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我国能够有效应对当前的一些自然灾害,防洪排涝,满足农业用水需求。但是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大力建设使得水生态系统收到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周围的水质环境以及局部气候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到生态的稳态性和多样性。文章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策,旨在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减轻影响,同时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兼容,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建设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此,本文致力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探寻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协调机制,在工程方案设计、环境勘查、绿色生态建设等方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合理的保护机制,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现代化社会发展主要基于水利资源、电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生产与利用,而水利工程更处于重要地位,属于民生工程,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大多都比较特殊,地势高且险峻,生态大多没有被破坏,属于原生态区域,存在大面积植被与河流,而水利工程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建设方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平衡,对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损失。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或多或少会对土地环境产生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之中,必须对占用的土地进行清理,破坏该地区的花草树木、农田等。同时,项目建设将产生大量的污水,而有些地区缺乏完备的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将间接排入周边土地,会造成较小污染。住在这里的居民和动物将受到影响。同时,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之中,大量土地被水淹没,会改变当地气候和环境特征,进而破坏生物链,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威胁。
1.2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具体影响因素如下:①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施工后建筑物的存在,会改变原有的水流速度,而且,在施工中,部分直流截流时会增加坝周围的水流速,降低水坝工程的稳定性;②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河流的上游明显宽于下游,在上游流速较慢以及下游流速较慢的影响下,当河流处于枯竭期,会降低水流量,影响水环境的质量;③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结束之后,当项目周边有水库,水位会逐渐上升,这些现象的发生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水的动力条件。因此,在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将水环境的保护作为重点,通过各项水环境保护方案的完善,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1.3水利工程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根据对水利工程施工情况的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针对一些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因为其占地面积比较大、工程施工量大,直接影响工程周边交通和经济情况,无法确保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2)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结构,直接影响该地区的气候和温度等方面,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会直接影响人文环境建设,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3)有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经济性支出比较大,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产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严格落实人文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要加强宣传,使环保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无论是在工程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还是末期的养护管理阶段,都要贯穿环保理念,把这项工作做好。只有在思想上树立不错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采取大力措施,解决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威胁生态环境的问题。各部门要积极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为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其强制性作用,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同步进行,引人注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确定工程建设区域以前,必须对各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详尽调查,综合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权衡利弊,进而做出决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存统合。
2.2构建系统性的生态补偿制度
伴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整个施工过程不仅应该将施工质量的提升作为重点,而且也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核心,通过多样化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完善,确定生态补偿制度,以实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稳步进行。一般情况下,在系统性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构建中应该做到:①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建设中需要砍伐植被、污染水源,为了将这些影响因素降到最低状态,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该确定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植树、种草、增加鱼苗等,进行生态环境的补偿,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展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②在生态补偿制度完善中,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需要结合生态环境的需求,确定补偿方案以及补偿方案,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预留一定的生态环境补偿资金,以更好的维持地区生态平衡,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2.3加强对污水的治理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排出污水,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水主要通过消毒、除漂浮物、除磷等方法进行处理。因此,要加强对污水的治理,这样不但可以除去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将处理后污水进行再次利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随意排放的现象,如果废水排放到生态环境中,会不断破坏水资源,同时影响水文状况。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清洁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废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4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想要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设方需要有效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保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态度。首先,建设方需要做好水利工程修建之前的勘察工作,全面掌握工程流域范围内河流的演变情况、泥沙的运动规律、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特性及迁移特性、气候条件等基本信息,在这些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水利工程修建方案,可以有效规避很多问题,同时还能做到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充分了解,进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建设方可以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全面了解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能够尽量确保生态环境原本的形态,避免生态环境及周围动物植物受到影响。在开展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工作时,需要确保检验样本的有效性,才能确保检验信息的准确性,并结合检验结果对水利工程及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调整。再次,建立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此加大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建设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妥善解决水利工程修建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确保制度的有效践行。最后,建设方可以加强对各项水利工程修建环节的控制力度,从每项施工建设环节中杜绝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行为,同时将各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技术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进而确保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率和质量。
2.5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减少环境破坏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减少在进行水利建设工程时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破坏。如在骨料加工清洗等过程中,要对产生的废水进行科学处理 ;在施工时,需要经常在进出现场的道路上洒水防尘,防止废水排入周围环境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之中,要按照施工作业要求进行,尽量减少占用耕地、破坏河道,并在施工结束之后立即清理现场。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生态环境系统平衡发展,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平衡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物排放。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将环境评价体系、生态补偿制度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等作为重点,通过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控制开挖面积,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衣巴达提·瓦衣提.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乡村科技,2017(27):87-88.
[2]乔晓杰.刍议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4):230+234.
[3]刘星,齐伟.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江西建材,2016(2):109,115.
[4]尚淑丽,顾正华,曹晓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6(1):14-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