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公路管路局 安徽淮南 232000
摘要:为创建和谐社会,提升交通行业形象,加快路网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构建“畅、安、舒、美”的交通运输环境,“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以“五射六纵四横”等15条国道为重点的干线公路改造工程。2017年安徽省下发《关于组织实施全省普通国省干线文明示范公路创建工作通知》皖交文办(2017)33号文结合本市国省干线公路文明示范路的标准与模式。
关键词:建设美丽中国;文明示范路;品质服务;
一、引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推进、五个提高”开展干线公路改造示范工程建设。
以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为中心,推进决策科学化,推进技术进步,推进管理规范化,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提高路况水平,提高安全水平,提高出行服务水平,提高公路文明水平。 “美丽公路”是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后对公路品质的更高需求,也是在公路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探索适合淮南市文明示范路建设的标准与模式,在总结各地文明示范路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淮南市地域及人文环境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文明示范路建设新模式。
本次研究目的是通过既有道路开展文明示范路建设设计的经验和总结,把公路建设和环境治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紧结合,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营造团结和谐、充满活力和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地方交通经济与服务体系,促进安徽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研究背景
“十九大工作报告”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的工作要求,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建设绿色交通廊道。
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中明确,大力开展交通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以“转型升级、体质增效”为中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转方式、治污染、复生态、促节约、倡风尚、立制度等6项重点任务。
随着人们对交通出行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安徽省公路建设逐渐进入由产量到提质转变的新阶段, “文明示范路” 将成为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后对公路品质的更高需求,也是在公路建设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公路概况
淮南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 、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称。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淮南市有G206威汕线、G237(山东济宁——福建宁德)、G328启老线、G345共4条,淮南市普通省道共13条:合阜路、蒿紫路、濉山路、三施路、板凤路、茶毛路、正东路、桥界路、凤陶路、青迎路、十龙路、高孙路、朱毛路。总里程(扣除重复路段,含断头路)合计564.652Km,重复路段长94.897Km,断头路里程合计68.513Km。
(一)干线公路现状
公路主体工程较完善,通行能力较好;
公路路线指标均衡,贴合自然地形,
公路沿线环境优美,特点分明;
周边山峰起伏叠障,苍松迭翠,雄奇灵秀,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古城遗址景点、林地保护区和特色村庄,旅游资源丰富;
(二)干线公路存在问题
道路安全设施不完善;
沿线路域环境不协调;
沿线绿化现状色调单一,缺少搭配;
沿线自然景观秀美,但与公路缺乏关联性;
公路旅游功能不突出,附属设施较缺乏;
便民服务设施不完善。
四、设计建设理念
(一)文明示范路的诠释
文明示范路包括主体工程生态美、行车安全舒适美、路域环境和谐美、景观绿化自然美、便民服务温馨美、公路文化内涵美。
文明示范路的设计以现状道路为建设基础,从主体工程、安全保障、景观绿化、路域环境整治、公路文化融入、便民服务完善方面进行展开设计,达到了生态、舒适、绿色、和谐、文化、温馨的人文感受。
(二)文明示范路设计原则
以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为中心,推进决策科学化,推进技术进步,推进管理规范化,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提高路况水平,提高安全水平,提高出行服务水平,提高公路文明水平。
示范工程改造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立足需求,科学决策
合理定位,因地制宜
存量挖潜,确保质量
综合整治,注重长效
(三)文明示范路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
根据道路功能需求和区域环境、经济、旅游情况,分段分点采用不同建设方法,充分利用公路主体,不过度建设、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存量挖潜
文明示范路融入经济、旅游、产业、文化建设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缺,通过文明示范路将各自产业潜能发挥最大化,同时注重不盲目增量扩张,不重复建设。
3、社会共建
明确公路与其他部门共建范围,充分利用公路区域社会资源,实施美化、亮化、便民等改造措施,达到文明示范路标准。
4、综合治理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协调推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推动协调建管工作,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工作长期有效推进。
(四)设计思路:
1、认真贯彻“资源节约、环境融合、安全舒适、经济耐久”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设计理念,不片面追求过高标准,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地;
2、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充分考虑环保要求,把对环境的破坏及可恢复的程度列为重要比较条件,力争使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隧道、桥梁、涵洞遵循安全、经济、适用、美观、施工养护方便,技术可行的原则,且力求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消除现有四、五类桥梁及A类隧道;对沿线边坡等进行统一排查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4、安全防护设计方面,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与环境相协调,在线形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加强事故黑点调查,通过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综合防护,以充分保障行车安全。
