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体育游戏课程的设置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刘汶渤
[导读]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将游戏课程融入体育教学中,锻炼幼儿的体能素质,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帮助幼儿更快的融入小学课程,缩小幼儿心理落差,也能提升幼儿体育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幼小衔接视角出发,探索低年级体育游戏课程设置策略,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刘汶渤    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363000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将游戏课程融入体育教学中,锻炼幼儿的体能素质,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帮助幼儿更快的融入小学课程,缩小幼儿心理落差,也能提升幼儿体育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幼小衔接视角出发,探索低年级体育游戏课程设置策略,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幼小衔接;体育游戏课程;设置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96-01

        引言:小学教学时间安排紧凑、学习任务重,幼儿初次步入小学阶段,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对教学课程的适应力减弱。体育课程是幼儿难得的活动时间,幼儿对体育课堂的期待值较高,但是当前体育教学忽视了幼小衔接教育,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不仅无法实现缓解学生压力的效果,还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如何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如何落实游戏教学,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关键。
        一、体育游戏课堂设置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吸引力
        相比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而言,体育课堂的学习压力小、氛围轻松,属于学生放松身体的空间。将游戏内容融入体育课堂中,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增添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既可以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又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体育课堂的吸引力。同时,体育游戏课堂丰富有趣,其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限制,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对提升体育教学价值意义非凡。
        (二)有利于缓解幼儿心理落差
        在幼儿进入小学的初期阶段,对学校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会主动学习新知识、熟悉新环境。但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学习压力,会造成学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通过设置体育游戏课堂,为学生创造放松的空间,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中,放松心情、舒缓压力,既可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又能减少学生心理落差,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三)有利于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在幼小衔接阶段,设置体育游戏课堂,利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营造欢快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游戏的乐趣,也能增加对体育课堂的喜爱程度。同时,相比传统体育课堂而言,游戏课堂的互动性强、参与方式多样,可以逐渐引导幼儿融入小学学习生活,体会小学阶段的学习乐趣,让学生更快的适应小学环境,保障幼儿茁壮成长。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体育游戏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创建情景游戏,帮助幼儿适应新生活
        一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欠佳、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如果仍然采用传统体育模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新生活,增加学生学习压力,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创建情境化游戏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简化体育教学难度,也能保障学生的体育素养。


例如,一年级学生喜欢动画片,教师可以根据动画片情景,组建动画片游戏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实现学习生活的过渡。《猪猪侠》是非常热门的动画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正能量,也体现了团队协作、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通过设定《猪猪侠》的动画情景,构建“抢板凳”的游戏,先让学生自主挑选扮演角色,并选取猪猪侠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以6人为单位围成圆圈,并在圆圈内放置五张板凳,让学生在音乐声音停止时抢坐在板凳上,没有坐到凳子的人视为淘汰,依此类推直至只剩下最后一张板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可以扮演动画片角色,学习动画片音乐,参与了欢快的游戏活动,有促进了学生身心愉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和关系。
        (二)构建竞赛游戏,激发幼儿求知欲望
        小学一年级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对新模式、新知识的求知欲强,但是其年纪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课堂学习态度也比较散漫。因此,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构建体育竞赛游戏,引导学生参与游戏互动,既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例如,在幼小衔接阶段,组织体育知识竞赛、纪律规范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小学体育文化,熟悉小学学习生活,逐渐融入小学的环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事先选取一些简单的体育问题,然后通过知识答辩竞赛的模式,让学生比赛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如果出现答错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并解释正确的答案,普及常见的体育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建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堂,还能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渐渐喜欢上体育生活。
        (三)利用团体游戏,缓解幼儿身心压力
        小学一年级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体能素质较差,无法独立完成技巧性体育活动,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体育技能教学,一步一步强化学生基础体育能力。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开展团体合作游戏,锻炼学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寻找“臭味相投”的好伙伴。例如,“两人三足“游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只有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才能保障行走的稳定性和速度。在体育课堂中,构建“两人三足”游戏,先将学生分成3人一组进行练习,虽然在练习过程中会跌倒、会吵闹,但是也能实现相互磨合、相互扶持的目的,让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中成长。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团队的力量,明白团体合作的意识,也能增强学生间的默契,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习惯小学学习节奏和教学方法,构建体育游戏课堂非常必要,这也是调节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游戏教学的价值,总结出情景游戏、团体游戏和竞赛游戏等教学策略,转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创建了更具魅力的体育课堂。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养,还活跃了体育课堂氛围,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有利于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范庆磊,陈郁萍.对体育“幼小衔接”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1):37-39.
[2]杨丽金.在游戏中探索“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J].山西教育(幼教),2018(07):16-17.
[3]孔华婷.巧用教学语言促进体育教学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J].体育教学,2017,37(04):28-29.
本论文系2019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幼“体验式”活动衔接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立项批准号:ZPKTZ19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