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振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18003
摘要:当前水利工程不仅是我国的重要建设产业,更是直接关系着百姓的民生,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为了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必须要结合当前新型的物联网技术手段,建立水利信息化系统,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正确的进行调控管理。本文从物联网技术的内容及优势出发,分析了当前现代水利信息化的设计思路,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在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防汛抗旱、大坝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旨在增加我国水利工程的稳定性。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关系
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各项产业的需求量加大,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也不断扩大,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同时能够抵御自然灾害,保证人们生活稳定。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发展尚未完善,在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注重结合新型的物联网技术手段,使管理实现智能化优势,对水利工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
1物联网技术的内容及其优势
物联网技术是将物体与网络进行连接,实现对于物体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手段。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不过二者之间还是有所差异的,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衍生物,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并通过网络,将物品和物品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物联网也不断的创新、改革与发展,通过智能化的系统,提升了对于物的管理水平,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设备,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上传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进行监测。当前,物联网具有信息高速处理的优势,通过网络进行后台信息的收集,实时的进行监测,判断设备运行情况,当出现了问题时及时的进行处理,保证了预警的及时性,带动系统安全性和高效性方面的大大提升。
2水利信息化的设计思路
物联网主要利用了无线网络传感器等设备,对于水利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同时智能化的进行分析,建立水利信息数据库,保证了水利信息传递的一致性,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获取,收集更加多的资料作为参考,从而对于各项水利事务进行分析并制定决策方案,保证了调控的合理性。水利信息化主要使用3S、4G等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化管理,使水利管理系统具有云计算的功能,可以减少以往人力操作和监控带来的弊端,实时的对于水利信息进行自动收集、整合分析与上传,使相关人员根据水利信息进行调控,及时的了解各种情况,保证了信息的精准性,实现了决策支持的科学化发展。同时,水利信息化可以更加智能的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将各项参数上传到系统中,根据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当出现了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进行预警,起到了抵抗风险的重要作用。当前水利信息化主要分为信息检测、动态监控两大内容,更好的实现了水利信息管理。
3物联网技术在水利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优势。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对于多项事务进行处理,增强了管理的质量,因此相关水利部门必须要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的加强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当前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应用,供参考。
3.1 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对于水资源进行调控,合理的进行水资源的管理、配置等各项工作,保证各地的用水情况正常,同时也达到了水资源节约的重要目的。因此,当前结合了物联网技术,更加提升了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管理力度。
通过智能化的物联网技术手段,可以对于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各个地区的供水与用水需求等信息进行掌握,从而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控和使用,避免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多,而一些地区用水困难的情况出现。同时,当前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防洪工作是主要的内容,洪水每年造成的损失极大,因此结合了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洪水的监控,通过监测网络体系,对于水环境的情况进行监测,当水位高度上涨时及时的进行预警,做好防洪工作,提升了抵抗灾害的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还实现了远程监控,减少了人力监控所带来的弊端。我国占地面积大,内部的江河湖海数量多,分布较为密集,以往进行整体的管理与监控存在难度,当前结合了物联网技术,可以针对江湖河流等重点的水资源区域进行监控,实时的观察水域面积、水位、水质等情况,做好信息的收集和上传工作,同时更是加大了对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检测力度,根据地下水等情况,进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现了多种水源的实际开发效果。同时,能够检测水资源受污染的情况,通过智能监控设备,观察是否有排放污水的现象的发生,检查水质信息,了解水资源的质量,发现污染问题及时的进行水源的治理。通过安装智能水表等,合理的使用水资源,起到了节约的重要目的,避免了我国水资源浪费现象的恶化。
3.2在防汛抗旱方面的应用
建立水利工程,可以进行防汛抗旱,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目的。结合了物联网技术,在防旱防风防汛工作上,起到了先一步预警的作用。自然灾害具有不确定性,以往我国受到的洪水、旱涝等灾害的影响较大,导致了农业等产业受到严重的损失,更是造成了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困扰。当前结合了物联网技术,完善了预警系统,可以根据预警系统自动的对于最近的天气等信息进行收集和预测,对暴雨、暴风等天气提前的进行掌握,了解水位等的波动情况,同时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网。如水文、气象等部门,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根据信息进行风险级别的预测,当预测出所面临的风险较大时,必须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提升了预警的效率和准确程度,通过实时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库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对于降雨强度、降雨量、河流流速、水位上涨情况等进行有效地预测,从而及时的将预警信息上传到预警中心,预警中心根据情况及时的下发通知,达到了提前预防的效果,从而提升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减少了损失现象的出现。
3.3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大坝是水利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可以说大坝的建设质量以及后期的使用情况,直接等同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大坝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同时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外部冲击的影响,因此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裂缝、变形等情况,甚至会垮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人们生命财产健康受损。因此必须要结合物联网技术,实时的进行大坝的安全监测。通过无线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等,对于大坝建设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构建一个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实时的进行后续的监控,主要对于大坝的结实性、变形情况、渗流等信息进行采集,判断大坝的质量,结合预警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洪水越顶风险、边坡失稳风险等,当大坝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进行加固和修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惠民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更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项目。因此,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各项事务的运行更加智能化、精确化,必须要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完善预警系统、信息监测等各个功能,实现了水利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进行水利事务的决策,减少水利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升工程质量,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朝坤.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水利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03):212-213.
[2]宁爱民,张存吉.基于物联网的水文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9,9(12):11-14.
[3]时生乐,魏素盼.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利发展与创新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9):21-22.
[4]孙勇,毛思,蒋涛,赵峰,黄元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利工程智能巡检系统[J].江苏水利,2019(08):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