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科学合理地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有着较为多样化的技术应用形式,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以及所选用的整体施工技术来有针对性地选择桩基础施工技术。文章从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建筑工程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及具体应用和桩基础技术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四方面详细地讨论了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中,使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量显著加大。为了使人们在住房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建筑物高度的提升已经成为一种最佳的实现手段,而且高层建筑也极大地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相比于低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质量常常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确保工程质量,首先就要对基础工程——桩基础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科学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2 桩基础技术介绍
桩基础简称桩基,一般可分为深基础、单桩基础两种,前者主要由桩、连接桩顶的桩承台构成,后者主要由柱、桩基构成。根据土建施工具体情况的差异,桩基础可分为高承台桩基与低承台桩基两种。其中,高承台桩基是承台位置处于地面以下,而桩身位于地表以上;低承台桩基的承台接近地表,而桩身全部位于地表以下。此外,根据桩基础工程性质差异,可进一步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为确保地表以上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在土建施工中应用桩基础技术可将不同方向的建筑承载力转移到桩基的土层周围。尤其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建筑物会受到大风、风暴等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应用桩基础技术能明显转移外力方向,最大程度缓解和降低外力作用下建筑物受到的压力与破坏。
3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工程整体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在于土建施工,土建施工质量的提升与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有着直接关系。在土建施工中必须正确利用桩基础施工技术,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桩基础通常是由承台基桩构成,承台的整体标高性对于高、低承台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高承台桩技术即地上、地下各一半,低承台桩则需要全部深埋于地下。此外,桩基础还有预制桩与灌注桩之分。相比于灌注桩,预制桩的生产成本不高,有着较小的配筋率,且能极大地节约钢材,还可以显著提高承载力。预制桩无法用来抗水平荷载,在预应力铰线或者是填心强度充足的情形下,能够用来做抗拔桩。总的来说,在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科学、合理使用,不仅能够使建筑内部的结构更加稳定,更可以对震动力等外部因素进行有效抵抗,进而确保建筑的安全。
4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4.1 采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准备期
在开展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时,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后续桩基础施工技术顺利的开采,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对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前期的准备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1)土建工程地基土质的勘查工作。为了更好的选择和应用桩基础技术,发挥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效果,首先应该对地基的土壤环境和土质进行全面的勘查,并获取详细的资料,充分了解周边的建筑分布,并勘查地下水的深度情况,形成良好的施工方案,为后续的桩基础技术选择工作打下基础;(2)制定施工规划。在对土质勘查完成后,需要选择适合的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做好前期的施工规划,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防范措施;(3)完成管道的安装工作。
做好施工规划后,需要对工程所需的管道进行安装,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4)完善桩基础技术的基础需求,做好桩基础技术的设备检查,加强前期的排查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都可以正常运行。
4.2 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实施
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实施主要分为4个步骤,即确定施工工艺、压桩、接桩及终压。第一,施工的工艺。桩位的测量与定位→桩机准备就位→吊桩→对中→焊桩尖→压首节桩→接桩焊接→压第N节桩体→送桩→终压→截桩。第二,压桩。压桩的顺序需要遵循“挤土效应”,防止管桩发生偏位的基本原则。通常而言,在压桩时,需要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周边;应尽可能地防止桩机反复地行走,使地面上的土层受到扰动;桩机循行的线路需经济且合理,便于送桩和喂桩。将第1节桩压好非常关键,对此,首先要对平机台进行调整,在压入管桩之前应进行精准定位与对中;在压桩时,使用吊线锤、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对桩体垂直度进行监控,其垂直度的偏差应低于0.5%。此外,监理人员需要督促施工方负责的测量人员,全程监控与测量压桩,并对桩身整体进行随时地调校,以确保桩体的垂直度。在压桩时还需要对其压力及深度进行随时的监测,当压力表的读数骤升与骤降时,需要停机对比当地的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查明缘由。第三,接桩。在接桩的时候,上下节桩段需要保证处于顺直的状态,错位偏差在2mm以内。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接桩的时间,对焊接好的桩接头进行自然冷却,才可以继续进行压桩,自然冷却时间通常长于8min,接桩的焊接需按照隐蔽工程的标准进行验收。第四,终压。在正式压桩之前,需要根据所选择的桩机型号,对预制管桩进行试压作业,以保证终压技术参数的精确性。其技术参数通常使用双控,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摩擦桩是“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而端承桩则是“以送桩压力为主、标高控制为辅”,并根据设计的要求与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确定。终压之后的桩顶标高,需要使用水准仪进行控制,将偏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
4.3 人工挖桩基施工技术
这是一种将人工作业与机械设备作业相结合的施工技术,施工时,借助于钻挖机等机械设备能够快速进行桩基开挖的施工作业,同时人工能够精确地控制开挖的强度和深度,保证桩基开挖的工作效率。这种施工技术能够很好地保护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不需要再反复地使用泥浆进行作业了,能够很好地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对环保工作的实际要求。钻挖机上的压力分层锚保证了螺栓受力的均匀性,能够平均地分配施工压力,提升了螺栓的承载性,施工更为简单,并且具备较高的施工效率。
5 结束语
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上升了一个层次,这导致我国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施工企业加速竞争,也催生了新技术,加快了行业的发展。桩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势必会让建筑行业更加规范,结合国家法规,我国建筑行业必定会朝着更为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239.
[2] 喻德民.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07):133.
[3] 唐喜,陈琪,孟江龙.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185.
[4] 付连红.桩基础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6):100.
[5] 方少伟.剖析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和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