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保障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越发注重工程资料的保留,进而工程档案管理也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凭借其提供工程数据资料、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等诸多优势越发被人们所注重。
关键词:建筑工程;档案资料;资料管理;存在问题;处理措施
1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作用
1.1监督作用
工程项目持续时间长,施工工序复杂,每道施工工序验收合格以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施工过程以及验收过程都有记录资料。现阶段使用的验收表单涵盖了验收的内容、标准以及规范要求。
1.2验收作用
目前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定,单位工程验收的基础是分部分项质量验收合格,分部分项工程技术资料合格,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符合要求,工程感观质量合格。由此可见,档案资料是规范要求,档案资料不符合要求,工程验收就不能通过。
1.3在工程事故分析中的作用
档案资料是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档案资料的内容包含了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实施过程,验收情况等,这些内容为工程事故分析提供了主要依据。
1.4建筑工程检修和维护作用
建筑工程使用年限久,建筑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档案资料是检修维护的重要参考依据。除此以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不能满足使用功能,工程需要改建或是扩建以满足使用需求,这种情况下施工技术资料可以提供工程各安全功能状况、工程的耐力及荷载取值、工程管线走向、位置等各项需要的信息,为扩建、改建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2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
在以往的资料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字数资料收集不完整,缺乏较多的资料,且资料收集的时间不及时,甚至存在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没有专门的技术资料员,技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想起来就收集,忘记了就算了的现象;现场施工完成以后才开始补技术资料,导致技术资料与现场实际的情况存在出入;检验批资料原始记录实测值数据不去现场测量,由填写人员随意填写,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随意性很大,没有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
2.2工程档案资料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项目领导不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且工程施工合同没有对技术资料的提交质量和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技术资料被忽略。技术资料不仅只是施工单位的事情,还涉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需要各个单位协调合作。由于各个单位沟通协调不顺畅,给技术资料收集管理增加了很多的阻碍。例如监理拖延签字,导致施工不能正常进行;质监站给的整改通知单甲方不配合盖章等。其次是档案管理没有明确的制度,管理人员监管不得力。该项目没有专门的资料员,资料工作有技术员和施工员以及各个分包单位代管,各分包单位收集整理的资料没有统一的规定,由于资料收集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较低,水平有限,档案资料的收集十分混乱,已经有的资料也不规范。为了应付资料验收,施工单位雇佣临时的资料员时候补资料。由于资料没用很好的归整,检查时经常手忙脚乱。
3解决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引入精细化管理
由于业主和相关部门对于工程质量安全越来越注重,档案管理制度也应该健全起来,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相关人员的工作规范性与严谨性,同时相关的标准能够促使档案管理相关工作的履行与落到实处,在此,笔者建议对档案管理引入精细化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由管理理念创新衍生而来,随着社会工作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该理念被广泛采用,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精细化管理除了拥有常规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管理模式之外,以大幅度减少管理所占用资源为目标,通过管理人员职责细分、推动管理创新等方式,将管理职责明细化、具体化,及时将自身负责工作进行落实和检查;除了对于管理人员职责的监督要求,精细化管理对于工作的细节和全过程也拥有极高要求,以期有效推行相关管理活动,最终获得好的管理结果。精细化管理在资料档案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措施:
3.1.1人员精细化
将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项细节工作都精细化到每一个相关人员身上,在实际工作中组成管理小组,设置组长、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工程数据记录、原材料领用和归还、实际施工记录(例如地基厚度、场地建造长宽高)等。通过考核制度对人员职责的履行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对于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个人员进行素质上的提高、职责上的落实、生活上的关心。只有将整个队伍拧成一股绳,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
3.1.2工作精细化
工作精细化要求相关人员细化资料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细节(例如资料收集、资料处理过滤、资料归档、资料存放与提取管理等),只有将工作过程精细化,例如出现设备使用天数和保养次数记录数据的缺失,先从资料收集人员开始问责,逐步确定,记入考核中,同时要求该人员对相关数据的修复进行负责。只有精细化管理完全落实,整个资料档案管理过程才能够顺利展开,管理人员能做到资料的有效化与保密性。
3.2优化管理人员配置
管理人员是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十分重要,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防止商业间谍通过获取公司资料达到项目获得等目标,首先,基于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对管理人员进行第一道筛选,进入公司时间较短的不在考虑范围。企业应该基于对员工信任度和工作方面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选择。其次,因为档案资料设计方面较广,涉及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相关数据和文本内容都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管理之上对于相关工作进行配置优化,在内部管理人员中以责任心和工作经验为前提进行选拔,对于之前从事各种岗位的内部人员(例如从事施工管理岗位),让其留在施工岗位进行进行施工进度相关数据的收集,同时可以定期外聘相关专业人才开展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并且进行定期的多方面综合考核,使其在相关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3.3优化资料管理方式
鉴于不同的施工情况和环境可能存在差异,除了实体的相关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之外,对于资料管理还可以借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管理,通过相关的软件对资料档案进行相应的整理,减少相关的工作量,但是由于当前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和行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相关的管理工作不能完全向信息化管理中转移,为确保资料的保存安全性,仍然需要开展相关的纸质性工作,纸质信息的登记与电脑中信息同步,例如施工人员工作天数、材料领用量,通过电脑能够更好地统计。
3.4参数资料的编写
参数资料包括:施工材料质量报告参数、工程建筑实际参数等,相关参数的编写要求十分严谨,需要制定相关的表格,数值确定和具体项目,表格中的内容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市场准入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编制,同时进行严格的编制,防止数据出现错误,导致在后面的竣工验收过程中出现相关失误,造成返工和全过程再确认等问题,加大工作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施工企业决策者深刻意识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帮助资料员解决一些困难问题,保证记录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工程资料的真实性、精准性、完整性,为后续使用和参考借鉴提供技术和经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艳.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111.
[2]苏碧云.浅析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7(02):283-284.
[3]龙雨.浅析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