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2200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就目前发展情况看,能源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节能意识。暖空调系统是在能源领域中占据主体地位,是能源消耗非常大的工程项目,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本文就暖通空调节能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建筑节能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采暖、通风、水电等都是主要的耗能部位,为了有效降低各个方面的资源消耗量,实现建筑工程的节能型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各项施工技术。在采暖方面应该不断提高暖通空调技术水平,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促进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暖通空调技术的不断进步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将对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与建筑节能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实现空调应用的低碳环保,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节能发展。
1.暖通空调的特点
(1) 构件相对复杂。在建设项目中,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设计主要包括多个方面,分别是冷热终端设备、冷热源以及冷热传递与分配参数等,每个构件从单一程度来看都较为复杂,但其实构件与构件之间又存在紧密的关系。(2)形式多样化。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暖通空调系统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形式。因此,暖通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也需要结合各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从而选出最合适的空调系统形式,节能问题在系统设计中占据主体地位,它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在系统的选择过程中,应及时考虑到最终的应用效果,然后针对性地分析暖通空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值。(3)影响因素众多。在设计过程中的暖通空调节能优化,会遇到很多动态因素。为了确保顺利实施暖通空调节能设计,需要整体考虑这些动态因素,合理、科学地设计改进方案,并最终在保证系统可以正常投入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2.建筑暖通空调工程节能减排设计的基本原则
2.1整体性
在暖通空调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立足于整体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节能减排可以最大化地提升空调系统的效益,确保节能理念与空调设计方案的有效融合。要将工程附近的环境及其他建筑物的影响因素纳入设计考量,结合具体情况尽可能使建筑工程高度适应环境,以此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2技术性原则
建筑工程本身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作为建筑工程的内容,暖通空调的技术不容忽视。实施暖通空调优化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节能减排。但是,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建筑物的舒适、质量甚至安全性是首要前提。只有这样,优化设计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因此,暖通空调的优化设计必须坚持技术原则,对整个系统的能耗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能耗最大的地方,然后运用科学原理对其进行优化。
2.3可回收性原则
在节能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零部件,确保设计方案中的部件可实现回收利用。如果部件存在故障问题,可将之拆除清洗或维修处理后再次利用,以此节约部件采购成本,达到成本节约的目标。
3.建筑物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高效实施措施
3.1制定符合建筑物结构的暖通空调系统风机水泵技术建设方案
为了从根源上提高暖通空调的节能效率,施工单位在应用暖通空调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符合建筑物结构规划和实际施工方案的暖通空调风机水泵技术方案。
比如实际施工建筑物是直通式的高层建筑,为了提高暖通工程的实用性,首先施工单位可以邀请一些从事暖通工程施工技术的专家针对施工图纸提出一个初步的施工方案;其次,施工单位可以结合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并结合建筑的实际结构利用BIM技术建造一个工程模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模拟等手段制定出一个细节更加具体和完善的暖通工程施工方案。如施工单位根据模型分析出,需要提高原有暖通空调系统风机的转速以及更换一个质量更为精细的水泵。如原有风机的转速为1500,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更换风机将转速提高至2000。经过数据分析得出,当风机转速提升到2000以后,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节能效率从原先的25%提高了40%。
3.2暖通空调的新风系统
在许多情况下,室内新鲜空气的数量取决于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的新风量更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但同时也会增加能耗。所以在空调新风系统设计中,新风在送风中的比例不应小于10%,但要保证室内的科学正压和室内人员对空气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应当尽量减少设计新风量。
3.3建筑围护与蓄冷系统的合理设计
暖通工程对于建筑内部的温度与通风等环境条件能够进行有效调节,在冬天可以提升室内环境温度,在夏季能够通过循环系统降低温度。部分峰谷电价存在差异的地区,可以选择冰储冷系统。在电高峰时段,通过水冰状态的转化,实现储冷;在电处于低谷期,可以通过将冰转化为水,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系统运行成本。此外,在围护工程的设计方面,围护结构的保温情况影响空调系统的负荷,并对空调的供风量产生影响。建筑围护结构应是冬天储热保温、夏天散热。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保温性能好、具有一定隔离作用的环保材料,在满足空调运行需求的基础上,对围护结构进行调整,从而降低暖通空调温控系统的负荷,延长系统的使用周期。
3.4能源技术的应用
能源技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地下水技术的应用,二是风能的应用,地下水技术主要是依靠地下水的保温作用促进暖通空调的热量平衡,地下水不会受到外界自然温度的影响,是实现暖通空调技术节能的重要方式,利用地下水介质实现热量的传送,促进地下水热量的持久,集暖设备通常会利用气泵进行热量的收集,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进行热能的转化,在能源转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地下水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目前地下水的热能传递还在进一步开发中,地下水作为热能传播的介质,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对大气环境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是实现建筑工程绿色节能的重要方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风能主要用于暖通空调的制冷和制热两个方面,在室内温度较低或是偏高的时候,充分利用风能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主要用到夜间通风蓄冷技术与新风供冷技术两种,这两种技术都能利用风能代替电能,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促进室内温度适宜,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也大大减少了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5减少热介质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1) 在选择管道保温材料时,新型保温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2)在容量传输系统的管理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对供暖系统进行全面的水利平衡调试,采用以平衡阀及其专用智能仪表为核心的管网水力平衡技术,以便有效实现对管网流量的合理分配和控制,进一步提高输送能量的效率,以达到节能的效果。(3)为确保在暖通空调工程的建设和应用中达到节能目标,在设计中应考虑更加实用的输电系统,并应加强动力系统的优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能耗。
结束语
节能减排是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亿万生灵的健康与稳定。因此,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和高效节能的双重标准,同时也要主动采取最高效的节能措施和手段,共同构建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肖龙洋,宋晋.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3):38+40.
[2]胡晓菲.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79.
[3]叶成杰.暖通空调节能降耗技术探析[J].制冷,2019,38(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