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293019811214XXXX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现今我国对城乡规划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为了提高城乡发展水平,为了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城乡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部门都需要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研究,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能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及归属感,有助于城市人才引进与智力创新,还能提升城市人文风貌和城市形象,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高效发展。对此,城乡规划相关部门就需要对城市生态环境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予以关注,后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其价值,进一步促进城乡规划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城乡规划;应用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形势已经逐渐趋向城市化,但是在生态环境上却总是不尽人意。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待环境必须要时刻警惕,加大保护力度。要将城市规划建设彻底植入人心,才能对城市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良,更要使人与社会自由发展,和谐共处,才能使我国经济长久发展。
1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提供了很多必要的条件以及资源。但是由于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有效地利用清洁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为了对城市中所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准确且科学合理规划相关的方案,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严格的杜绝使用传统的城市规划给城市中带来的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城市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关系及作用
城市生态环境在城乡规划中的运用可以将城乡规划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理念与科学的技术手段、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来实现城乡规划的设计与创新,这可以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前期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城乡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部门要提升整个工作水平,就需要对城乡实际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续在立足于实际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对城乡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实现自然资源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不仅可以保护城乡原有的人文风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乡具备良好的人居环境,这有利于城乡居民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在生活与工作的过程中减缓人们所面临的压力,有效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在具体的城乡规划建设中,相关部门要在正确认识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提升。最终在政府的统筹下来根据城乡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整体布局与统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城乡规划中同时还要了解历史文化,在保持城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还要保护城乡的文化特色,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城乡的稳定和谐发展。
3城市生态环境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3.1居民区生态规划设计
对居民区进行生态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同时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城乡发展规划时,可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为居民提供绿色节能的人居环境。其次,设计人员还要充分结合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及城乡区位因素,对生态要素进行合理配置。要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净化水系等方式做好居住区的绿化工作。此外,对城乡居民区进行生态文明设计,还要关注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在对社会生态进行设计时,规划人员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管理机制,为生态城乡的稳定可持续规划奠定基础。而在文化生态建设方面,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则要关注城乡文化的内在价值,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乡区域名片,体现城乡发展过程中对艺术美感的追求。
3.2注重环境保护全局谋划
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规划应以环境保护为重点,开展规划建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在城市规划之中,要清楚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城市人口规模、自然条件和城市人均面积标准是以城市土地利用总量计算为基础的。整个规划要针对全市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长期进行。对新建项目进行审查,加强环保业务评估,对地形、地质、水系等项目的网站进行调查,运用全新技术、全新思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必须实现环保业务的有效开展。
3.3更新城市规划工作手段
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工作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协调一段时间内甚至未来城市各方面发展,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及空间布局作业自然、人工结合需求的充分满足。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为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化、人本化发展,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可在调研手段创新的基础上。从公众协同参与规划、可视化表达、城市动态仿真等方面入手,针对城市规划空间研究、成果表达、方案编制及实施评估各个模块,进行创新研究。依据研究成果,更深层次地剖析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城市规划数据模型,为城市空间分析合理性及城市空间趋势预测精准性提升提供依据。
3.4深化城镇体系规划
对周围城市及乡村展开有效组合,开展相关设施,以及开发旅游相关以及市场业务,加强土地合理分配,从不同角度对村镇整体进行有效地整体规划。开展区域规划空间,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对于差距悬殊的乡村予以大力开展相关发展,抓住当地的特色产品,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产业链的延伸。改善城镇居民的经济状况,提升居民的自我价值。
3.5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城市居民和居民生活、生产环境要素所构成的。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建设中主要是由政府来进行建设,但由于所涉及到的地区较多,涉及到的构成方面较多,且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阻碍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城乡规划相关部门要从全局的角度去综合考虑,后续制定综合性的实施战略。城乡规划设计过程必须加强对生态层面的关注,要尽可能的避免城乡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加强规划建设过程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生态方面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解决。特别是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都是靠种植来获得经济效益的,一旦生态环境出现污染,将会对其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对此,政府等相关部门要注意在城乡规划中促进城乡现代化进程的同时,要根据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水平来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掌握其实际情况来保持城乡的特色,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使城乡规划工作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城乡的合理规划设计是保障国家获得发展力量的重要前提,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规划人员需要把握设计层次,从城市整体发展框架设计到宏观城市设计再到城市区域设计,都要充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具体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秉持生态发展优先理念,对城乡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化设计,形成明确的城乡发展定位,拓宽城乡发展空间,优化城乡发展总体格局。
参考文献
[1]高妤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213.
[2]李政霖.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J].江西建材,2019(09):73-74.
[3]徐来.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207.
[4]杨斌.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研究[J].四川水泥,2019(07):74.
[5]李占国.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的相互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