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岑仕鸿
[导读]

岑仕鸿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51-01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所以,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初中生理解能力还很有限,所以如果没有一个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相通的教学渠道,那将会把学生阻挡在创想的大门外。课堂情境教学模式是一个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导入点,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生活问题情境,能够增加学生的熟悉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然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生活问题情境教学一定要用学生完全接触过、能够理解的生活内容来进行引导。如: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家庭场景作为教学切入点,家庭中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家具和其他物体都是学生每天接触并且非常熟悉的事物。在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展示、平面画册等,因为具体化的展示配合情境描述更易被理解和吸收。
        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三、注重数学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课前,先让学生到社会或家庭中去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问题,到上课的时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找到解决办法。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四、结合生活实际组织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生活问题进入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好问求索的习惯。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发展教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