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监察支队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非常迅速,推动我国各行业快速发展。当前,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已成为较多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有力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乡村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机会、大力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及模式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旅游扶贫在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强烈的带动作用。在具备一定旅游价值或可开发性较强的贫困地区,将旅游产业开发与乡村地区的生态资源、土特产品、民俗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等密切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精准脱贫找到可靠的路径选择。
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概述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贫困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扶贫,确保扶贫精准度与效果,真正瞄准贫困对象,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真正从根源上引导、帮助贫困户解决贫困问题。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不仅扶贫对象瞄得准,同时扶贫方式与手段也把握得极其恰当。精准扶贫不是简单地给贫困对象送去资金等,而是要帮助他们找到脱贫的路径,从而实现长效扶贫,而非帮助贫困对象缓解一时之困。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是基建立在相关政策、制度、方案、规划等基础上,不但能够实现对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以及实践方法的精准把握,更能实现长效化的精准管理。与其他精准扶贫工作类似,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同样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部分,而且三者共同形成动态化、开放运行的有机系统,确保扶贫工作能够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保障扶贫效果,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和产业发展,实现有效扶贫、长效扶贫。
3 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
3.1 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
旅游扶贫的实施村落必须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首先要具有旅游开发的条件,其次要具有劳动能力。并非所有的贫困村都适合开展旅游扶贫,要全面摸底,因地制宜,结合贫困村的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基础设施等进行识别,确定旅游精准扶贫帮扶的重点贫困村。旅游扶贫的对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能力参与旅游扶贫,二是愿意参与旅游扶贫。我国乡村旅游扶贫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乡镇以村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从而能够对贫困人口的情况更好地掌握,了解其致贫原因、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参与的综合能力和存在的障碍等,并建立“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数据库”,为精准扶贫提供数据支撑。帮扶对象数据库建立后,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3.2 积极动员,形成合力
在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地宣传党和政府关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相关方针政策,贯彻党的主张和决定,领导、动员和团结广大贫困人口在此过程中,合理地保护、利用与规划生态化、绿色化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牢固确立“两山论”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相关方要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要采取“输血”式开发和扶贫,让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更为突出。各地要结合自己的各种旅游资源,积极地贯彻和实施国家倡导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政策,通过产业发展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让他们实现精神与经济同脱贫,共富裕。
3.3 精准消除旅游扶贫参与障碍
一是通过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能力。政府应利用扶贫资金,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贫困村村干部、旅游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开展岗位培训,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对于具备旅游创业的能力但是没有足够启动资金的当地民众给予更多资金上的支持。
比如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贫困户如果资源参与到旅游扶贫中,对于其参与可以给予资金支持,比如为其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和小额信贷等,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对旅游扶贫的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旅游扶贫贴息贷款规模。
4 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帮扶模式
4.1 科学做好扶贫规划
为了确保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得以有效、长效开展,必须构建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从而为扶贫工作提供指导、支持、规范与保障。政府应当在此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针对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乡村贫困地区进行深度研究,建设相应的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积极引导地方旅游业及附属产业等参与其中,同时科学做好相应扶贫规划。地方旅游部门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从自身工作特点出发,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前景、目标、路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等加以全面明确,做好规划并交由上级部门评审,重点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线路、时间表、责任清单等加以明确指出,提升规划可操作性。尤其要突出乡村旅游产业特色,积极打造特色化品牌并加大推广力度,探索更具可行性、长效性的发展路径。
4.2 精准培训乡村旅游产业扶贫从业人员
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对象是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若要贫困人口成长为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首先,各地基层机构对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人群进行登记在册,由当地政府或社会组织机构等提供乡村旅游产业贫困人口培训工作,做到精准定位贫困人口培训。其次,鼓励和引导地方旅游企业和地方院校旅游专业对帮扶对象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和普及,定期进行网络交流与沟通,掌握最新的乡村旅游知识与技能。最后,根据贫困人群的知识技能水平,分批次分层次开设培训班,全面提升贫困人群的乡村旅游产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满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对从业人员的需要,整体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成效。
4.3 开发旅游商品型
我国乡村应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由国资公司主导,引导民间资本、扶持民营企业,建立“企业+作坊”“企业+农户”的合作方式,开发一批游客喜爱、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打造乡村旅游商品品牌。同时,要打开销路,多渠道促进旅游商品销售。建立政府定向采购的扶贫机制,定向采购贫困户生产的旅游商品,帮助其快速增收、脱贫致富。建立超市和网购运作的旅游扶贫机制,鼓励创办“乡村旅游超市”与旅游商品网购平台,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场所建设和旅游商品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线下销售网络发展,帮助贫困户销售旅游商品。
4.4 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譬如:某县地处大别山半腰,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受到当地独特地理位置的影响,种植粮食非常困难。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帮扶下,某县采取了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积极地开展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了某县生态旅游区、改变了以往因山而穷的态势,带动了不少农家乐和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可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新时代下的重要产业扶贫形式,是将精准扶贫和乡村地区优势、特色相结合的体现与方法,具有巨大的可挖掘和发展价值。地方政府一定要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加以重视,根据地方乡村实际情况,探索具有可行性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真正做到长效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冯颖.旅游扶贫勇挑重担[N]. 中国旅游报,2015-12-07(001).
[2]吴靖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2017(3):99-103.
[3]杨建,韩宗伟,张翊红.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和推进策略[J]. 云南社会科学,2016(6):52-56.
[4]彭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提升探究[J]. 旅游纵览月刊,2017(01):214+216.
[5]赵若琪.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执行分析[D]. 重庆:西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