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混凝土材料是市政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其较多的应用于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由于混凝土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在施工中容易产生裂缝、麻面等质量缺陷。针对这种问题,文章对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通病防治
引言
混凝土是市政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极大地满足了工程整体施工需求,混凝土结构性能优势明显,其施工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总体质量,但对当下不少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面临着严重的混凝土质量问题,这不仅仅是影响建筑结构性能,更严重的是会对人们的生命和社会财产造成威胁。针对这些频繁的施工质量通病,在市政工程施工期间,应从提高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着手,严格控制和监督混凝土过程,分析问题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已知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防治,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
1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1.1渗透
混凝土渗透问题主要是由压力差引起的,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多存在于城市排水系统、河堤、水库等,这种施工区域会因为水压问题造成渗透,当施工底部压强较大时,高压迫使气体或者液体朝低压方向移动,使得水或气体向混凝土结构体内渗透,长期的渗透问题会腐蚀混凝土结构物内的钢筋,使之锈蚀,破坏钢筋性能和结构,最终破坏混凝土结构的阻水效果和其他性能,从而影响市政工程结构的使用性能。
1.2裂缝
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会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和现场施工的地质情况,再结合所选施工工艺强度挑选混凝土材料,并在混凝土材料中适量添加一定的掺料,以此来增加混凝土的拉力和应力,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但是添加掺料后,虽然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强度,但是也会导致混凝土自身的弹性变差,进而使建造完的市政路桥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由于车辆承载不均匀且路面弹性较差而导致路面出现缝隙,再经过长期的超负荷使用,就会导致因混凝土路面受力不均匀而出现较大的开裂问题,从而使路桥整体结构发生改变,进而给人们的出行埋下安全隐患。
1.3蜂窝麻面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松散,砂浆少、石子多,出现蜂窝状的窟窿,其原因很多,与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和振捣、模板施工都有关系。麻面多是由于模板施工时,表面杂物过多、表层质量不佳、离剂涂抹不匀、板密封性不够、拆除过早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的表面粗糙不平,进而引发麻面现象。
1.4腐蚀问题
市政工程建筑不可能完全隔绝水和空气,因此受建筑周围空气和水中介质的腐蚀问题较难避免。混凝土如果较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或者在施工时渗进氯化物,容易导致混凝土中钢筋遭到氯离子腐蚀,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及使用寿命。因此在工程施工时做好防腐工作,对于混凝土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2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控制材料质量
混凝土作为市政路桥所施工用的核心材料,其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质量将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最终效果,也会对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应从源头上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由专业采购人员对其进行采购,保障供应商具备可靠的生产资质。对原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选择砂石骨料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其细度,确保骨料具有优良的级配。实验室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后,应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添加剂、粉煤灰和减水剂的使用应用符合施工规定,实现对含砂比例和水泥含量的控制,促进其抗裂性和密实度的提升。
2.2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
混凝土灌注前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和项目责任人,并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一起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管理好施工技术、设备、质量、物资等,保证后续施工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确保搅拌设备干净无杂质,并按施工配备在合适的搅拌计量下开工,搅拌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等其他材料;混凝土浇筑时要确定合理的下灰点,并注意控制振捣时间、位置和力度,每个浇筑带前后都应该振捣,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并注意不要撞动钢筋或模板,避免漏振、欠振、过振,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下沉时可停止振捣,切不可对已初凝的混凝土再次振捣,这部分可在后期做好施工缝处理。
2.3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控制,要贯彻全过程管控理念,规范技术实施。这需要组建专业的人员,形成技术应用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技术应用质量控制工作。按照影响技术应用的因素,比如材料和机械设备等,进行质量控制任务的细化,落实到具体人员头上,使其能够肩负起相应的管理职责,保障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结合工程采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形成相应的培训方案,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对技术应用质量检验标准和常见的问题,有全面的了解,更好地完成技术应用质量管控,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2.4注重养护,维护质量
市政工程混凝土繁序冗长,切不可忽略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受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干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和收缩裂缝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待混凝土浇筑后,施工单位必须立即组织设计混凝土成品保护措施和养护方案,依据相关标准与规范,安排好混凝土养护期内的各项保护工作,同时安排专人监督管理,设置围栏、防护网等维护遮挡结构对混凝土成品外观和造型进行物理防护;合理运用温控技术,并在冬季时搭设防护棚防止雨雪侵蚀,选择草帘等经济、保温的材料进行覆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常温养护;注意控制早期裂缝,正确、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
2.5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充填法在治理混凝土裂缝时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较宽裂缝的治理中能够发挥有效作用。施工人员首先要对混凝土构件中的裂缝进行开槽处理,及时清理其中的杂质后使用填充填料进行修复。在完成填充后对其硬度进行测试,并通过打磨的方式使构件表面保持平整。当灌浆操作在混凝土裂缝中难以实施时,应通过处理裂缝表面的方式进行处理,通常应用于小裂缝和窄裂缝中。环氧类树脂在此处理方式中较为常用,需要施工人员对混凝土表面运用钢丝进行清理,对裂缝运用清水进行清洗后完成环氧类树脂的涂刷。灌浆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混凝土裂缝处理方式,当混凝土的裂缝较深时,运用此方法可以进行很好的处理。
2.6大体积的混凝土的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对于建筑质量影响重大,在浇筑时应该尤其注意。首先,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应该与振捣器的重要深度相适应,一般摊平的厚度应该以超过600mm为宜。其次,浇筑时应该严格分阶段分层次的不间断的浇筑,严格控制层与层之间的时间保持后层间的冷凝时间比前段与前层的冷凝时间长。在条件不充分时,可选择性的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施工缝。第三,应该在合适的方位对后浇带进行设置,有时可以用后浇带替代施工缝,还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收缩而导致的问题。最后,运输和搅拌混凝土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温度,保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的温度适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市政的路桥工程发展也极为迅猛,因此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和改进。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市政工程建设水平,保证混凝土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建政,李鹏辉.市政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4):47,46.
[2]陈瑞翔.试述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建材发展导向,2018(12):37-38.
[3]蒋晓龙.市政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