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273019840110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加追求高层次的幸福感。拥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是人们逐渐所向往的。风景园林设计是每个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极大的促进了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规划
引言
风景园林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因此让人们进入建设好的风景园林中以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心情能变得愉悦是建设风景园林的根本目的,所以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要注意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以及植物配置。
1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地区气候、土壤等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保障植物种类多样性,全面提升风景园林整体的环境承载力和抵抗力以及稳定性。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与规划中可以种植不同形态的植物,以加强营养成分和阳光的吸收利用。通过种植多样性的植物,以加强各项资源的利用,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全面提升风景园林的层次性。开展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居民释放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1]。因而在植物配置与规划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风景园林的功能性,选择符合城市发展及生态需求的植物,全面提升风景园林建设的效果。不同地区的土壤、降水量、温度等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不同的生长条件,因而在植物配置与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环境,选择容易成活的绿色植物,从而降低后期维护费用。
2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要点
2.1植物搭配设计要点
风景园林的观赏性是主要特征,在设计中要合理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形态合理配置,保障风景园林的结构合理。第一,乔灌结合。通过乔木与灌木的结合,可以构建层次感,达到增强、调节园林景观艺术性的目的。第二,花草结合。通过花草点缀集合的方式可以构建不同的氛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对此,在设计中要综合实际状况合理的设计,通过融合花草树木等多种不同的种类,丰富景观的层次感,彰显植物的美感。植物配置中坚持多样性以及功能性的基础原则。不同植物有着不同的功能特征,合理配置植物可以降低污染。植物景观配置中综合植物的色彩搭配以及形状特征,彰显植物层次感、美观性,构建层次感丰富、错落有致的景观结构,形成符合地域性的文化氛围,体现地域性特征[2]。
2.2植物与自然环境匹配性
风景园林不仅可以构建舒适的城市环境,也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综合当地的具体状况,合理选择苗木种类,综合自然因素,合理进行植物配置。第一,要选择符合本地自然环境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也便于设计调整。在园林配置中要凸显其绿化工程,合理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同时,应用改良类型的植物,提升植物的成活率。第二,选择符合本地地理环境的植物,提升植物与园林景观的协调性。例如,在景观设计中在平坡结合的位置则就要铺种草坪,这样在阳光、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则就会增加整体的层次感[3]。
2.3植物与社会环境搭配适宜
树木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应用不同的植被,通过设计的方式达到丰富内涵价值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增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重视社会环境等因素,通过植物的不同搭配与设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空间环境。例如,在校园周边的景观设计中,就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通过主题公园的方式构建学习氛围。如构建“竹林”“梅林”“桃李园”等,通过这种方式构建教书育人的氛围,提升教师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设计与周边的环境也更为统一。
而在商业区则考虑可以通过牡丹、水仙、芍药、玫瑰等一些花卉灌木构建温馨、浪漫的环境,进而刺激消费等。综合城市的不同区域合理地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凸显其文化传播功能,可以切实体现生园林景观的社会价值。
2.4彰显植物搭配美学性
风景园林设计以及植物配置中,要分析植被特征以及气候特点,综合植物生态效益以及环境因素,基于城市发展要求拓展绿化面积,合理地进行空间结构搭配配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借鉴融合美学知识,提升设计质量。在植物配置中综合近期景观,分析园林四季变化等多种因素系统分析,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分析,达到提升景观美学价值的目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植物配置技巧,提升景观设计的美感,增强自然和谐之感,通过植物配置技巧的方式提升设计布局的美观性,凸显绿化功能,达到丰富层次感以及精神文化的作用,进而为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4]。
3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策略
3.1重视地理考察以及调研分析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要做好规划分析,在实践中根据要求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综合本地城市的具体状况因地制宜地规划分析,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植物。在考察中综合地理气候、土壤土质状况等多种因素系统分析。风景园林的植物规划与配置要合理利用本土资源,综合环境特征,在现代化、绿色化以及生态化的理念支持之下充分凸显生态价值与功能。
3.2区域性配置与规划分析
风景园林建设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中要综合地理环境特征,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以及规划。规划前要做好环境区域状况分析,做到因地制宜,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充分彰显园林景观的价值,推动其持续发展。综合四季变化特征,合理配置植物。在植物的摆放规划时,要分析植物的色彩性,提升园林景观观赏性,赋予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在大气中存在多种污染物,而垂柳、玫瑰等植物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树冠浓密的树木可以阻滞烟尘;松树、杨树则可以降低噪音污染等。对此,在植物的配置中要综合多样性特征合理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实现生态平衡,达到丰富园林空间层次感的目的。而功能性则就要基于人本理念,保障园林景观设计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凸显景观的生态价值与功能[5]。
3.3强化植物养护管理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做好植物配置以及规划分析,才可以提升设计效果与质量。而养护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植物配置以及规划的效果,延长景观的寿命。第一,在实践中要综合多种因素,构建一个完善的植物维护体系结构,提升植物保护工作效率,提升植物设计品质。第二,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强化养护管理以及园林景观设计,加强对空气、环境以及水源等多种因素的监测分析,合理预测各种问题与不足,探究有效地解决对策与完善手段。
结束语
总之,加强风景园林设计,能够有效缓解生态问题,从而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而在植物配置和规划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类的生存困境,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技术上要不断突破创新,在布局上加强规划和调整,从而带动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李国明.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讨[J].居舍,2019(25):109.
[2]肖泽晴.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91.
[3]徐茂剑.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策略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06):111.
[4]刘南.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J].科技视界,2019(14):84-85.
[5]李元,冯雷.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