑中的每个方面。能否有益于增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在材料方面要做好严格的把关,要秉持绿色的理念。选择的材料应该是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对人类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整个材料的选择应该是便于后期对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的,对建筑垃圾也要做好严格把关,将建筑废弃物做好严格的处理,尽最大努力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建筑设计中,随着要求的不断增加,有的绿色建筑物需要使用到高科技的建筑技术。技术性的建筑设计也是绿色建筑的基础条件,绿色建筑的设计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在整个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各个阶段的设计进行监控,避免出现不符合绿色规定的材料。

应该讲绿色建筑的功能和环保进行科学的结合,让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2.2建筑的设计和实际相结合
        在前期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建筑的设计是否能够和环境相互融合,会不会影响到周围环境的美观,这些都是前期接触项目时需要了解的东西。建筑的设计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否适合当地的环境,潮湿的环境应该选择防潮的建筑材料,也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从而分析研究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案,大多数的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这也需要项目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在绿色理念下发展的建筑设计,是现在被人们所看好的一种建筑设计模式。因为绿色建筑能够将建筑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但是绿色建筑的缺点比过去的建筑资金投入都会更高,但是在后期对建筑进行维护时所需要的费用是比较低的,维护成本不高。除此之外,绿色建筑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3对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的研究
        3.1自然通风的设计
        绿色建筑布局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性,同时也决定了居住环境气候的好坏,为了实现对周围环境质量的有效调节,必须保证建筑物能够自然通风。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三维空间以及立体设计进行科学分析和探讨,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内心感受,对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进行实地考察,全面掌握住宅区空气流动的实际情况,从而确保建筑物通风自然,气候良好,这对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以及人员舒适度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2绿色新能源建筑材料的设计
        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其能源消耗是非常严重的,需要使用的资源数量巨大,而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贯彻落实好节能环保的理念。通过利用环保类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质量达标的情况下,限定建筑材料的使用额度,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效果。与此同时,建筑师要紧跟时代创新潮流,加大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找出绿色新能源,高度重视绿色建筑设计。
        3.3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设计
        建筑设计师在绿色建筑工程的设计当中,要着重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料进行合理化处置或者是二次的回收利用,从而减少能源浪费情况,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并为有关企业节省成本支出。除此之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水资源以及电力能源的使用,可以通过创建完备的管理制度和加大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节约能源的意义所在,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4建筑的平面设计
        保证建筑物朝向合理,使得建筑物从阳光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平行设置,坐北朝南,各个建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充分考虑建筑能耗大小以及建筑物表面积,建筑空间越大,能耗就越高。选择建筑物最佳的楼层数,同时及时采用规则平面设计方式,合理的利用现场资源来改善建筑物的环境质量,尽量减少建筑外墙面积以及层高,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同时,具有同一使用功能的区域在同一区域内,有效提升了建筑物的美观性。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理念下建筑设计最主要的内涵就是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在拥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建筑设计进行质的变化,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的前提是需要在生态环境的基础,让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从生态体系的角度看待问题。总的来讲,可持续发展观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体现,也是对绿色建筑质量的考核。所以我国应该大力的支持和发展绿色建筑设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福利。
        参考文献:
        [1]陈宏,甘月朗.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看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街区尺度篇[J].建筑学报,2016,(2):61-65.
        [2]黄定轩,牟春梅.中国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共生特征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7,33(9):67-72,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