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在 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9期   作者:刘文辉
[导读] 电气自动化是工业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工业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电力行业需要高度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并结合实际情况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发挥出真正效用,以此推动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发展。同时,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还可充分提高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让其在安全状态下稳步前进。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融合运用;发展路径
        引言
        着眼于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领域是十分广大的,将电气自动化应用到电气工程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精准控制,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的发生,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
        1当前电气工程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1.1自动化水平低,操作不精确
        当前很多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推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没有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价值,相反的是电气工程在很多关键的岗位与生产环节都是采用人工控制的模式。但是相比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性与准确性,人工控制系统只能依靠人类的自然反应和基本的联系来下达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来进行电气工程的具体生产,但是人类的自然反应明显是存在缺陷与问题的,他们无法及时的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作出灵活的调整。所以在这些电气工程生产操作环节之间会存在明显的延迟与间隙,这就造成了电气工程中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明确的执行,从而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与机械生产设备的损耗,非常不利于电气工程生产的健康发展。
        1.2浪费现象严重,操作不智能
        这一点主要是当前的电气工程生产环节中各个环节在程序流程方面的安排与匹配不合理,无法使生产资源与生产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无法充分发挥生产资源与生产设备的效果。电气工程生产环节的人为操控使各个生产环节没有得到充分的衔接,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电气工程生产系统对相关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也无法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从而造成明显的损失。同时,电气工程的操作系统过于分散,无法做到操作指令的集中发布与综合评价。各个操作发布平台都处于不同的车间,他们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收集,使得电气工程中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缺乏智能性,很容易与具体的生产情况相脱节,导致生产故障或是出现资源浪费、生产损耗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当下电气工程生产环节的可持续发展,无法有效的提升当下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2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措施
        2.1自动化分散测控系统
        在发电过程中,发电厂之所以能够正常发电,供应大众需求,是因为分散测控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在电气工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就需要全面融合分散测控系统,让其对整个发电环节进行合理调控。在自动化分散测控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工程师工作站,它是整个系统中的重要保障,它能够实现分散测控系统的后期维护与故障诊断目的,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2)运行员工工作站,它主要是用来接收工程师工作站下发的一些指令或是系统过程控制单元所发布的操作信息,故而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交接作用;(3)过程控制单元,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用于接收脉冲量、热电偶等重要的电气信息,从而通过有效分析信息得出相应的结果,以此达到实时监控分散测控系统的目的。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期间,它能促使过程控制单元更加精准且快速的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这样才能保证分散测控系统在发电厂工作期间体现出重要的实用价值。
        2.2电气自动化变电站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变电站中的实际应用,主要需借助计算机网络设备实现电力的合理控制及有效分配,从而确保规模较小的用电单位能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电力供应,并且为规模较大的用电单位提供充足的供电量,以此达到供求相当的效果。一般而言,变电站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让变电站避免出现电力供应不当等现象。

比如可对用电量较大的企业加大供电额度。另外,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可让变电站尽早实现智能化发展,比如变电站中的设备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可逐渐转为微机化,这样可最大化节省设备占用空间。同时,还可提高传感器数据传输的准确度,根据变电站中的科学诊断可迅速分析出故障发生原因,进而有效防止排查时间较长影响变电站供电质量及经济水平,故而电气自动化在变电站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效果。
        2.3自动化电网调度中心
        电网调动中心也是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的主要环节。一般而言,电网调度中心包括显示器、控制器、工作平台、计算机网络等。通过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可将电网调度中心控制器与终端平台、发电厂等部分进行全面连接,进而实现自动化电网调度。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自动化电网调度中心可依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分配调度任务,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及稳定性;(2)它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中所需的电力负荷量进行预测,这样可保证即使在超负荷状态下电力系统也能正常运行;(3)自动化电网调度中心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将立即发出警报,避免电力企业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2.4电气工程自动化管理
        电子工程自动化管理主要是指对终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通过在电气工程管理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如系统流量、设备温度、压力等,一旦超过标准范围将立即给出提示,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检测到系统运行异常,从而对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并且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另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能促使我国电气工程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而适应当今社会形势。只有我国电气工程管理得当,才能确保我国电力行业在时代的发展趋势下取得更大的上升空间。
        3电气自动化和电气工程融合的未来发展路径及趋势
        3.1加强防护措施建设
        在电气工程建设中,针对内外部运行环境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要进行及时的防护与监控。例如,高温、高湿度等,高温容易给机械和设备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如果设备运行温度升高,线路容易自燃,导致短路、断电,甚至发生火灾;湿度大则会形成水珠,渗透到设备或者零部件当中,导致机械出现腐蚀、短路等故障,还会引发人员触电等。针对这些问题,电气工程企业要及时做好防护措施,以电气自动化为辅助条件,构建远程监控平台,对设备参数和运行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开启自动报警和断电防控等功能,进而促进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发展。
        3.2未来发展大趋势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行业发展中的渗透,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拓展而不断革新。其中技术层面会以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基础,实现全面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单一性技术向多元化结构升级与改革,自动化技术覆盖到电气工程的各个层面和流程中。远程监控技术会应用到各种规模电气工程中,实现无死角、实时监控。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电气工程融合下,还会衍射出更多元化、先进的智能产品,覆盖到大市场中,并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自动化产品和智能产品的质量、功能与价值也会随之优化。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借助计算机和自动智能等技术,为电气工程行业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整体效益。而转变技术改革观念、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多元创新与融合,能够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好的渗透到电气工程当中,进而优化电气管理,科学调控变电站和电网调度,实现全面远程监控等,一方面推动我国电气工程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符合经济、科技等综合性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淑婷.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融合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9):225.
        [2]赖家柱,吴卫珍.电气工程的电气自动化应用[J].电声技术,2019,43(7):38-39,70.
        [3]李洪磊.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9,(16):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