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桥梁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做好基础设计,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有助于加强公路桥梁建设质量控制,促进其使用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在公路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安全环保的基础上,要重视技术创新,开展精细化施工,定期对公路桥梁进行检修维护,以确保公路桥梁建设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促进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路桥梁;桥梁基础设计;桥梁施工技术
引言:
公路桥梁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给施工作业提供可靠的指导,合理的设计方案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公路桥梁工程实例,围绕其基础设计工作展开分析,提出一些设计要点。在类似的公路桥梁工程中,也应注重对基础工程的设计,兼顾建设要求、现场作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加强对技术的控制,以便给全桥的施工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1公路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需要遵循的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公路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必须要以安全性为核心,提高公路桥梁建设整体水平,延长公路桥梁使用寿命,为交通安全提供保证。由于设计与施工的专业性较强,作业环节复杂,这就必须要以安全性作为基本原则,提高公路桥梁设计的科学性,并且为复杂施工环境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证。
1.2生态性原则
要加强环境保护,避免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往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土石方工程的科学性不足,改变了原本地质结构,使公路桥梁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工程建设与生态发展的平衡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促进公路桥梁的绿色化建设,尽可能降低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3人本性原则
在公共交通系统中,人、车、路是主要构成要素,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在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公众在交通系统方面的需求,以保证公路桥梁的美观性与舒适性。
2公路桥梁基础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加强表面铺装层防水设计
公路桥梁的结构组成中,铺装层是尤为关键的部分,要求此部分的质量要得到保障。对此,在桥面铺装层的设计工作中需从材料的角度入手,所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达C30,并增设适量钢筋网,以发挥出防开裂的效果。防水层的设计也尤为关键,以免出现桥面积水现象。对于泄水管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到其细节构造,以伸缩缝的实际情况为准,在该处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
2.2提升结构耐久性
基础设计环节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提高公路桥梁整体美观性和结构耐久度,从而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重难点就在于兼顾质量与美观。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桥墩损伤、桥体风化、桥面腐蚀等情况都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受到地区气候条件以及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必须正确认识这种损耗,把握综合因素,优化基础设计,提高结构耐久性。
2.3提高工程的构造配筋率
混凝土是绝大部分公路桥梁施工的重要材料,但其裂缝病害也较为常见,在缺乏合理的治理措施时,裂缝逐步扩宽并威胁到全桥的安全性。对于此问题,设计工作中需确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设置的合理性高,要求其厚度满足施工要求,可采取增加构造配筋的方式,在其作用下有效保护钢筋材料,缓解外界环境所带来的侵蚀作用。
2.4降低超载率
公路桥梁工程运行过程中超载情况的出现,会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就超载的原因来看,是由于公路桥梁早期设计得合理性不足。随着车辆数量的明显增多,远超于设计流量,超负荷运行加大了桥梁的消耗,加剧了桥体损害。在公路桥梁基础设计中,必须要重视超载率的降低,以确保基础设计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3加强公路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措施
3.1重视设计质量与安全
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现场调查,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在确保各环节设计方案合理性的基础上实现环环相扣,为项目的正式施工提供正确的引导。创建风险预测系统也是设计工作中的重点,该系统覆盖至项目调查、设计、施工等与工程有关的各个环节,有效减少风险,且该系统的运行还能够强化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以安全为前提,将质量作为基本目标。建设负责人是推动施工作业的重要主体,其必须全面学习,协调好各项生产要素的关系,尽可能降低失败率,从根本上规避风险,为公路桥梁施工创造安全的环境。
3.2重视钢筋工程建设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钢筋是重要的材料。实际操作环节钢筋套笼的难度较大,在吊装过程时需要以大型机器为支持,采取分节入空的方法,以便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焊接施工中,为避免出现缝隙,可协调运行多态设备,保持焊电同时进行,必要情况下也可单独开展焊电施工[1]。在焊电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准空位,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大的误差而影响钢筋工程施工质量。
.png)
图1 钢筋笼制作
3.3重视墩台与立柱施工
基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要求出发,结合立柱、台、墩等结构的体积来确定模板尺寸。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严格控制,保证模板精确。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实际下落高度进行精确控制,明确混凝土振捣的具体位置,以便规范浇筑。浇筑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浆液,这就必须要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浆液污染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混凝土结构垂直度进行控制,通过观察发现立柱与墩较高,因而在垂直高度的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若能够加以有效控制,才能够充分发挥模板作用,支撑的牢固性也明显增强[2]。在桩基柱方面,要对混凝土强度和保护层厚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所选用混凝土强度在C25以上,保护层厚度在7cm以上。对于上下护壁来说,实际重叠搭建长度应当在20cm以上,若在雨季应用此种施工方式,能够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3.4围堰基坑开挖施工
围堰基坑施工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在于落实降水处理措施,向基坑内注浆止水是较为可行的方式,以区域内的土质情况为依据,严格控制好注浆厚度。若基坑周边存在渗水现象,注浆止水区域应适当向外迁移。围护桩施工易受到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到大量高硬度的物体,此时围护桩位移的概率加大,不利于全桥稳定性,可行方式是利用土体加固[3]。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固处理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基坑施工中,基坑留存与边缘边坡互道的距离必须适宜,一般在0.5m以上,以确保安全,这是静态要求。而从动态角度来说,安全距离一般在1.0m以上,以免给整个公路桥梁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3.5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与混合料,能够对混凝土性质加以优化调整。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早期强度提升可通过掺加早强剂来实现[4]。而在流动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灰比的控制可通过减水剂的掺加来实现,混凝土强度也得以提升。强力搅拌与振捣会破坏水泥浆的凝聚结构,拌合物的流动性更强,模型能够被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充满,混凝土强度也得以保证。
结束语: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做好基础设计,优化利用施工技术,全面提升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高树明.公路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的分析[J].人民交通,2019(12):78+80.
[2]田书贵.公路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的分析[J].居舍,2019(27):42.
[3]吴桐.公路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研究[J].四川水泥,2019(05):113.
[4]樊卫东.试析道路与桥梁基础施工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9,45(0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