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的运行特点与维护对策 郑皓淼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郑皓淼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繁荣与发展,电力企业的供电能力与供电水平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输配电线路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脉络,其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用电客户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供电企业能否做到节能增效,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表现形式。
        国网永清县供电公司  河北廊坊  065600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繁荣与发展,电力企业的供电能力与供电水平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输配电线路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脉络,其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用电客户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供电企业能否做到节能增效,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电力线路的运行检修,切实维护电网线的稳定运行。本文研究电力线路的运行故障,并分析电力线路的维护策略,希望这些举措能为供电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线路;运行故障;维护
        1引言
        配电线路的架设和存在能够将电力系统,的电能输送给用户,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运行发展的重要组成,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配电线路的管理和维护面临较大的难度,甚至存在带电作业的现象,由此容易引发一系列施工安全问题,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结合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研究电力线路运行故障及维护措施,对于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
        2当前电力线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于电力线路分布广,且大多是在野外,地形地貌也比较复杂等特点,使得线路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的危害加大,严重危害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雷击引起输电线路闪络。雷击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自然现象,当雷电击中输电线路时会产生很强的雷电过电压,使设备的介电强度下降,甚至会损坏敏感设备中的电子器件,而且沿输电线传入的侵入波会威胁着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全,从而引起严重的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二是大风、雨、雪等天气在线路表面形成覆冰引起的冰冻灾害。由于大风低温雨雪天气,温度低,湿度高,大量水汽凝聚在导线表面造成覆冰,覆冰时保杆两侧的张力不平衡,会出现导线断落冲击荷载造成倒杆,结冰的电线遇冷会收缩,风吹引起震荡,会引起断裂,即使不断舞动时间过长,也会使导线、塔杆、绝缘子和金具等受到不平衡冲击而疲劳损伤。三是户外绝缘子由于受到污染绝缘性降低。户外绝缘子,常年受到工业污秽或自然界的盐碱、飞尘地污染,在毛毛雨、雾或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尘埃被润湿,表面电导剧增,使绝缘子的泄漏电流剧增,其结果导致绝缘子在工频和操作冲击电压下的闪络电压(污闪电压)明显降低,甚至有可能使绝缘子在工作电压下发生闪络。
        2.2外力破坏因素的影响
        由于电力线路分布广泛,很难做到实施监督,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人为因素造成的线路故障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疏忽大意、蓄意或对电的知识了解不够而引起的。例如:林森砍伐、山火、野蛮施工以及交通事故等等,这些因素对线路造成的破坏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等恶性重大事故,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整个电网的瓦解瘫痪,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
        2.3电力设备自身因素的影响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网范围的扩大,大量电力设备也得到了更新换代,为了适应现代输电能力的需要,很多搭设线路所使用的塔架和杆塔都很高、很宽,导致所占空间和占地面积都很大,这就对线路发生雷击或者绕击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加大了,同时由于现代输配电系统中涉及和应用的新兴的方法很多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在管理上还存在不少的技术难点,这些都对对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电力线路运行故障的维护措施
        3.1线路超负荷故障的维护措施
        线路超负荷故障发生的实质原因是线路的电流量超过了电线设计的初始值。

为解决线路的超负荷故障,在电力线路的设计阶段,要做好配电线路的选材,供电企业要根据电路的实际安全电流量,控制电力线路的传输量、输电线路的发热量等技术指标,坚决杜绝电力线路的超负荷运行。同时,电力线路的工程部门要做好相关的设计工作,做好线路施工工作,尽量减少施工问题,保证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
        3.2雷击故障的维护措施
        雷击故障的维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当地自然条件,精确计算雷电日的天数,强化线路的防雷设计。二是当雷击故障发生后,要快速找出雷击发生的位置,检修人员要根据雷击故障的性质进行分析,当故障是金属性接地,主要考虑单相接地故障。检修人员可以采用合闸方式来排除故障。一般情况下在跳闸5分钟后,电力线路的5公里范围内仍存在雷击现象,就可以明确判断是雷击故障。
        3.3短路、电阻故障的检修措施
        电力线路的短路故障原因较为复杂,检修人员在检修短路故障的过程中,要结合短路故障的原因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短路故障发生后电路的电阻明显下降,在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绝缘电阻表对电路的绝缘电阻值进行测量。此外在线路短路时,电力设备的保护元件回路受到影响,检修人员可以通过故障分析的回路找到短路发生的精确点,同时还可以利用万用表法查找故障点,从而进行有效地维护。有效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对防止输电线路跳闸、提高线路防雷水平有重要意义。供电部门要及时安装外引接地设备,采用电阻率低的材料或者深埋式接地极,同时发挥电路自然接地的优势。此外还可以通过加装耦合地线的措施预防电阻故障的发生概率。
        3.4接地故障的检修措施
        接地故障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电路对地绝缘受到破坏,这一故障会干扰对地绝缘电阻的性能,此时可通过测量电路确定接地问题。如果对地绝缘电阻不是很高,检修人员可以用电阻挡或电阻表测量电阻值。如果线路分支较多,可以根据跌开关进行分区段处理,最后根据线路的接地程度、相别等分段寻找故障点。对待接地故障也可以通过查看故障电路两端供电所的工作日志,从而确定母线与变电站间的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
        3.5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线路维护
        移动机器人技术是国内新近兴起的电路巡检技术平台。移动机器能够以固定的速度延线路爬行,对线路上的障碍物,如杆塔、防震锤等可以自动跨越,它自身带有便携式的传感器,可以对绝缘子、导线等线路设备进行接近检测,移动机器人采用高分辨的摄像机获取线路的图像信息,在实时传输到地面基站,有检修人员分析线路是否有损坏。移动机器能够检测塔杆是否变形或损坏,检查导线及避雷线是否有损伤、悬挂异物、锈蚀等现象,检查绝缘子是否有破碎或烧伤、均压环是否歪斜。巡检机器人还能测试线路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与线路的距离。巡检机器人的优势相当明显,它轻巧实用,利用仿生学技术设计,节省了电路巡检的成本,提高了线路巡检的效率。当前多传感巡线机器人、分布式多巡线机器人系统也在开发中,这些机器人能够发现各种类型的故障并评估其危害,提高了线路故障探测的灵敏度与可靠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关系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阐述输电线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在思想认识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模式、方法,从而为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明辉,周丛月.浅谈配电线路运行和维修与管理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7(35):182-183.
        [2]蔡光会.分析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及运行维护、检修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7(02):209.
        [3]邹立勋,曹望舒.日常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与维护对策探析[J].河南科技,2015(21):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