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价软件的出现,为工程造价行业减轻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进步,行业内出现了图形算量、钢筋计算、基于BIM技术计价等软件。这些软件在技术路径上基本实现了自动算量和计价。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软件之间接口障碍,不同软件的数据无法互通,设计阶段的计价文件依然采用手动方式操作。本文基于机电专业采用BIM软件正向设计并能自动导出工程量为前提,探讨打通设计软件和计价软件的数据接口的自动计价模式。旨在由软件实现自动计价,取代目前中间的人工录入工作,简化计价人员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以适应智能化发展需要。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机电安装;自动计价
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计价文件编制现状的分析,梳理出目前计价行业存在的常见问题;以BIM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结合轨道交通工程机电安装专业特点,探索开发一种精确、高效、智能化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自动计价模式;实现BIM软件与计价软件的无缝对接,取代重复性的人工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文件质量。
1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安装特点
(1)布线相对复杂,主要是在轨道交通机电工程中,机电设备的专业性较强,设备所覆盖的范围广泛,很多导线需要重复布线,才保证机电设备适应的安全性、稳定性。(2)设备具有智能化的操作优势,结合当前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在智能化技术使用中,通过智能设备以及智能技术的综合运用,会提高设备维护的技术性,为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提供参考。(3)设备组成材料性能要求较高,对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要求较高,因此,应该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增强轨道交通机电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轨道交通机电设备施工的整体效率。
2BIM及关键技术
BIM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其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三维模型,并依托于数字技术为模型提供完整、符合实际的信息库。借助该模型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的信息集成化程度,并为各方利益主体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具有以下特征:既可以用于设计环节,也可以用于工程施工全过程;BIM数据库是动态变化的,且能不断更新、丰富;提供了各方可参与的协同平台,能有效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在轨道交通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BIM具有以下意义:第一,可以对施工进度、方式、现场进行规范管理,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经济效益。第二,应用在机电安装全过程中,可以对施工设计、施工过程、后期管理等环节进行动态模拟,以提升施工质量为核心,进行深化设计、指导现场设备安装、装修施工。最大程度解决管线碰撞问题、安装冲突问题、运维预留空间问题。对工程进行数字化移交,工程竣工时交付与工程实体一致的竣工模型和运维所需的必要数据,为运营阶段设施设备管理、资产管理提供直接数据基础,提高施工单位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计价文件编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3.1设计阶段计价文件编制流程
设计阶段主要是编制概算文件,常规的流程是由设计总体统一下发概算编制原则,明确计价信息价基础和主要设备单价,工点计价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工程量,在计价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和计价信息匹配,最后由软件计算出计价成果。计价人员在资料录入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约占完成一份计价文件所需时间的90%。在实际项目中,因边界条件的变化需要反复修改设计方案,导致计价文件反复修改。往往越是复杂的项目,方案越难稳定,留给计价人员调整的时间就越短,文件的质量经常在反复修改中出现问题。这种计价方法存在多个环节人工独立操作,而每次人工操作都有出错的概率,多次叠加导致高出错率的问题。计价人员迫切需要从这些基础性、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投入在设备组价、合理定价等真正能提高造价水平的工作上。
3.2设计阶段计价文件的常见问题
3.2.1工程量精度不足
初步设计阶段,采用定额计价,专业设计人员提供的工程量不能反应工程的全部工作内容,造成工程漏项,比如电缆接头、支吊架、调试等,这些内容由于不需要在设计图纸中表达,设计人员没有在工程量中列出,导致在计价文件中漏项。机电专业采用二维设计软件时,工程量依靠人工统计,工程量与图纸内容精确性无法得到保证,造成施工图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量偏差较大,多个专业、站点的叠加,影响整个项目投资控制的精度。目前机电专业已经可以用三维软件开展正向设计,可以精确统计模型的工程量,彻底解决了提资精度不足的问题,为自动计价软件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3.2.2计价人员经验不足
近十年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快速发展,各地建设都需要高层次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造成市场上优质人才的供求不对等。大量一线计价人员工作年限不长,没有足够的成长时间,对整个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了解不深。初步设计计价文件编制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低级质量问题,比如小数点错误、规格型号设计图纸与计价不一致、同一个单位工程不同部位相同开项名称综合单价不统一、同一个项目相同的材料单价不统一、相同的开项内容在不同的工点单价不同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几乎在每条线路都会出现,一直是计价文件的痛点之一。
3.2.3组价指标精度不足
初步设计文件中,常规的项目名称都有据可查,与定额体系基本是对应的,但是有一些新技术、特殊方案,前期没有做充分的研究论证,图纸上没有表达,工程量一般按整体开项,由于没有明确具体技术参数,计价人员无法给出准确组价,这时就与设计人员商量定一个整体指标,按相同的指标用于所有工点。比如抗震支吊架,使用同一总价指标明显不合理。虽然设计没有给出详细的工程量,计价人员应仔细分析总价的构成,把指标与车站建筑规模的某些因素关联起来,要求设计提供的工程量开项描述中,包含这些特征,这样才能使组价和工程实际相匹配。
4自动计价的实现
为保证计价成果的权威性,应开发依托行业成熟的商业计价软件,不改变原有软件架构,采用增加插件的形式实现自动计价功能,导出的成果完全与原来一致。插件开发以下功能:①开放数据导入接口,通过操作界面选择检索模板、定额库、主材库等基础数据。②检索模板内置关键字,可以由用户根据工程特征设置匹配规则,用户根据专业、系统分类、设备分类,设置匹配关键字。③开发用户自定义定额库,该功能由用户根据工程特点,预选可能用到的定额,自动优先选择。④开发主材库,用户可以自定义主材单价,自动关联主材设备价。⑤导入数据采用Excel格式,按行检索,与定额关联,自动填入相关数据,生成计价文件。以上开发完成后,机电专业提供的工程量表,直接导入计价软件,自动生成计价文件,彻底解放计价人员基础性的重复操作,对于轨道交通行业来说,工程量的组成相对稳定,随着自定义库的不断积累和完善,轨道交通行业的计价成果质量将有明显提高。
5结语
智能化发展是市场迫切需求,也是计价行业升级转型的迫切需要。解放基础劳动力,引导从业人员从基础性重复工作向市场调查、工料机分析和指标综合分析方向转型。为造价行业和造价从业人员成为更具分析总结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思考力的复核型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种转型模式参考。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2]刘畅,郭婧娟.造价过程中的BIM应用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