5、路域环境及绿化美化方面,可绿化路段绿化率达到100%,路域环境达到“八个无”,即: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广告,无违法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用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物体,无违法非公路标志,无路基路肩边坡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无公路用地范围内堆积物。
6、出行服务方面,通过增设观景区,升级改造养护中心道班,使之具备应急处置和社会服务功能;对沿线标志标线全面进行清理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指路标志体系;增设可变情报板、气象预报等,建立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五、建设总体内容
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明示范路以创新公路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扩大服务范围为重点,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以智慧路、文明路、安全路、生态路等为代表的品质工程,推进普通公路服务区、温馨驿站及窗口建设,营造“畅安舒美”公路环境,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实施一级公路“网化工程”、二级公路“提升工程”、干线公路“品质工程”,构建一级公路骨架网,提高普通国省道服务能力,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建成“覆盖广泛、畅通高效、安全可靠、服务优质”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路面损坏修复
路面存在车辙、涌包的现象,采用微表处理,对该交叉口路面进行修复设计。
(二)中分带岛头改造
对穿集镇中分带岛头与人行道重合,设置不规范的采取重新设计并进行中分带导头硬化。
(三)路肩硬化
沿线土路肩部分路段原有硬化因车辆碾压导致破损严重,针对损坏的土路肩予以重新设计。局部路段现有路侧石因风化或车辆碾压导致损坏严重,予以修复。
(四)排水工程
沿线路面边沟排水设施基本完善,集镇段和挖方路段排水均已设置,但部分路段边沟实施不合理,设置长度不足。局部边沟损坏,阻塞会导致排水不畅。原有排水性能较差和损坏的重新设置,集镇街道及零散村庄处采用盖板矩形边沟,其它路段根据地形直接采用矩形边沟。
(六)交通标志
干线公路标志、标线基本齐全齐全,对沿线标牌统一疏理,缺失的标牌进行补齐,并完善服务设施标志设置。
(七)交通标线
沿线道路中心线虽已标设,但部分磨损严重,路面横向标线和大型平交标线设置不清晰,沿线路面反光措施较差,本次对车道分界线、道路边缘线、纵向减速标线与地面文字等重新施划。
在城镇过街需求大的路段,主线设置行人二次过街通道,便捷居民出行的同时隔离对象车道车辆,确保出行安全。
在居民、厂区门口设置一道振荡标线,以提示居民区、厂区车辆减速慢行。
(八)安全设施
以补充完善路侧防护为主,根据不同的路侧危险程度来采取不同程度的防护措施,在充分利用老路已设置的防护设施的基础上,注重护栏的通透性和视觉效果,尽量保持同一种防护形式的连续性,同时考虑道路与自然环境融合及搭配,减少原有防护形态与周边自然环境的不协调,本次主要设置的防护设施有波形梁护栏、扶手式护栏、城墙式护栏与示警桩。
(九)平面交叉
沿线道口大部分均已经实施硬化及转角加铺,仅个别道口无硬化搭接处理,增设道口标柱。
搭接道口主要为主路与等外公路相交,本次道口处置分为两种:
(1)、有路面道口增设黑黄道口标柱,控制支路车辆,避免与主线直角冲突,完善道口标柱。
(2)、无路面道口采用直接加铺弹石路面20cmC30混凝土加8cm卵石嵌入。
(十) 夜间行车安全设施
增加全线夜间反光设施,沿线波形梁、城墙式护栏等增反射器,桥梁护栏增加线形诱导标、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设置防眩板等。
(十一)节点绿化提升
配合现有的景观节点改造,丰富原有绿化,提升绿化品质。
(1)节点提升
原有厂区围墙外乡镇部门已根据乡村文化设计景观节点或利用荒地进行节点绿化,补充灌木绿植提升绿化品质,并增设地名牌。
.png)
陶西村节点绿化
(2)路侧原有绿化,但等级较低,将该处绿化单独设计,提升该处绿化品质,彰显淮南文化风采。
.png)
终点节点绿化
(十四) 地域文化标识
沿线经过多处村庄,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根据集镇产业、文化等特色,设置文化地名标识。本次主要针对龙门寺、岗集互通、肥西县,设置特色地域标识,体现地域风格。
.png)
(十五)公路自身文化宣传
(1)沿线上跨人行天桥侧面脏乱,先清理天桥侧面,粘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及公路养护宣传标语,彰显公路文化。
(2)为统一规范安徽公路视觉标志标识,安徽省公路管理局编制了《安徽公路视觉标志标识应用规范》及《安徽公路视觉标志标识实施指南》,内容主要包括:门楣、门牌、导向牌、大棚标识和科室牌等标志标识。
.png)
(十六)便民服务设施
(1)收费站改服务区
利用原有生态停车位提供停车休息区,门前增设服务区堡垒雕塑,院内增设服务区指示牌。
.png)
.png)
(2)道班改服务区
利用现有道班新建划线停车位,增设指示牌、加水服务区、室外全彩显示屏道班门牌等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并增设新淮服务区门楣。
(3) 老收费站旧址改停车场
利用原有老收费站旧址新建停车场,增设告示牌,提供相应停车休息区。
.png)
老收费站旧址改造
.png)
(4) 治超站
利用现有治超站的空地增加划线停车位,提供停车休息区,增设指示牌指示相关服务设施,治超站门前增设堡垒雕塑。
六、结语
综合G206示范路改造工程方案,从实践中探索“文明示范路”引领干线公路建设新路子,文明示范路创建围绕路面养护精准化、路基养护标准化、桥隧养护精心化、沿线设施清晰化、公路文化特色化为一体的文明示范路创建标准,通过采取路地共建文明示范路、增设党建文化景点,促进党建与养建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公路形象,打造公路养护品牌。
在G206示范路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学习和借鉴了文明示范路建设内容及标准,但相关资料中,很少对“文明示范路”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因此对其设计标准化和规范化带来了巨大困难,通过G206示范路改造工程设计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淮南市地形、文化及公路建设的特点,探索出适合淮南区域“文明示范路”内容及提升标准。
通过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使公路部门行为变为社会行为,达到共建共管,公路沿线乡村环境明显改善,美了乡村靓了公路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孔峰.册安路勾勒黔西南——贵州省打造“畅、安、舒、美”示范路纪实[J].《中国公路》-2017年5期
[2]汪国亮.浅谈黄山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示范改造项目建设经验[J]《工程与建设》-2019年4期
[3]余向勇.."三生"指引的宜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战略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9年5期
[4]陈莹.浅谈公路养护--养护管理示范路工程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9期
[5]赵建勇,韩丹,王健全.“示范镇”里“示范路”[J].《中国公路》-2013年7期.
[6]刘蓉谕,马凯.海北州的小康示范路[J]..《中国公路》-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