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空港 300308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公共交通设施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担负着大客流运输任务,但地铁毕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交通运输系统,潜伏着一定的火灾危险性。所以地铁消防安全是地铁方案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成都地铁3、7号线驷马桥站具体防火分隔措施和疏散策略的介绍,为后期公共区超5000㎡的车站消防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换乘;防火分区;防火分隔;疏散;
1、工程概况
驷马桥站为3、7号线工程的换乘站,两线采用脱离“T”换乘,站台利用换乘楼梯换乘。3号线横跨驷马桥路呈南北向布置,为地下三层14m岛式站台车站,设置A、B、C三个乘客出入口;7号线沿驷马桥路呈东西向布置,为地下二层13m岛式站台车站,设置D、E两个乘客出入口。
车站地下一层为 3、7号线站厅层,站厅层左端设备用房只设照明配电室,右端设置车站主要设备及管理用房,中间为公共区。公共区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设置5个出入口通道直通室外。7号线付费区内设置有3部上行扶梯、2 部下行扶梯、3部楼梯及一部垂直电梯与站台公共区联系。公共区右端为车站的主要设备管理用房区,该端设备管理用房区设有紧急疏散出入口直通室外。
车站地下二层为7号线站台层。7号线站台形式为岛式站台,宽度13m,有效站台长140m,站台两侧边缘设有屏蔽门。在站台层公共区西端设置通风空调机房及其它的设备用房。站台层公共区设置有3部上行扶梯、2部下行扶梯、3部楼梯及一部垂直电梯与站厅付费区联系,1 组换乘楼梯与地下三层3号线站台公共区联系。站台层东端有混合式变电所等房间。
车站地下三层为3号线站台层。3号线站台形式为岛式站台,宽度14m,有效站台长118m,站台层公共区设置有3部上行扶梯、2部下行扶梯、3部楼梯及一部垂直电梯与站厅付费区联系,1组换乘楼梯与地下二层7号线站台公共区联系。
2、防火分隔
除公共区外,各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1500㎡,每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3小时的防火墙分隔,防火墙上的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窗为甲级防火窗(采用C类甲级防火玻璃),开启方向为疏散方向。车站3号线、7号线共用一个站厅层公共区,公共区防火分区面积超过5000㎡。
车站公共区的防火分隔策略如下:
1)站厅公共区设置防火卷帘将站厅层公共区分为两个区域,控制每个区域面积不大于5000㎡,防烟分区的划分不应跨越这两个区域。为了保证火灾初期人员疏散的通畅性,又保证防火分隔的有效性,站厅层公共区起火后1min防火卷帘降至地面1.8m,6min之后防火卷帘降至底部形成完整的防火分隔。
2)7号线和3号线站台公共区之间的换乘楼梯采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断开。为了避免地下三层3号线站台公共区的人员误入换乘楼梯,到达地下二层的7号线站台公共区发现存在卷帘分隔无法通行,不得不再次折返地下三层3号线站台公共区,驷马桥站3、7号线换乘楼梯两端均设置防火卷帘,分线控制。3号线的防火卷帘设置于地下三层3号线站台层换乘楼梯口部,由3号线控制,3号线火灾时一次性降落到底(7号线口部卷帘不动作);7号线的防火卷帘设置于地下二层7号线站台层换乘楼梯口部,由7号线控制,7号线火灾时一次性降落到底(3号线口部卷帘不动作)。
3)车站公共区站台和站厅之间不进行防火分隔,通过排烟在楼扶梯形成的下行补风,控制火灾在站台和站厅之间蔓延。
为了减小3、7号线站台至站厅各楼扶梯的开口面积,增大楼扶梯下行风速,保证楼扶梯的疏散安全性,3、7号线楼扶梯四周挡烟垂壁应伸至格栅吊顶之下不小于0.5m;
4)车站公共区和周围设备区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进行严格分隔,防止火灾在车站公共区和设备区之间蔓延。
3、疏散策略
根据起火位置的不同,疏散策略如下:
1)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自动检票口和所有栏栅门,通过显示声讯(应急广播与电视监控)和服务人员等措施引导站厅层的人员疏散至地面安全区域,同时阻挡地面乘客不再进入地铁,已进入的即刻返回。站台的人员通过到站列车疏散至相邻车站。在站厅发生火灾时,要求3、7号线停止正常运营,处于上一站和本站区间隧道内的地铁列车本站不停靠,越站行驶;驶往上一站最近的一列列车在上一站停靠以后将人员全部下完,空车到达本站站台,将站台的人员全部运至下一站安全区域。
2)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自动检票口和所有栏栅门,通过显示声讯(应急广播与电视监控)和服务人员等措施引导站台公共区的人员疏散至相对安全的站厅层,再疏散至地面地面安全区域。同时阻挡地面乘客不再进入地铁,已进入的即刻返回。
3)站台轨行区发生火灾时,停车侧自动打开所有滑动门(如有故障即刻打开应急门)。打开所有自动检票口和所有栏栅门,通过显示声讯(应急广播与电视监控)和服务人员等措施引导站台轨行区列车内的人员和站台公共区的人员疏散至相对安全的站厅层,再疏散至地面地面安全区域。同时阻挡地面乘客不再进入地铁,已进入的即刻返回。
4)在车站发生火灾时,要求3、7号线停止正常运营,处于上一站和本站区间隧道内的地铁列车本站不停靠,越站行驶。为防止列车运营活塞效应将烟气带入区间隧道,在火灾扑灭,并将车站内的烟气清除完毕之前,3、7号线不得恢复正常运营。
5)除一部自动扶梯失效外,车站所有楼扶梯均可用于疏散。
考虑到车站的规模较大,公共区的人流复杂,车站公共区内设置连续可视的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对人员的疏散起到疏导作用。
4、安全管理建议
在安全管理上应严格控制车站内部可燃易燃物,车站内部的装饰装修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降低火灾隐患。
在人员疏散方面,应随时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不得在疏散路径上摆设和堆放物品;保证疏散路线上应急照明供电,同时在疏散的主要路线上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保证探测报警系统随时运作良好。
加强消防设施等日常维护管理,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严禁被占用;确保其他消防设施(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报警及应急照明、消防广播系统等)的正常运作,并确保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施仲衡、杨秀仁、周庆瑞等.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13
[2] 秦国栋、沈景炎、申大川等.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9
[3] 俞加康、倪照鹏、郑晋丽等.GB 51298-2018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18
[4] 丁宏军、张颖琮、刘凯等.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
作者简介:钟敏:出生年月:1985年8月,籍贯:四川成都,毕业学校: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年月:2008年7月,所学专业:园林艺术设计,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职称:工程师,从事工作:轨道交通、地下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