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李亚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8期   作者:李亚
[导读] 高校辅导员是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思想道德的重要基础,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创思政教育新路径是必然可行的。下面文章主要对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展开探讨。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思想道德的重要基础,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创思政教育新路径是必然可行的。下面文章主要对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政;辅导员;思政教育
       
        引言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与交流情感。久而久之,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与思想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航者,要充分发掘网络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将其培养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1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创新,既要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网络信息意识以及信息素养,也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随着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做好思想与观念引导。因此,利用网络展现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能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大学生的社交与学习都与网络挂钩,基于网络环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也能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工作目标,充分地对各种网络资源有所认识,明确不同资源的应用价值与应用途径,以发挥网络的优势,以更好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增进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情感。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建立起优良的师生关系,能拉近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情感距离,以便于更好地展开思政工作。网络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环境,对大学生情感以及思想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辅导员必须要深入了解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为大学生创建优良的舆论环境,从而达到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目的。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更加平等,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角色意识更加薄弱。辅导员可利用网络工具能与大学生情感互动更加深层次,依托于网络环境,大学生能降低对辅导员的心理防线,更加信任辅导员,
        2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相对较少
        网络时代下,各种信息充斥着校园,学生的心理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然而,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的辅导非常少,缺乏相应的心理问题疏通渠道,教师群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缺乏相应的了解,很难及时获取关于学生群体心理状态变化的信息,再加上很多高校缺乏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调节的条件,没有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机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调整,这样很容易导致抑郁和懈怠等心理状态的出现。
        2.2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失衡”
        高校辅导员是拥有着教师和管理者两种身份的职业,需要扮演的角色也是多样的,高校辅导员逐渐演变为一种复合型、多功能角色,也造成了他们在学生工作中的“失衡”。正是这种不明晰的工作定位,导致高校辅导员一直维持在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状态,尤其在新媒体领域,日常工作内容的分散性导致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巩固和提升自身的教育话语权,不能及时地关注网络平台中的各种讯息,这使他们话语的数量、频率及形式,很难应对网络媒体消极、负面以及具有煽动性的话语,进一步弱化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话语权。
        2.3网络技术应用表面化、深层次开发有待提升
        从实践来看,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停留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对网络教育的应用尚处在浅层,仅仅是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传播给学生,完成了事务性工作的向下传达和信息的单向传递,却忽视了网络的育人功能。

比如,将活动通知或新闻宣传等内容资料原封不动地复制粘贴到QQ群、工作博客、微信公众平台等,机械地完成了信息的发布,并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的交互性作用,没有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没有关注学生的一些反馈和见解,不能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等。
        3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3.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树立起科学的网络观
        网络平台的有效应用在拉近辅导员与学生距离的同时,为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搭建了桥梁。匿名性是网络主要特点之一,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诉求的了解,就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难题。因此,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并给予学生的必要的指导,使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充分发挥出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减少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3.2合理利用网络传播技术
        辅导员应积极在网络中组织召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合理利用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辅导员要从大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所关心的话题入手,展开引起大学生共鸣的思想政治主题活动,以发挥网络平台的交流、传播与舆论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借助时政以及网络热点新闻等,筛选出适合大学生讨论与交流的话题,用积极健康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反思,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例如,针对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大学生网贷问题,展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讨论,从网贷的发展与需求入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贷,提高对各大APP的经济警惕意识,提升其责任感。
        3.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引导
        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组织进行管理决策时不能简单地按照以往的思路进行,尤其网络时代下大学生面临日趋复杂的信息,高校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辅导,以此来舒缓学生群体的心理负担。辅导员应借助各种网络渠道,及时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加强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及时在互联网工作平台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在在线平台填充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模块和内容,并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工作进行挫折应对方式、应对工作压力、保持积极情绪等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
        3.4提升辅导员的网络媒介素养
        高校辅导员需要在平时注重学习网络相关知识,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方法,寻求在话语内容、话语方法、话语艺术等层面有所突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高校而言,要将辅导员网络素养培训纳入日常培训工作中,面向辅导员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理论培训、讲座、技能大赛和沙龙活动,在学习交流中不断更新辅导员自身的知识结构。高校也可以邀请新媒体专业运营人员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使辅导员熟悉时下热门网络平台的传播规律以及相对应的操作方法,从而建设一支新媒体技能过硬、媒介素养够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效提高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精神的引领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执行者,辅导员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新时代网络环境,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挖掘网络技术优势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祥慧,夏宝森,燕佳宁.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89-90.
        [2]张佳美,赵世东,冯华.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7(8):59.
        [3]张春雨,许钟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2):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