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农业农村局 076450
摘要:当前,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形势,这关系着人类的未来生存。据统计,我国在农业的灌溉水利工程方面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采取高效的节水技术,采取高效的节水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高效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高效节水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发展趋势
前言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传统的超级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规模巨大,传统的漫灌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农业发展,因此高效的节水技术成了缓解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战略,通过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水型社会的建成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高效节水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资源的分布与农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多矛盾,水资源的分布在很大差异,有些地区农田资源丰富,但是农业发展需要的水资源的储量不能满足要求。加上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土地的荒漠化,沙漠化进度加快,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困难。因此,在农田的水利工程方面,要采取高效的节水技术,达到既要保证农作物的稳定增产,又要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高效的节水技术其实就是在节水灌溉过程中,你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提升农田的灌溉效率。通过高效结说技术提升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农民的收益,调整了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保证了国家的供水,是我国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1]。
2 影响农田用水的因素
首先,地理因素是影响农田用水的主要因素,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在进行农田的灌溉时应当重视水资源的分布与农田资源分布的矛盾,将它作为开展灌溉工作突破口[2]。然后是环境因素,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同时,环境和温度还会影响水的蒸发速度,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合适的灌溉方法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稳定生产与水资源的节约。
3 高效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 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技术
我国还处于现代化农业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地区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漫灌技术,这种方法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用水需求,而且容易造成较大的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在沟渠的运输过程中存在着蒸发以及渗透的现象。所以通过改变水资源运输的方法可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现阶段普遍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通过管道运输,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时,在地安装固定的灌溉管道,使得灌溉用水通过固定的管道流进农田,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蒸发量,发挥出节水效果,第二是通过渠道防渗透技术,采用特殊的建筑材料,对沟渠进行处理,这种防渗透的技术也可以降低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同样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2 微型灌溉技术
微灌技术包括了滴灌,微喷灌,以及小型的管道出流灌溉的技术。通常是通过在输水管道的末端安装灌水器,使得水流可以直接缓慢而又持续均匀的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这是现代农业生产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高效节水技术,好处在于投入运作的成本要求不是很高,而且具有十分良好的节水的效率,大大降低了能耗,使得灌溉更加均匀,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也改善了土壤的状况。其中。微型喷灌是通过管道水压将灌溉用水通过微喷头或者喷管定向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这样水的分配更加准确均匀,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滴灌技术就是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调节滴管对农作物持续缓慢的灌溉,提升了水的利用率;而小管出流灌溉则是借助稳流器达到水流分散的目的,同样是到达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3 采用间歇的灌水技术
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农作物来说,采用间歇的灌溉技术是一个实用的节水方法,也叫涌流灌溉技术。按照实际的需要设计时间的间隔,将水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用间歇的供水,而不同于传统的漫灌方法,分次向沟渠输水,这种方法节水节能,与连续灌溉相比,小流的推进速度快,用水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沟渠首端的水渗透量相对减少而沟渠末端的渗透量增多,使得灌溉更加的均匀。同时由于地面的灌溉技术更加容易推广,而且实现间歇的灌溉只需加装间歇阀与自动控制器,容易推广且节水的效率较高[3]。
3.4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也是通过动力设置增压,使得水流在巨大的水压之下通过高处喷洒流出。在实际的运用之中是通过高处喷洒,这种方式基本不存在水的蒸发与渗透,使得每一滴水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灌溉。而且,伴随新的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出现,更是可以通过无人机替代喷灌的喷头实现水资源的动态管理,十分的方便便捷。喷头可以有固定式,半固定式,也可以通过无人机变成移动式,可以充分根据不同的情况与使用的范围选择喷灌的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5 移动式的灌溉设备
移动式的灌溉设备可以达到快速移动快速灌溉的目的,可以将灌溉的设备与其他用途的可移动设备结合起来使用,比如可以将农村常见的动力机,农用器械作为承载灌溉设备的动力来源。这种灌溉设备的特点是省去了专门配备移动设备的资金,节约了农民的投入成本,而且适应性强,不用专门在田地建设灌溉设备,节约了资金也节约了水资源。
4 高效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针对影响农田灌溉用水的两个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与环境,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与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出了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势,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高效的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水资源的节约,扩大农作物的生产规模,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农民的增收,环境的修复改善。从中可以看到高效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的必然趋势[4]。
4.1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的发展少不了水资源的利用,而在目前水资源短缺而且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更是要解决农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利用的难题。传统的漫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还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要将水资源的利用率的提高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高效的节水技术,提高灌溉用水的使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4.2 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消耗
传统农业的通过挖沟渠为农作物提供水源,这使得灌溉用水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消耗,而且会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因此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流失是未来的应用方向,通过建设输水管道,建设防渗透的沟渠可以有效地减少灌溉用水在运输过程中的蒸发与渗透,减少水资源的流失,节约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5 结语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消耗是未来高效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的趋势,通过节约水资源,建成节水型的社会,可以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国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要点[J].吉林农业,2015 (08):44.
[2]韩殿超.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 民营科技,2015(03):55-56.
[3]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122.
[4]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