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植被栽培技术分析及养护工艺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黄春生
[导读] 摘要: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经济的繁荣昌盛不断得到提高。
        身份证号:45212319620406XXXX
        摘要: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经济的繁荣昌盛不断得到提高。有了物质的保障,人们就开始有精力对所居住的环境有了更高的期待,迫切希望能够提高所居住的环境,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与提高。现在我国政府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与人民的热切需求,所以加强了对环境的建设,增设了风景园林等相关项目的投入。在风景园林改善的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新的技术也就涌现了,不断的提高制作的工艺,这样也就有效提升了建设的效率。本文就针对以上所述情况来浅谈风景园林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的栽培技术和维护工艺。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被;栽培技术;养护工艺
        为了能做到保障园林假设中的绿化面积的和建设工艺的质量都能做好最优化,并且可以通过如此做来优化城市的整体环境,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就需要在园林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考虑到园林建设的相关利益,就要强化栽培技术和提高养护技术。
        1、风景园林中对于栽培技术的现行情况
        在设计风景园林项目工程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应同时保障项目的质量和收益,还要采取科学技术用以强化植被栽培技术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这样做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提高城市的生活居住环境。本文就是基于日常的风景园林所需的技术进行研究和阐述,具体的分析如下:
        1.1对于栽培技术要根据不同的地方特色来判断被移植的植物是否能够很好的继续生长,因为因地适宜才能提高移植植物的存活率.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植物移植时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温度湿度,水质土壤等一系列条件先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来制定具体的方案,这样才能移植的植物在不同的地方或者园林还能继续健康的生长。除了以上这些,园林工作人员在实现整个园林项目的绿色覆盖率和环境美观质量改善中还应该做到对园林内各区域做到独立管理,以加大园林内环保能力提升为原则,创立各区域间的独立化和生存化管理。
        1.2 在园林通过栽培技术后的设计里,还需要园林工作人员依据功能原理和项目的实际经济体系来对园林里面的整体环境和植物配置做出美化处理。通过大数据和居民访问调查来确定出整个园林的建设风格,设计出能够给各路观赏者都感到舒适、放松的园林景观,使整个风景园林呈现出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园林项目。
        1.3 植被栽种过程中还需要运用艺术的审美观念来对园林的整体布局做出细节化的修改,通过对园林内各植物的配置和微调来呈现出各类艺术美感的存在,促使整座园林景观在美学上的感官突破。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需要对园林内植物做出详细的对比和精细化的布局,依据各类植物的色系及亮度做出对应组合,考虑到植物的光照需求和土壤环境需求来设计出相对应的种植区域,认真仔细的调整每一处区域内的植物配置和相邻区域的色系搭配,使整个园林内能够表现出一幅对比强烈、美感突出的主体植物区域,提升园林观赏性。
        1.4 突出美观与艺术的同时还需要对整个园林内的植物多样化和丰富性开展设计。在风景园林的栽培过程中不能仅为了提高植物栽种的存活率而采用单一或同类叶植类的植物来进行栽培,还需要对整座园林的多样性有所保留。在栽培过程里,树木与花草的搭配需要合理的结合起来,通过花植与叶植的相互衬托才能使整座风景园林的观赏性有一个飞跃式的突破,给人视觉上的强烈感官。
        1.5 在整座风景园林的设计里,对于植物间的层次感需要格外注意,一座园林的设计往往应为植物配置的选择和艺术感官的需求而忽略掉了整座园林的层次感。对于层次感的搭配则需要工作人员在栽种之初就考虑周全,在开始栽种之前,设计人员就必须对花草树木的层次,各类植物的颜色搭配有一个具体的方案,以此来推进整座园林在美观上的视觉体检。
        1.6 季节性的展现是一种园林的灵魂所在,当对一座风景园林的设计接近尾声时,设计者必须要对园林的各类种植物种有细节化的调整以突显出这座园林的四季变换特点,季节性的变化能使园林的游玩乐趣和感官体验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工作人员就必须深刻了解到栽种植物的四季变化规律,在根据这种规律来进行区域性的植物配置,保障游览者能够在园林内感受到四季的变换,让整座园林充满着澎湃的生机。


        1.7 在园林的设计里还需要重视的一点就是苗木种植的技术,任何一个园林绿化的工程都是一个种植各类型绿植与花木的工程,重点在于对栽培物的种植和维护。那么相关的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就必须要对苗木的种植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合理提高栽种物的生存和整个园林的布局管理。在每一个植物的栽种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都必须提前规划好栽种物的对应位置,运用定线定位的标准来规划整个园林内植物的整齐度,以此来确保风景园林的整体美观性。
        2. 风景园林中对于植物的后期维护与管理措施
        当风景园林建成后其质量以及环境的保养需进一步的维护,这就需要后期的维护单位工作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对每一类的植物都进行相对应的维护工作,保障园林在后期的规划发展上不偏离既有轨迹。
        2.1 植物的基本维护与保养
        在园林建成后,确保园林内的植物能高效存活下来,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通过施肥的方式来做到植物的维护工作,而一般的维护方法主体上分为两个类别,一个就是给土壤施加肥料,另一个就是在植物的根系外施加肥料。
        如需进行土壤的肥料施加,就必须要把肥料整体的放入到被施肥的植物根系周围所在的土壤之中去,这样能够促使植物周边的土壤富含丰富的营养,使植物能够通过根系在土壤里充分吸收到周围各类的营养物质,加快其生长发育周期。
        在进行土壤施加肥料的作业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先了解被施肥植物的根系发展程度做好准备后在进行肥料施加。而且对于迎春花这类植物,在开始施肥的时候必须要把肥料送至5-10cm的深度而不宜加注到更深的位置,要是施肥对象是阔叶乔木类的植物则需要加注到更深的位置以便这类植物能更高效的吸收。
        要是进行的是植物的根系外肥料施加,则只需要将肥料融于水中,通过喷水装置或者是人工浇灌的方法,直接作用到植物周围,植物根系上的气孔与皮孔就能够有效的施加肥料了,相对来说方式更加简单。
        2.2 植物的裁剪和整理
        植物在移栽的前期准备中,有时候为了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而对移栽植物做出了相应的裁剪和修饰,这样的裁剪可以有效减少植物的营养消耗在后期维护中也可以使用到。有时出于对某类的植物美观需求,也会采取裁剪的方式来提高该类植物的美化度,通过对树枝的裁剪和饰品的装饰,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总结:
        在对于中国风景园林的开发、开展等工程上,一直以来都需要园林内工作人员的细心维护,以取得对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的效益提升。本篇文章通过对中国风景园林的整体植被养护与栽种技术分析,来就肥料的各阶段使用及方法,以及各类害虫对植被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治理工作做出了有力的论述,伴随着我国对于风景园林的政策措施落实风景园林的成长空间和成长价值将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和跨阶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林林.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研究[J]. 大学教育, 2018, 000(001):67-69.
        [2]尤嘉文. 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的探讨[J].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18(33):174-174.
        [3]荣先林. 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关键技术及措施探究[J]. 现代园艺, 2018, 366(18):118-119.
        [4]卢赟辰. 风景园林植被栽培技术分析及养护工艺[J]. 生态环境与保护, 2019, 002(005):P.41-42.
        [5]熊良旺. 风景园林施工及养护技术要点探析[J]. 河南建材, 2019(02):156-158.
        [6]孙宇澄. 探究古今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 2019, 000(002):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