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建设,建筑工程施工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中的重要问题。因此,现阶段各施工单位都应重视对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满足新时期建筑施工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也创新
1 引言
通过相关分析和调查发现,桥梁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开裂、锈蚀、下挠等一系列病害,而且造成这些桥体病害的原因比较复杂,其对桥体的危害程度也不一致。工程技术人员只有认真梳理病害的成因和影响,才能为之后进行有效的桥体维护奠定基础。为此,施工人员要了解和认识公路桥梁的常见病害,及时发现桥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处理和应对,从而将桥梁病害危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2 高速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特征
2.1 桥体开裂
桥梁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桥体开裂问题,桥体开裂直接影响到建筑原料的稳定性,加快桥体内部的钢筋锈蚀,导致桥体结构的刚度大幅度折减。桥体开裂一般划分为结构性开裂和非结构性开裂两种类型,在桥梁病害维护工作中,技术人员首先要辨别桥体开裂情况,判别桥体开裂的性质,找到导致桥梁结构出现开裂的因素,并且对桥体开裂可能影响到的位置进行加固处理,进一步提高桥梁的稳定性能。一般情况下,桥体结构性开裂发生的位置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桥梁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
(1)若桥梁本身因为受力问题产生横向裂缝,则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桥梁的抗弯性能不够强大。
(2)桥梁腹板处的抗剪性能不足,会导致桥梁支座附近产生斜裂缝,影响桥梁的安全性能。
(3)桥梁结构性开裂中还会出现一种网状裂缝,其产生原因在于桥梁的预应力锚固区抵抗力不足,导致应力集中产生的桥梁病害。
(4)结构性开裂的裂纹方向通常一致,施工人员能够很容易注意到其开裂规律,而且结构性开裂的裂缝宽度比较大,裂纹比较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开裂危害性较大,直接影响到桥梁的受力结构是否安全,在桥梁维护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非结构性开裂所导致的桥梁裂痕并不能用桥梁受力问题进行解答。桥梁非结构性开裂主要出现在桥面底部一些比较细小的不规律裂缝,或桥梁腹板处散布的网状裂缝,其位置和方向比较凌乱,这些裂缝问题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在桥梁养护中还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否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非结构性裂缝会逐渐形成结构性裂缝,从而造成桥梁性能的退化。
2.2 钢筋锈蚀
桥梁使用中钢筋锈蚀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病害,钢筋锈蚀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钢筋锈蚀直接影响到钢筋的结构,导致材料的抵抗性能降低,而且钢筋锈蚀时,其截面的耐久性会很大程度降低。若钢筋锈蚀的程度比较严重,则钢筋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桥梁整体结构。为最大程度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降低因为钢筋锈蚀影响桥梁的性能。在桥梁施工作业中要注意在钢筋表面做好防护工作,比如在表面涂上足够厚度的防护层,以起到隔绝的作用,由此增强钢筋的防腐性。在桥梁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注意混凝土振捣的方法,提高桥梁性能的稳定性,在振捣中应尽量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钢筋笼的稳定性。另外,若在沿海地区架设桥梁,则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运用耐久性比较好的材料作为保护措施,比如,注重提高施工原料的质量,选用高性能、稳定性强的混凝土材料,并且不断革新和探索钢筋混凝防腐涂层技术,进一步提高钢筋性能的稳定性。
2.3 表观缺陷
表观缺陷在桥梁病害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混凝土构件中表层为蜂窝层、麻面、孔洞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和混凝土施工材料有关。
具体来讲,就是桥梁施工作业中,混凝土和其他原料配比不当、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捣不密实、黏结力度不够,这些因素会导致桥体表观出现缺陷,而且这些缺陷的产生并非结构性的问题。表观缺陷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桥梁的使用,但是这些缺陷同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激发桥梁病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桥梁病害的爆发,因此,表观缺陷在桥梁维护工作中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其初期就要进行加固和修补处理,从而有效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
2.4 长期下挠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也是桥梁病害的一种,若不注意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强大的外部作用力,超过了桥梁本身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了桥梁长期下挠问题。另外一方面是桥梁结构材料退化,桥梁预应力不足,导致桥梁的位置出现变形。桥梁出现长期下挠问题的原因有很多:①随着桥梁使用时间的延长桥梁性能退化,进而引发桥梁结构变形;②因为桥梁预应力不足而引发的下挠;③徐变估计不足导致;④桥梁长期面临超载、承担着过重负荷使得桥梁构件出现问题,导致桥体结构出现损伤而形成的下挠,进而引发桥梁出现变形问题。因此,桥梁病害维护中,为避免因为桥梁过度下挠影响桥梁的安全,引发桥梁开裂、材料退化等问题,要尤其重视桥梁下挠病害的防治和维护工作。
3 桥梁病害的施工处治方法
3.1 桥体裂缝修补及加固
对于桥梁病害中非结构性的裂缝问题,技术人员在维护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应对裂层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掉已经发生病害的部位,在清洁完成后再进行修补,运用黏结性能比较优良的高强度水泥浆砂可起到填充作用。对于结构性的桥梁裂缝问题,在维护工作中首先要判别导致其出现裂缝的根源问题,并且根据引发桥体裂缝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同时要遵循一定的处理顺序。维护工作中首先要对根源进行加固处理,再对裂缝的部位进行凿毛、清洁、注喷浆层等加固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5]。
3.2 钢筋锈蚀修复
钢筋锈蚀的部分很难进行还原,只有将锈蚀的部分清除掉,尽量阻止其扩散并影响到其他正常部位。为此,针对钢筋锈蚀的修复工作,需要借助砂纸、磨刀和喷砂枪等工具对锈蚀的钢筋和混凝土的锈蚀部分进行清除,然后对清除的锈蚀部分进行清洁,再在其表面喷上一定量的阻锈剂和界面剂,从而形成新的抵御腐蚀的保护涂层,之后可以使用高强度的砂浆来修补缺失的表层。
3.3 表面缺陷和长期下挠加固
表面缺陷处理最基本的维护原则就是修复,先清除缺陷体,随后采用不易受到影响的高黏性材料进行修复,从而有效避免病害进一步发展。另外,对于桥梁长期下挠问题的处理需要进行分析,明确导致桥梁出现下挠的诱因,通过预应力加固处理、改换铺装层等方法起到减载的作用,但由于这种加固方式的成本较高,因此在加固前需要准确判断桥梁的状态,并且进行必要的追踪和监测。
4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病害严重影响着桥梁运输的安全性能,因此为对桥梁病害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维护工作,施工人员需要掌握桥梁常见病害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危害,从而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充分发挥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波.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J].居业,2019(01):163+165.
[2]高俊杰.新时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构建[J].绿色环保建材,2016(08):153.
[3]李朝松.探究新时期如何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4):241.
[4]崔兆辉.新时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构建[J].四川水泥,2015(02):71.