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133
摘要:地铁是城市交通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地铁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地铁建筑设计人员的现状,大多都忙于“纸上谈兵”,很少有机会或自动参与配合施工,这使得目前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提高较慢,甚至发生错误。笔者结合自身参与设计、配合施工工程中的多年经验,总结了在建筑配合施工阶段出现的几个典型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后续设计人员尽快发现并改正类似的设计问题。
关键词: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一 典型案例1:节点换乘楼梯与轨行区连通的问题
(1)、问题描述及原因:
以L型节点换乘为例,换乘楼梯从负三层站台穿越轨行区上行至负二层站台,设计人员一般仅会表达楼梯内容,而忽略了楼梯穿越轨行区时侧边封堵的结构墙,配合施工中发现楼梯与轨行区连通,不满足防火要求,需整改。
(2)、问题的解决:
与轨行区连通的区域采用防火板封堵。
二 典型案例2:车站楼梯结构柱问题
(1)、问题描述及原因:
建筑和结构设计存在脱节,建筑专业未表达楼梯结构柱,结构设计对建筑专业设计意图理解不够,实际使用功能考虑不足,导致楼梯结构柱设置位置为设备区疏散走道,需重新调整砌体墙设置位置,留出疏散走道空间。
.png)
(2)、问题的解决:
将临近房间面积缩小、隔墙重新调整位置。
.png)
三 典型案例3:设备区楼梯间与其他防火分区联通问题
(1)、问题描述及原因:
有部分设备区疏散楼梯未做成转折楼梯形式,而是采用直跑楼梯。由于转折楼梯很容易做到楼梯间上下层隔墙竖向对齐,保证整个楼梯间上下的封闭性,而做成直跑楼梯形式的楼梯间受限于设备管理用房的布局限制,较难做到上下层的隔墙竖向完全对齐,通常做法是站厅层和站台层的隔墙封闭区域是相对独立的,各自只是封闭了满足净高要求的区域,现场施工完成后发现中部有一部分区域是和其他防火分区联通的,需要封闭。
.png)
(2)、问题的解决:
与其他区域连通的部分,采用防火板进行防火封堵。
四 典型案例4:风阀执行器无检修空间问题
(1)、问题描述及原因:
由于机电设计与建筑设计配合不到位,未考虑风阀本身的厚度及执行器所占的空间,导致执行器位于了风孔边,人员无法到达检修。
.png)
风阀执行器位于风孔边现场照片
(2)、问题的解决:
孔边设置钢格栅人员检修通道,使人员可达到,也能保证通风面积。
五 典型案例5:换乘站涉及既有线改造概算漏项问题
(1)、问题描述及原因:
前期线网规划可为后期线路预留接口,可是随着规划线网的增多,前期线网未加考虑。新线车站接入后需对原有车站方案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土建的改造工程量,而忽略了装修、机电部分的改造量,导致前期概算费用漏项较多。例如在对公共区侧墙改造时,除了土建破除及施工围挡的工程量,还需考虑离壁墙、广告灯箱、消火栓箱、疏散指示等的拆改工程量;一般紧邻结构墙还会有消火栓水管,在结构墙破除时,水管需先行迁改远离结构墙,此过程中涉及管线迁改工程量、吊顶局部拆除还建的工程量,可能还存在摄像头、风口保护的工程量。
(2)、问题的解决:
设计人员应全面考虑改造方案及措施,现场全面核查改造范围内涉及的改造内容,同时考虑既有线改造的工效问题,费用考虑充足。
六 典型案例6:防淹门控制室与设备室排水问题
(1)、问题描述及原因:
由于防淹门控制室标高和站厅层公共区标高一致,而防淹门设备室的标高比控制室标高约底1m,主体建筑施工图中侧墙排水沟直接拉通排水,忽视了防淹门设备室标高底的问题,未提醒给排水专业,给排水专业也未在设备室内设置中板预埋排水管,导致后期设备室内无法排水。
(2)、问题的解决:
在防淹门设备室内增加预埋排水管,引至轨道排水沟。
七 典型案例7:风道人防门受孔边梁影响无法开启
(1)、问题描述及原因:
结构设计时一般需在孔洞周边设置孔边梁,建筑施工图时未表达风孔孔边梁,结构核对建筑图纸时不认真,配合施工中发现孔边梁下翻影响人防门开启,需现场凿除下翻梁保证人防门开启,影响结构安全。
.png)
(2)、问题的解决:
现场凿除下翻梁。
八 总结
地铁建筑设计繁而复杂,涉及的专业和系统非常多,设计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加强与各系统专业之间的配合,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将设计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施仲衡、杨秀仁、周庆瑞等.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13
[2] 俞加康、倪照鹏、郑晋丽等.GB 51298-2018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18
作者简介:
韩艳茹:出生年月:1988年1月,籍贯:河南杞县,毕业学校:郑州大学,毕业年月:2010年7月,所学专业:土木工程,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职称:工程师,从事工作:轨道交通、地下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